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辱觀是對榮與辱最根本的看法。中華民族自古以來就有著強烈的榮辱觀,從恥食周粟的伯夷、叔齊,到拒食美國救濟糧的朱自清,從名揚世界的共產(chǎn)主義戰(zhàn)士雷鋒到人民公仆朱玉儒,從古代的杜甫,岳飛,到今天的任長霞、洪戰(zhàn)輝……中華民族的歷史上演繹了多少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然而今天有些人為了錢財貪污受賄,走私販毒,制假,坑害百姓,損害國家和民族的利益,有些人沉溺于燈紅酒綠之中,整天無所事事,虛度年華,有些人貪圖優(yōu)越生活,甚至不惜重金留居國外,更有甚者叛黨叛國。兩者相比天壤之別,榮辱分明。
胡錦濤總書記提出了以“八榮八恥”為主要內(nèi)容的社會主義榮譽觀,再次豐富了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道德資源。其具體內(nèi)容是:以熱愛祖國為榮,以危害祖國為恥;以服務人民為榮,以背離人民為恥;以崇尚科學為榮,以愚昧無知為恥;以辛勤勞動為榮,以好逸惡勞為恥;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以誠實守信為榮,以見利忘義為恥;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以艱苦奮斗為榮,以驕奢淫逸為恥?!鞍藰s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譽觀是著眼于當代中國社會發(fā)展的全局,面向中華民族的未來,緊密聯(lián)系當前社會現(xiàn)實,向每一個公民提出的最基本的準則。萬事德為先,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是人生的方向盤,榮譽觀是社會主義道德體系的核心內(nèi)容。一個人具有社會主義榮譽觀,能夠以“八榮八恥”作為行為準則,就是一個有道德的、高尚的人。今天隨著社會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人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消費觀念也發(fā)生了變化,有些人的頭腦中不再有艱苦奮斗的精神,取而代之的是貪圖享樂、揮霍浪費,這種行為是可恥的,我們要自覺樹立勤儉節(jié)約的意識、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抵制不良誘惑的侵蝕。
作為我們新時代年輕人,是正在成長的中學生、是祖國的未來、民族的希望、是社會主義事業(yè)的建設者和接班人,讓我們時刻牢記“八榮八恥”、時刻以“八榮八恥”指導自己的行動吧!
點評:
社會主義榮辱觀是對中華民族傳統(tǒng)道德資源的繼承和發(fā)展,是對青少年進行道德教育的重要依據(jù)。小作者從這一角度出發(fā),闡述了社會主義榮辱觀的重要意義,發(fā)出了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榮辱觀的倡議。文章中心突出、觀點鮮明、論據(jù)充分、論證有力、針對性強。文章能夠聯(lián)系當前的社會實際和初中思想品德課知識,從正反兩個方面展開了論述,文章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具有較強的說服力,這是一篇比較成功的小論文。
輔導教師:董恒華
作者單位:河南省夏邑縣太平高中八(2)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