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入新課是課堂教學步驟中不可缺少的重要一環(huán),一次成功的課堂導入,對整篇課文的教學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因此,語文教師應(yīng)掌握導入技能,科學地運用不同的導入方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diào)動學生情緒,激發(fā)學習興趣,從而高效地完成課堂教學目標。
教有教法,但無定法。語文課堂的導入也是一樣,沒有固定的一成不變的方法,即使同一篇課文,不同的教師也會使用不同的方法。教師要根據(jù)學生的心理特點,授課時的具體情況,結(jié)合教學內(nèi)容,采用靈活多樣的方式導入新課。在這里歸納出八種典型的導課方式:
一、溫故導入
巴浦洛夫指出:“任何一個新的問題的解決都是利用主體經(jīng)驗中已有的舊工具實現(xiàn)的?!币簿褪钦f各種新知識,都是從舊知識中發(fā)展而來的。新舊聯(lián)系,溫故知新,既能鞏固舊知識,克服遺忘;又能讓學生自信百倍,去學習新知。
如教朱自清的《春》一課時,可以這樣導入:“一到春天,我們就會想到春光明媚,綠滿天下,鳥語花香,萬象更新。古往今來,許多文人墨客用彩筆描繪它,歌頌它。同學們想一想,詩人杜甫在《絕句》中是怎樣描繪春色的?(生背)王安石在《泊船瓜洲》中怎樣描繪的?(生背)蘇舜欽的《誰中晚泊犢頭》一詩中又是怎樣寫春的呢?(生背)現(xiàn)在我們就歡快地生活在陽春三月的日子里,但是我們往往知春,而不會寫春,那么請看朱自清先生是怎樣來描繪春景的色彩、姿態(tài)呢?”這段導語在溫習以前所學關(guān)于春的詩句之后順勢引入新課?;匚豆旁?,無形之中,學生就感受到了春天的絢麗多彩,而朱自清的《春》更對他們有了誘惑力。這樣導入,學生必然會迫不及待地去賞《春》。
二、釋題導入
課題是課文的窗戶,從課題常常可以窺視全文的奧秘。教師從解釋課題詞語、引發(fā)題意入手,不但有助于學生審破題意,了解所學內(nèi)容的大致概況,而且為學生進入新課鋪墊心理基礎(chǔ)。在講《將相和》這篇課文時,可以這樣提問:《將相和》課題中,“將”指誰?“相”指誰?“和”是什么意思?“將”和“相”始終都是“和”的嗎?他們?yōu)槭裁磿弧昂汀?后來為什么又會“和”呢?然后指出課文就是圍繞這個課題,告訴我們“將”和“相”各是怎樣的人,學習課文后,就會知道他們不同的性格特點。在設(shè)計運用釋題導課時,應(yīng)該對課題進行具體的分析,只有那些能通過釋題來引起學生注意和發(fā)人深思的,才可以采用釋題的方法導課。而那些課題與內(nèi)容關(guān)系顯明、無需解釋學生即可理解的,那就不必畫蛇添足了。
三、抒情導入
維果茨基指出:教育的影響是通過學生心理特點的“中介”或“折射”而發(fā)生作用的?!爸薪椤本褪菍W生當時的內(nèi)心體驗,這種內(nèi)心體驗好像是一個三棱鏡,教育的影響只有通過它的折射才能對學生的心理發(fā)生作用。中學語文教學中,有的課文情感性強,或激昂、或深沉、或喜悅、或悲傷、或悲憤,教學這樣的課文,就易運用抒情導入法。所謂抒情導入就是用充滿與作品一致的感情色彩的語言去感染學生,使學生處于一種良性的情感準備狀態(tài)。如教《賣火柴的小女孩》時,可以這樣導入:“同學們,大年夜對你們來說,是多么的美好啊,穿戴一新,親人團聚,品嘗佳肴??墒窃诹硪粋€世界里,確有這么一個小女孩,她在有黑又冷的大年夜里,光頭赤腳,手拿一把火柴,哆哆嗦嗦地走在街上,叫賣著”……教師富有感情的語言,把學生的思想感情帶入了課文所描述的悲慘情景之中,引起學生內(nèi)心世界的強烈共鳴,既促進了課堂交流的藝術(shù)效果,又可使學生的思想得到純化和升華。
四、創(chuàng)境導課
學生情感的觸發(fā),往往與一定的情景有關(guān)。教師在導課時可以根據(jù)教材特點,采用口頭描述、聽錄音、配樂朗誦、多媒體計算機等方法,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領(lǐng)學生步入其中的導入。葉圣陶先生曾說:“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葉圣陶《語文教學二十韻》)學生目看文字,耳聽音樂,馳騁想象,心游四方,會不由自主地融入到課文的情景中去,受到熏陶和感染。
五、懸念導課
運用懸念開講,可以造成學生渴望、追求的心理狀態(tài),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運用懸念導課可以緊緊扣住學生心弦,啟發(fā)學生積極思考,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如講《荔枝蜜》時,開講時就可以提出啟發(fā)性問題:作者贊美蜜蜂,為什么先寫自己不喜歡蜜蜂?接著引導學生從教材本身去思考和尋找答案。這樣就能促使學生思考、加深對所學知識的印象。
六、背景導入
背景導入策略就是介紹作者寫作時的相關(guān)背景,讓學生了解關(guān)于當時社會政治、經(jīng)濟的一些信息方法。中學語文教材中不僅選編了一些現(xiàn)代作品,而且還選編了古代、當代作品,甚至還有外國作品?,F(xiàn)代作品容易理解,而古代、當代作品、外國作品就會給學生的理解制造了障礙。唯有消除這些障礙,才會在導語中述說歷史知識、時代背景,讓學生理解文意,與作品產(chǎn)生共鳴。教材中的有些課文或與時代背景有密切的關(guān)聯(lián),是寫作的觸發(fā)點,如《師說》,或因節(jié)選而必須交代背景情況,如《守財奴》、《鴻門宴》等此類文章就適合采用回顧歷史、講述背景的方式導入。或因時間距離而難以理解的情況,如講朱自清的《荷塘月色》,文章描繪了月色下的荷塘美景,卻發(fā)表了作者苦悶的內(nèi)心。這樣學生就難以理解,因此教師在開頭導入時就須介紹當時的背景:“1927年,蔣介石叛變革命,中國處于黑暗之中,許多愛國的知識分子不滿現(xiàn)實,但又不知如何改變現(xiàn)狀。因而內(nèi)心苦悶、彷徨,朱自清就是其中的一員,這篇文章正是他這種心情的流露?!边@樣學生學起來就輕松多了。
七、警策式導入
名言警句言簡意賅,富有哲理。用它開頭,頗有啟人心扉,振奮精神之妙。如教學《岳陽樓記》時可引用文中警句導入:同學們,“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是千古傳頌的名句,它是千百年來憂國憂民的志士仁人博大胸懷的真實寫照,它所提倡的“吃苦在前,享樂在后”的精神,對我們?nèi)杂薪梃b意義,今天我們就學習范仲淹的《岳陽樓記》。
八、歌曲導入
歌曲導入就是用歌曲的形式導入新課的一種方法。歌曲能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凈化心靈,陶冶情操,是學生受到美的教育。如講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可先讓學生聽劉和剛的《父親》,在聽歌時讓學生思考父親給自己的感覺,悠揚的旋律會讓學生想起生活中的情節(jié),感人的歌詞會在學生內(nèi)心深處激起層層波浪。聽完歌曲自然就會積極談?wù)撟约旱母惺堋S秩缟稀队薰粕健窌r,讓學生聽或者唱流行歌曲“愚公移山”。如上《最后一次講演》時,則放歌曲《七子之歌》等。
總之,中學語文課堂教學導入方法多種多樣,如由渲染氣氛導入,由概括情節(jié)導入,由復習舊知識導入,由寫作背景導入,有直觀教具導入等,不一而足,但都需要每位語文教師充分重視,精心設(shè)計,靈活運用。只有這樣,才能為課堂教學增添光彩。
作者單位:山東省無棣縣信陽鄉(xiāng)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