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容諱言,新課程改革倡導到今天,高中政治課教學的狀況和效益仍不夠理想。這是多種因素綜合作用的結果。就學生而言,他們普遍對政治學科的認識不正確,認為它“假大空”,學起來枯燥無味,學后又無實用價值,故而興趣不濃;從教師這方面看,學生的冷淡態(tài)度對自己的教學熱情是個不小的沖擊,也就“悉聽尊便”,采用“滿堂灌”“填鴨式”的教學模式了。很顯然,欲改變這一令人堪憂的現(xiàn)狀,需師生共同努力。下面我就僅從教師的視角談一談如何實施高中政治課的有效教學,不當之處,敬請方家指正。
一、“正名”立威,喚醒學生
造成學生普遍輕視、厭學政治學科的一個主要原因是他們沒有擺正這一學科應有的位置,而“態(tài)度決定一切”“磨刀不誤砍柴工”,所以幫助他們糾正錯誤的認識就成了當務之急。我們要通過引導讓學生了解到:政治課包含思想品德、法律常識、基本國情等豐富多彩的內(nèi)容,充滿科學的辨證唯物世界觀與方法論,是每個人健康成長必不可少的營養(yǎng),對每個人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有著非同尋常的奠基意義。它能讓大家掌握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立場、觀點和方法,提高認識事物的水平,科學高效地學好其他學科。當然,“做廣告”時不要流于空洞的說教,不妨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舉些具體生動的事例來說明。總之,只有先給政治課“正名”,方能給那些“糊涂”的學生下一劑猛藥從而喚醒他們。
二、創(chuàng)設氛圍,感染學生
對話作為一種普遍的心理訴求、一種基本的生存狀態(tài)、一種達成目標的有效途徑,已成為一種時代精神。對話教學則是這種時代精神在教育領域的回聲,并當之無愧地成為實施新課程標準的一條重要法則。教育學、心理學理論證明,輕松和諧的學習環(huán)境是獲得理想教學的優(yōu)質土壤。它能使人精神爽逸,思維活躍,興趣和潛能于不自覺中得到充分的發(fā)揮,所以創(chuàng)設民主的學習氛圍,是激發(fā)學生興趣、發(fā)揮其潛能的重要前提和保障。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首先要轉變角色,變知識的傳授者為學生發(fā)展的促進者,變居高臨下的權威為平易近人的特殊學生。只有這樣,才能構成平等和諧的師生關系,釋放學生的激情,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作用,把課堂真正交給學習的主人。當然,教師在“對話”中應擔任導演兼演員的角色,要清楚自己的任務是通過配合使學生最終形成強烈的自學意識和較強的自學能力,要始終駕馭好課堂,而非游離于課堂。
三、褒獎及時,激勵學生
據(jù)心理學可知,任何一個人都渴望得到別人的關注和贊揚。學生相對于擁有廣博的知識、豐富的教育經(jīng)驗的教師來說,尚是脆弱的群體,更期待得到老師的肯定,所以建立激勵機制對提高政治課的教學效益非常必要。我校的省特級教師胡齊國經(jīng)常告誡我們:無論是優(yōu)等生還是差等生,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優(yōu)點和缺點,作為教師,我們要“帶著放大鏡”去積極地發(fā)現(xiàn)每個學生尤其是差生的優(yōu)點,通過有意識的鼓勵,去培養(yǎng)他們的自信心。學生需要老師的賞識,沒有賞識就沒有教育。聽了他的話后,遇到學生由于膽小或答錯問題自卑時,我總要向他們介紹劉德華的歌曲《everyone is No.1》;遇到學生討論問題過程中冒出有創(chuàng)見的看法時,我總是及時地大加贊賞,并與他的學期考核掛鉤。時間一久,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明顯高漲了。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