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小學語文教材中,有許多不同體裁的課文,有很強的故事性和形象性,適合進行課堂表演。另一方面,天真活潑好動的兒童有很強的想象力和表現(xiàn)欲,他們也非常喜愛表演課文的活動。而且,很多教師也特別喜歡以課堂表演來提高閱讀質(zhì)量,因為它十分符合小學語文教學的特點和兒童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課堂表演就會刺激學生的探究欲,激發(fā)研讀興趣,有利于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通過表演前的準備,充分發(fā)揮學生在學習中的作用:恰當?shù)谋硌菔菍W生學習所得的展示;教學目的明確地被學生掌握,加深了學生對作品思想內(nèi)容的理解。教師也能憑此有效地控制課堂的進程;問題的解決,使學生在學習中不僅僅是被“填喂”的鴨子,更是有了自己的學習,自主地思考、品味、感悟和展示,成為學習的主人。
一、借助表演,激發(fā)學生語文閱讀的興趣
小學生的學習大多依賴興趣,很多學生總是樂意扮演角色,借此來展示自己。尤其低年級的學生,更是如此。很多時候讓學生演一演,會取得更好的閱讀效果。如教學《小鷹學飛》,讓學生戴上文中小鷹的頭飾,進行表演,學生的興趣一下就會高漲起來,將課文的內(nèi)容盡心盡力地表現(xiàn)出來。借助課文中的小鷹初學飛行時“高興地喊、又高興地喊”以及小鷹急促地喘著氣對老鷹說“現(xiàn)在……我總算……會飛了吧?”等內(nèi)容的表演,把練習上熟記成語中一些比較難以理解的知識,比如“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學無止境、一往無前”等也在愉悅的氣氛中適時地傳授給學生,把學生的學習、認知巧妙地引入更高的境界。
二、即興片段表演,讓學生獨自體驗、品味、感悟文學作品的意蘊
在閱讀教學中,讓學生即興表演,是促進其對課文進行全身心感受的有效手段。在初步理解課文的基礎上表演,把抽象的語言文字轉(zhuǎn)化為形象的表情身姿運動,提高的不僅僅是對課文的深入理解程度,而且是整體的語文素質(zhì)。因為從教育心理的角度可以將教育目標分為三大類,即認知領域、情意領域和身體運動領域,而課堂表演恰恰能兼顧三者,具有很強的綜合性。
在學習《梅蘭芳學藝》一課時,指導學生朗讀課文片段:“梅蘭芳學藝的決心沒有動搖。他常常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或者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日子一長,他的雙眼漸漸靈活起來。”怎么啟發(fā)學生都覺得讀的有些平淡,讀不出梅蘭芳那種讓人油然起敬的刻苦勁兒。我放下書本,讓全班學生起立,讓學生來作梅蘭芳,分組“緊盯空中飛翔的鴿子”和“注視水底游動的魚兒”。一開始,有部分學生很隨意,彼此偷看、偷笑,有一部分學生雖然很認真,但也就是一動不動地昂著頭或低著頭。就在這時我又把剛才啟發(fā)他們的話簡單的重復:“小梅蘭芳緊盯住了飛翔的鴿子和活潑的小魚兒,鴿子飛到哪兒,小魚兒游到哪兒,他的眼就緊緊跟隨到哪兒;從太陽剛剛升起到升的老高,媽媽喊他吃飯、小伙伴喊他玩耍他都一動不動……”漸漸地教室里肅靜了,一個個“小梅蘭芳”隨著想象中的鴿子、游魚轉(zhuǎn)動著自己的頭,兩眼一眨也不眨的在盯……大約有兩分鐘,我請他們都坐下,絕大部分學生都喊:“累死啦!眼疼、脖子酸……”再讓學生讀課文,聲情并茂。表演的時間雖然很短,但是每一個人都有了類似的生活體驗,所以教學效果斐然。
三、憑借表演,培養(yǎng)學生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能力
語文閱讀教學中有很多東西是難以言傳的,特別是一些精煉的古詩、內(nèi)容簡潔的說明文、文質(zhì)兼美的景物描寫的文章等,學生很有可能覺著自己理解了,但其實并不然。借助于表演,促使他們深入閱讀文本,并通過準確的語言把他們理解的展現(xiàn)出來,也會收到突破性的教學效果。
比如在教學古詩《小兒垂釣》時,請學生分別扮演垂釣的孩子和問路人,垂釣的孩子的“蓬頭稚子、側(cè)坐莓苔、遙招手、不應人”等表演,路人的動作和語言的表演,表演也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同時,又培養(yǎng)了學生的肢體語言及語言的表達能力。
對一些說明文體裁的課文,我們還可以將其說明對象變成自述、介紹新朋友、參觀介紹、導購等表演方式。
在課文閱讀教學中盡可能地減少無效、無謂、無用的提問和講解,節(jié)省出一定量的課堂教學時間,留給學生去發(fā)揮、去想象、去展示;通過個性化的表演,能一線串珠地整體地帶動課文的理解品讀;能形成學生長時間的深層次的課堂學習活動。而且能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準確、簡練的語言表達能力。
四、利用、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谋硌荩龑W生發(fā)散思維
如果閱讀教學脫離實際,遠離現(xiàn)實生活,把學生固定在教室里,框在語文閱讀教材里,這樣的閱讀教學勢必是失敗的。利用、創(chuàng)造環(huán)境進行適當?shù)谋硌?,引導學生發(fā)散思維,既拓寬思維的空間,又培養(yǎng)了發(fā)散型思維的能力。
其實,孔子早在兩千多年以前就說到:“不觀高崖,何以知顛墜之患;不臨深泉,何以知沒溺之患;不觀巨海,何以知風波之患?!比绻褜W生融入教材中學習進行適當?shù)乇硌?。對教材的直接觀察活動就充滿了情趣,學生也提高了興致,不僅體驗到生活的經(jīng)驗,而且獲得了美感體驗,更為重要的是提高了閱讀學習的質(zhì)量。
作者單位:徐州市云興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