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所周知的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學習的主干內容,是學生學習化學基本概念、基本理論、化學實驗的基礎與素材,高中化學(含選修),元素化合物占了三分之一,而基本理論、化學實驗和化學計算實際上是對元素化合物在“性”和“量”上的研究,有機化學實際上是對碳元素的化合物的系統(tǒng)研究。這部分內容雖然知識本身的難度不大,從表面上看比較零碎、分散,難于記憶,使有些學生感覺花了較多的時間還是難于掌握,造成學習效率下降。再加上部分學生條理性較差、邏輯性也不夠強,所以感覺花了較多的時間還是難于掌握,造成學習效率下降??此坪唵我讓W,但要掌握好并非易事,要求我們在復習中必須具有針對性,方能收到最大的實效。下面就這部分內容的復習與大家作一些探討。
一、明確要求
元素化合物知識是中學化學知識的重心,它串起了中學化學的各個知識點,可以說高考每道命題均離不開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內容。該專題雖然在2009年考試說明中在“無機化合物及其應用”中只有一個“理解”、三個“了解”和一個“認識”,在“化學實驗基礎”中一個“了解”,看上去內容不多,要求不高,新課程背景下的高考對元素化合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內容比例上元素及其化合物由以前的18%調為20%,題型上除了有選擇題,可能有框圖推斷,還有學生感到有難度的以元素化合物為背景的綜合題和計算題。
二、回歸課本
師生都必須清楚每個單元復習的目標,要有明確的針對性。在復習這一部分內容時一定要以課本為主?;貧w課本,抓好每一個知識點的復習質量,以“結構→性質→用途→制法→保存”為思路,注意“點”—每一節(jié)的知識點、“線”—單質和化合物連起來的線、“網(wǎng)”—與某一物質相關的知識網(wǎng)絡(整個中學階斷)三者相結合。同時通過教材(如新教材中有關環(huán)保、高新科技的彩圖和閱讀材料)、習題教學中試題背景材料的介紹及圍繞發(fā)生在學生身邊的事來設問,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學以致用,培養(yǎng)學生關于人與自然、社會協(xié)調發(fā)展的現(xiàn)代意識。在回歸課本的過程中要善于引導學生尋求基礎知識與社會生活、生產(chǎn)以及社會熱點知識之間的結合點,否則基礎知識靈活應用就是一句空話,復習的效果就無從談起。
三、融會貫通
近年高考試題中,重點考查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識,同時配合考查學生的實驗能力、計算能力,這已經(jīng)是多年高考試題的一種穩(wěn)定的固定模式,為此我們必須帶領學生在融會貫通中求發(fā)展。與基本理論的融合,與化學實驗的融合,與化學計算的融合。
四、巧用“經(jīng)典”
近幾年全國各省市的高考試題、模擬試題對于考查學生知識的掌握、能力的提高都具有很高的價值。使用好這些經(jīng)典試題,既能訓練學生的思維又能鞏固基礎知識。因而,在每一單元元素化合物復習的過程中,要精選試題,所選的習題力求緊密結合知識點,同時要體現(xiàn)基礎性、典型性、針對性和綜合性。對學生練習中出現(xiàn)的問題要進行講評,講評時要有針對性,講知識要講聯(lián)系,使之系統(tǒng)化、條理化;講思路要突出關鍵找題眼突破;講方法要講基本思路、常規(guī)解法,并適時的向學生介紹一些解題技巧,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智力。
五、分層教學
元素化合物知識作為化學知識的載體,其知識點要求學生必須人人過關,否則將會給化學科的整體復習帶來困難。但是在具體復習中由于知識點掌握簡單和有些題目的難度較高,也容易造成優(yōu)生“吃不飽”和差生“吃不了”的情況。
總之,新課程背景下的元素化合物的復習,除了重在學法的指導和典型知識的歸納、總結,有序儲存、并關注各類知識間的滲透,同時還應注意以人為本,落到實處,有針對性地分層指導、分塊訓練,才能提高綜合能力,達到運用自如。
作者單位:山西省芮城縣教育局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