摘要:傳統(tǒng)的兩課教學由于教學方式過于單一已經(jīng)讓學生失去了興趣,改變兩課教學現(xiàn)狀勢必要從教學方法入手,怎樣提升兩課的教學效果已經(jīng)成了高校教育中至關重要的一環(huán)。兩課教學方法中案例教學方法及辯論式教學方法就是本文探討的中心內容。
關鍵詞:兩課教學方法;案例教學;辯論式教學
“兩課”在高校教育中承載著對大學生進行科學世界觀、人生觀以及愛國主義教育的重任。但是隨著時代和社會的發(fā)展,教育的初衷卻與教育的結果出現(xiàn)巨大偏離,表現(xiàn)為:許多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興趣低,認為課程本身枯燥無味,理論只是高調的說教,難以讓人信服。這與當代大學生更注重知識的實效性相聯(lián)系,同時也與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自身存在的問題密切相關。傳統(tǒng)“兩課”最主要的特點是注重課程本身的知識性,因而使得各門課程往往過于強調知識的系統(tǒng)性,而忽視和弱化各門課程之間的聯(lián)系性和整體性,這種情況在我國以往“兩課”的改革中就有明顯體現(xiàn)。因此,進行的高校“兩課”新課改,其目的在于增強針對性,提高大學生們對政治課的興趣,增強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性。但顯然,僅僅靠課程改革是不夠的,政治課要上好,讓學生愛聽,還需要更多配套的改革措施,其中很多大學生都表示,教師因素尤其關鍵。影響學生對“兩課”興趣的—個原因就是老師講課缺乏互動。
如何在兩課的教學中提起學生的興趣,進行教師與學生間的良好互動呢?我認為可以用以下兩種方法來解決:
案例式教學
1.案例式教學的起源及發(fā)展
案例式教學最早產生于20世紀20年代的美國哈佛商學院,該模式把企業(yè)成功或失敗的案例引入教學,讓學生在學校中就能接觸到各種商場爭斗,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和思維能力。從20世紀50年代開始,案例式教學法傳人加拿大、英國、法國、德國、意大利、日本等國家,主要用于法律、醫(yī)學及工商管理等教學領域。20世紀80年代末,案例式教學傳入我國,尤其是在一些法學、工商管理類高校開始受到重視,隨后逐漸被越來越多的高校接受并廣泛運用。案例教學法是指在教學中,通過幫助學生分析和研究典型案例,使學生對所學知識有明確認識的一種輔助性教學方法。在兩課當中的《思想道德修養(yǎng)與法律基礎》課程,使用案例教學的效果頗為良好,不但能更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為學生理解復雜晦澀的法律知識提供了平臺。
2.案例式教學的兩種方式
(1)課堂案例討論方式。這種形式應在傳統(tǒng)的講授基礎上進行。傳統(tǒng)講授與案例教學兩種方法的有機結合可發(fā)揮交融互補的作用。第一階段專門講授修養(yǎng)課程與法律課程的基本理論知識,在講授過程中要注意結合學生與社會所關注的問題。第二階段針對典型案例讓學生討論。尤其鼓勵學生提出各種不同的主張,調動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針對具體情況也可以事先安排重點發(fā)言對象,描述自己的觀點。教師也可以通過觀察學生討論,更好地了解學生在哪方面存在不足,以便及時調整課堂教學重點,使教學更有針對性。第三階段教師歸納總結。點評學生的觀點,同時提出自己的觀點。此外,由于學生真正參與教學活動中,并充分進行了思考,能夠更深刻理解理論問題的精髓。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不足,使今后的學習有針對性。這種方法深受學生歡迎,大部分學生都躍躍欲試,要發(fā)表自己的觀點。大家共同的感受是抽象的理論較為枯燥,通過案例討論評析,不僅課堂氣氛活躍,而且理論用案例來印證,易懂、易記、印象深刻;通過真實案例教學,有助于增強學生處理實際問題的能力;有利于變教師講學生聽的單向灌輸,為教與學的雙向交流。當然了,應用這種方法要求課前教師、學生的充分準備是個大前提,如果學生課前不預習,不能與教師有機配合,課堂討論也只能是教師唱主角,討論也只是形式,并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
(2)多媒體案例教學方式。隨著電腦的普及,利用多媒體進行教學已為高校所采用。尤其是工科學校有優(yōu)勢,教學內容很容易制成課件,將復雜抽象的理論通過幻燈片等形式演示出來,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直觀展示在學生面前,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大大提高了教學質量,很受學生歡迎。修養(yǎng)課程與法學課程的教學同樣可以采用多媒體案例教學法。搜集各種視聽、錄像資料,利用多媒體教室展示,無疑增加了案例的生動性和實踐性。1998年中央電視臺開播的《今日說法》欄目和近期開播的《情法辯辯辯》欄目不僅專業(yè)人士關注,而且大批非專業(yè)人士也同樣關注。欄目所選案例很典型,制作很成功。尤其再加上專家的點評,大家都能從中受益。如果能把類似的視聽資料搬進課堂,然后由學生發(fā)表意見,教師再點評,這種多媒體的案例教學的說服力、影響力是不言而喻的。但目前推廣的最大障礙是類似的專門法律視聽資料較少,還不能滿足教學的需要。
辯論式教學
1.辯論式教學的含義
辯論式教學方法是教師、學生就某一單元教學內容以問題為紐帶而展開分析、討論、辯駁及總結,從而獲得真知的教學方法。教師要適當引導學生對所提問題展開辯論;學生要開動腦筋對教師所提問題進行分析、辯論并提出新的問題,實現(xiàn)師生之間、學生相互之間知識的互動。
2.辯論式教學方式的特點
(1)體現(xiàn)教師的引導作用。要求教師善于用問題引導學生,就其教學內容精煉出一些有爭議的或假設性的問題。其次也要求學生敢于根據(jù)自己所讀書籍或社會現(xiàn)實提出與教學內容有關的實質性或假設性的問題,用問題來穿針引線,因為問題是知識獲取之源,發(fā)現(xiàn)問題是智慧動力之源,解決問題是能力形成之源。
(2)體現(xiàn)學生的主動性。打破傳統(tǒng)教學方法中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接受的模式。首先表現(xiàn)在課前的閱讀和查找資料上,學生根據(jù)教師所列書目,主動閱讀,動手摘錄,動腦思考甚至主動查找新的信息資料。其次表現(xiàn)在課堂教學中,參與分析、辯論并根據(jù)自己的所讀、所思主動提出問題。
辯論式教學方法是一個將課前準備、課堂教學和課后總結有機結合起來的教學過程,具體包含了“提問、分析、辯論、總結”這樣一個基本的教學思維過程。
綜上所述,在兩課的教學中,采用多種教學方法對推進素質教育培養(yǎng)人才,具有一定的優(yōu)越性,不論是對教師,還是對學生都是一種挑戰(zhàn)。迎接挑戰(zhàn),在挑戰(zhàn)中發(fā)展自己、充實自己,我們會發(fā)現(xiàn):其樂無窮,受益終身。
參考文獻:
[1]劉炳香:《案例教學的適用范圍》,中央黨校網(wǎng)站
[2]柳禮泉:《“兩課’,教學法研究與述評》湖南教育出版社2004年
[3]胡近:《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新世紀高?!皟烧n”教育改革前瞻性研究》,上海交通大學出版社,2005年
[4]莫負春:《關于法科大學生素質教育與法學教育觀念轉變的思考》華東政法學院學報2000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