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對于我,是一個特殊的年份,是我人生一個新臺階?;仡檹慕痰倪@些年,心里不免肅然起敬,感慨萬千。一直想寫點什么,但又不知該如何下筆,看看那些大家成長經(jīng)歷,不免有些慚愧。他們在“而立之年”都有所建樹,而自己還相差甚遠,未來要走的路還很長。在這長長的教育路上,一個人走或許你會感到寂寞、無助,但有“伙伴”的陪伴,一路上會有許多的“幸?!贝嬖?
與學生為伴,快樂成長每一天
2002年,和許多大學畢業(yè)生一樣懷著美麗的夢想,踏上了教師這一崗位。夢想都是美好的,也都是容易破碎的。“老師,我們班不如六班好嗎?為什么老師的子女在六班?……”面對學生的種種“逼問”,我無言以對……就在第二天這名學生轉(zhuǎn)到了六班,我不知道當時我是怎么想的,我的心在滴血……我該做一名怎樣的教師呢?做一名遵守校紀校規(guī),按部就班上課,按時上下班的“好老師”,還是……面對我教師生涯的第一個抉擇,我選擇了后者。我對自己說,是條漢子你就站起來,證明給別人看,你不比別人差,你能行的!接下來的日子,我認真?zhèn)湔n、上課,全身心地撲在了教學上。我?guī)ьI我的“伙伴”們快樂地走在英語世界里,殷切地希望他們都能熱愛英語;我給他們講名人的故事,給他們講歷史的知識,教他們唱歌……在孩子的眼中我無所不能,無所不知,他們都愿意和我聊天,我也從他們那找到了做老師的樂趣。為了能做好榜樣,我和我的“伙伴”“約法三章”,班級里制定的規(guī)章制度,我違反了同樣受到和大家一樣的“待遇”。為了不讓自己遲到,這些年,風雨無阻,我一直都是在教室門口,微笑著迎接他們的到來……
和“伙伴”們相處久了,發(fā)覺我越來越離不開他們了,我們就像一家人互相關愛著,互相幫助著。我生病去醫(yī)院回來,會有許多學生悄悄詢問我的病;我心緒不好時,善于察言觀色的“伙伴”們會在日記中寫一段安慰我的話;在我生日當天,我會收到許多“伙伴”們送來的小禮物;晚上我查寢時,“伙伴”們會心疼的對我說:“徐老師您以后不用來了,早點兒休息吧!我們會遵守紀律的……”終于,三年后的一天,一位家長對我說:“徐老師,如果明年你教初一,我的兒子就讀你們學校。”說者真心實意,聽者感慨萬千。也許,做一個好教師的動機沒有那么崇高,就是一個小小的愿望,就是一個個小小的挫折,抑或是被家長認可,被學生認可。至少,對我是如此。
現(xiàn)在想想這群可愛的“伙伴”們,我是多么感謝他們啊,是他們讓我找到了這種“教師是太陽底下最光輝的職業(yè)”的感覺,是他們讓我學會了如何做好一名班主任,是他們讓我更有信心在教育這條路上一直走下去……
與書籍為伴,不待揚鞭自奮蹄
按照現(xiàn)代人的標準,我是一個很“無趣”的人,我沒有廣泛的興趣愛好,我既不會打牌也不喜歡唱歌跳舞,但獨對看書還比較鐘情。我總覺得,讀書是人生中莫大的幸福。每當夜深人靜捧起書本時,我就有一種超然物外的感覺,一切煩惱都會煙消云散。政治、經(jīng)濟、歷史、人物傳記等各方面的書籍,我都涉獵過。當然,讀得最多的還是教育方面的,尤其是班主任和英語教育方面的書籍。這些書有的精讀,有的泛泛而讀,大量的閱讀開闊了我的視野?;蛟S,書里的許多細節(jié)我可能忘記了,但書里的內(nèi)容可能還記得;甚至可能連內(nèi)容也都忘記了,但我相信,只要讀過,總會給我以啟示,給我?guī)碛绊憽?/p>
我閱讀的書籍,一方面是從圖書館借的,另一方面是自己購買的。讀大學時,為了買書,我寧愿物質(zhì)生活上儉樸些,別人逛街,我則進書店大捆小捆地買書。大學畢業(yè)時買了有一百多本書籍,在同學中我買書算多的了。我買書不是為了收藏,而是喜歡閱讀,從書里我學到了許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工作的這些年,是我買書的一個高峰期,幾乎每個禮拜都會買上幾本書,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今,我買書常到網(wǎng)上書店去淘書,這里面的書都比較新,這樣我就可以知道最新的學術動態(tài)。七年來,買書這筆費用花去了數(shù)萬元之多。至今,書占去了家里的大部分地方。讀大學時,我讀的最多的是歷史方面的書籍,尤其是中國歷史?!赌绿熳愚D(zhuǎn)》《史記》《萬歷十五年》我讀了絕大部分,此外錢穆的《中國歷史名著》我一字一句、從頭到尾都認真閱讀過。工作以后,我對教育方面的書產(chǎn)生了濃厚的興趣,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陶行知的《陶行知全集》杜威的《民主主義與教育》斯賓塞的《斯賓塞的快樂教育》以及李茂的《彼岸的教育》等等,都上了我的書柜。這些書,現(xiàn)在基本上是我閱讀的重點。
由于白天忙于教學工作,很少有空閑的時間進行閱讀,為了不影響教學工作,我常常在晚上九、十點鐘以后看書,漸漸地養(yǎng)成了睡前讀一會書才入睡的習慣,這種睡前閱讀已成為我目前最主要的閱讀方式。這個習慣使我受益匪淺,很多的書我都是這樣讀完的。也許,一天讀一個小時的書微不足道,但是長期這樣堅持就不同尋常了。我另一個閱讀習慣即在寫作中閱讀,為了寫作往往要查閱大量的文獻資料。在查閱資料的過程中,需要閱讀大量的書籍、論文。有時為了寫一篇文章,我會閱讀幾十篇論文和相關書籍。我習慣于邊閱讀邊思考邊寫作。以寫作的主題為中心進行閱讀,以寫作促進閱讀,已成為我今天主要的閱讀方式,這種閱讀方式更具有針對性和專業(yè)性。
與教研為伴,一路艱辛一路歌
2001年,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我的第一篇論文《戰(zhàn)后日本德育對我國德育的啟示》經(jīng)過陳勝教授認真閱讀,認為很有價值,并指導我做出數(shù)次修改,把原先的6000多字的文章,修改到4000多字,投稿到學校的學報。半年后,這篇文章在第十二期發(fā)表了。這是我發(fā)表的第一篇論文,也是我們學校校報上發(fā)表的第一篇學生的論文。當看到自己的文章和自己老師的文章在同一刊物上發(fā)表出來,內(nèi)心的喜悅是可想而知的。
工作以后,我開始進入一個新的學術發(fā)展階段,我開始反思我的教學、管理行為。在教學中,我時常為一些英語學困生感到頭疼:都初中生了,可閱讀水平還只停留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水平上。該如何幫助他們呢?我就試著查閱各種資料,并結合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決定從學生的興趣入手。體育明星、電影明星是學生感興趣的,我抱著試試看的態(tài)度,從各種學生期刊、報紙上摘抄了大量學生感興趣的文章,用于英語閱讀教學中,此種方法很有效,學生的閱讀興趣和閱讀水平都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在此基礎上,我進行了歸納總結,并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分析和解決,完成了一篇名為《閱讀英語報刊,培養(yǎng)閱讀能力》的文章,這篇文章發(fā)表于《考試與評價》上。
“寫作是為了留下生命的痕跡。書寫可以保留生活的影像,讓我們借以重回過去,而且也可以超越當下,直指未來?!苯萄兄纷屛覍W會了思考,也讓我知道了寫作的辛苦與寂寞。工作以來我開始堅持每天寫教育日記,這種習慣一直保持至今。哪怕我每天打開電腦半個小時,也要寫。為了有更多的時間閱讀、寫作,逛街、朋友聚會、看電影也就成了我生活中的“奢侈”品。有時,為了寫一篇文章,閱讀了許多相關的文獻資料,但真正能用到的并不多,很多都需要獨立思考,把自己的理解寫入文章,用自己的話語表達自己的思考,這是一個學習的過程,也是一個艱辛的過程;文章寫好,再修改三四遍,把里面的不成熟語言修改到成熟;很多時候在修改一篇文章,有些句子是自己想了許久才寫上去的,但為了文章的整體性考慮,斟酌之后又不得不篩除,所以經(jīng)常是修改以后的文章和初稿相比已是面目全非,完全是一篇新的文章。最后,投稿也是一件辛苦的過程,好在上天是公平的,總會有幸運之神向你招手,賜予你成功的喜悅。在這些年里,我先后在《中學外語教與學》《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班主任之友》《中國德育》《思想理論教育》《教學與管理》等期刊上發(fā)表論文、隨筆、案例80多篇?!磅r花曾告訴我,你怎樣走過”。雖然我并未得到鮮花,但我相信,憑著自己的努力,提高自己、改變自己、豐富自己,總有一天生活會向我露出它的笑臉,我一定會收獲教育的幸福。
人生短暫,或許我不能成名成家,但是在人生旅途中的每一個階段都有“伙伴”的相伴,他們讓我明白什么是真正的“教育幸福之路”,在這條幸福之路上,我會一步一個腳印向前走,不求走得快,但求走得扎實。今后的路會怎樣,我不知道,但是我想,不管做什么,去哪里,我都會和我的“伙伴”們努力做到一如既往,為心而做。
(作者單位:江蘇吳江松陵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