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英語專業(yè)泛讀教學在提高專業(yè)學生閱讀理解能力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本文結合泛讀教材,從教學實踐入手對泛讀教學各環(huán)節(jié)進行探討,提出具體教學方法。
關鍵詞:泛讀教學;閱讀理解能力;閱讀技巧
前 言
泛讀指理解整體意義的閱讀?!陡叩葘W校英語專業(yè)英語教學大綱》(簡稱《大綱》)提出,英語泛讀課的目的在于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閱讀理解能力和提高學生的閱讀速度;培養(yǎng)學生細致觀察語言的能力及假設判斷、分析歸納、推理檢驗等邏輯思維能力;通過閱讀訓練幫助學生擴大詞匯量、吸收語言和文化背景知識。從輸入角度看,泛讀是語言輸入的源泉,能幫助學生豐富詞匯知識,建立結構意識,增加背景知識,提高理解能力和閱讀效率(李天紫,2007)。
筆者從事英語專業(yè)一二年級的泛讀教學,《英語泛讀教程》共4冊由黃源深教授等編寫,供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一二年級使用,旨在提高學生英語閱讀理解能力,擴大詞匯量,并掌握基本閱讀技巧——與《大綱》要求吻合。結合該教材談談如何更好地提高學生閱讀理解能力。
預 習
泛讀教學中,預習是決定課上學生學習效果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泛讀課要求學生從宏觀角度把握課文大意,使句意與語境相結合,而不過分強調(diào)字詞用法。鑒于課堂時間有限,加之泛讀教學的特點,精讀課上的字斟句酌難以實現(xiàn)。從客觀上要求學生必須在課前充分做好預習工作,熟悉課文內(nèi)容,才能跟上進度,有效培養(yǎng)閱讀能力。筆者要求學生課前對課文閱讀兩遍,一是速讀,目的是了解課文主題及文章結構,判斷材料題材并與自身已有知識聯(lián)系。二是用略讀、細讀或查閱的方式,進一步了解中心大意,抓住主要情節(jié),對之前的假設進行判斷及分析歸納,領會作者真正意圖。
在實踐教學中,筆者發(fā)現(xiàn)此環(huán)節(jié)存在諸多不盡如人意之處,如學生將精讀課上的方法搬進來,過多的精力用于關注詞、短語和單句,卻忽略了上下文句意的銜接,以為查完生詞就是完成預習。試圖以點代面的錯誤認識既降低了閱讀速度又影響整體把握全文大意,易導致學生失去閱讀興趣和信心。針對學生這一誤區(qū),方法如下:
(1)將學生4人-6人分組,要求每組學生課前寫出文章大意,包括人物、情節(jié)等,使學生對文章的整體結構和線索有所了解,課上請每組代表發(fā)言,進行小組評比并有獎勵以鼓勵學生積極性。
(2)課前給學生分發(fā)事先就新課內(nèi)容設計的若干問題,課上請學生回答,檢查學生個體預習情況。如筆者為Invented Words(第3冊,第1課)設計的問題如下:
①What constitutes English?
②How are the invented words invented?
⑧Do you agree with Humpty Dumpty’s opinion in termsof the meaning of a word?Why or why not?
④What makes a master of language?
⑤What are the key elements for a master of gobbledy-gook?
⑥Which one does the author vrefer?Explain.
通過問題就文中語言大師和“官樣文章”大師的不同進行探討,找出線索、總結大意。1、2冊側重一般生活小故事,以小說題材淺易文章為主(如A Mother’s Place),非故事性題材為輔(如Numbers and Omens)。3、4冊側重非故事題材閱讀材料(如:介紹文化背景The English Reserve and Politeness、誠信問題The Credi-bility Principle、社會問題Seeking Steady Arm to Lean on等)
課文講解
1.背景知識
筆者發(fā)現(xiàn)并非所有的學生都能充分理解他們認為簡單的文章。材料中常含有一定歷史、文化、政治等知識,了解不多會造成理解障礙。如講Three Days to See(3冊14課)時,介紹從小雙目失明的Helen Keller如何在老師的幫助下從第一個單詞water學起,直到成為著名的演說家、作者和教育家的過程。
2.文章結構
文章的難度并不僅取決于詞的難易、句子的復雜和對背景知識的了解程度,還有賴于對文章結構的把握。如果忽略分析這一點,易于造成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結果,妨礙學生真正理解文章中心。筆者通過如下方法幫助學生全面理解文章結構:
(1)回答wh-questions;
(2)根據(jù)標題、小標題及圖片來預測文章主要內(nèi)容;
(3)從連接詞如but、and等;過渡句、段或主題句等入手把握文章結構。
3.重、難點
詞句的理解不容忽視。對于學生感到難理解的長難句的結構分析稍加點撥;含有不同于字面意思的深層含義的句子也不能忽視,如The Rocking-Horse Winner(2冊11課中)“You won’t let itgo fllither,will you?”是簡單句且無生詞,但學生要通過上下文才能得出含義:Don’t tell the news to anybody else.此時,筆者會有意識地培養(yǎng)學生利用語境、運用邏輯推理理解句子的能力。
結 語
泛讀是語言學習的有效手段。在英語教學中,精讀是主體,泛讀則是其有效補充和提高。筆者認為教師應引導學生將“泛”和“讀”有效結合,不斷總結教學經(jīng)驗,改進教學方法,進而達到提高英語泛讀教學水平的目的。
參考文獻:
[1]高等學校英語專業(yè)基礎階段英語教學大綱[M],北京: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2000
[2]黃國文,語篇分析概要[M],長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3]黃源深等,英語泛讀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4]李天紫,論英語泛讀教學的發(fā)展趨勢,外語界,2007
[5]Grebe w.The Oxford Handbook of Applied Linguisacs[C],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