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階段,多媒體已普遍應用于各科教學中。多媒體教學具有直觀性、綜合性、再現性和形象化的特點,因而在語文教學中有不可低估的作用,也是近幾年在教學改革中的熱門話題,在實踐中運用多媒體教學和傳統(tǒng)手段教學相比有明顯的優(yōu)勢,以下將談談幾點感受:
一、運用多媒體教學,可以激發(fā)學生求知欲
圖像語言與文字相結合易于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和思考動機,從而保證教學計劃的順利完成。例如教學《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這首詩歌,通過對雪景“千樹萬樹”“紛紛暮雪”“雪滿山路”“雪上蹄印”等的展
示,結合詩歌的創(chuàng)作的背景,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情,明白寫景與抒情的密切關系,深刻領會“一切景語皆情語”的內涵。又如教學田間的詩歌《假如我們不去打仗》,播放一些日本侵略者屠殺中國軍民、中國軍民抗擊侵略者的照片,輔以雄壯的《國歌》聲,讓學生深刻領會當時的背景和假如不去打仗的后果,那么學生學習的情趣就能很好地調動起來,強烈的求知欲望也能很好地被帶動了起來。
二、利用多媒體教學,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語文教學中,尤其是大量的說明文,缺乏必要的工具,有時很難講清楚。靠掛一兩張圖片、投影片有時顯得杯水車薪,無濟于事。而多媒體可以彌補這些不足,例如:在教學《蘇州園林》一文時,對蘇州園林特點的把握是個重點也是個難點。利用多媒體可以多角度地看某一處園林照片(例如可以是拙政園的整體圖,在網上可以下載),然后讓學生感受“務必使游覽者無論站在哪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特點。
利用多媒體教學,有利于加強學生的直觀感受,加深對語文教材的理解,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記憶力。有實驗表明,視聽結合記憶,三天后還能記住75%的語文知識,其效果可見一斑。
三、采用多媒體教學,可以營造愉快氛圍,引導學生積極探求
美國著名教育家布魯姆認為:“教育質量的要義是:如何向學生提供線索或指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程度,以及如何給予強化以吸引學生學習。”如何引導學生快速閱讀,積極探求正是這一理論的體現。如教學《故宮博物院》,在課堂教學中,我將課文說明的內容,設計成一個旅游路線,每到一處,就會出現與課文中說明相應的對象、順序和方法,學生只有作出準確的判斷,才能繼續(xù)游覽下去,否則只能退回原處,兩次進不去,就推出午門“斬首”。然后用幻燈片演示故宮博物院的結構圖,讓學生按照作者參觀的順序依此填上相應的名稱。多媒體的采用克服了常規(guī)教學中那呆板式的師問生答,引發(fā)興趣,催促學生積極探求,在計算機多媒體引導下,學生可以順利完成學習任務。
當然,多媒體教學僅僅是一種教學方法,在實際的教學中,我們應該“因地制宜”,根據課程實際或教學目標適當地制訂多媒體教學的課文、內容,而不能用多媒體教學取代一切。當前語文教學使用多媒體教學最突出的問題是:
1.以視聽代替朗讀
多媒體課件集聲音、圖像、文字等多種信息于一體,極大程度地滿足了學生的視聽等感官需求,激發(fā)了學生對多媒體課的極大興趣。于是很多教師便在這一方面大做文章,在課件中集中了大量聲音圖像信息,并在課堂上充分運用,使課堂上學生讀書的時間越來越少,讀書聲越來越弱,以前的那種書聲瑯瑯的語文課堂在現在的多媒體輔助教學的沖擊下似已呈日薄西山之勢。
有了多媒體輔助教學的現代教育手段,還要不要花費課堂時間讓學生去讀?答案應該是不容置疑的。很多非語文學科的老師在聽了語文課之后都會說:現在的語文課已越來越不像語文課。這應該是給那些只注重多媒體課件的多種信息的融合,而缺少了朗讀,這一最能體現語文教學特點的課堂活動的教師的最中肯的評價。對于多媒體輔助教學這一現代教學手段,我們應該努力尋求它和傳統(tǒng)教學手段的結合點,真正發(fā)揮其現代性特點,這樣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濫用多媒體教學,浪費教育資源
和傳統(tǒng)教學模式相比,多媒體輔助教學有著明顯的優(yōu)點:有利于個別教育,可以做到因材施教,提高學生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有利于發(fā)展學生的智能。但如果片面強調多媒體輔助教學,而其所用的所謂的多媒體課件,只是簡單的文字加圖片,是用投影片完全能夠實現的,這樣大材小用,造成大量資源浪費。美國大眾傳媒學家施蘭姆曾說:“如果兩種媒體在實現某一教學目標時,功能是一樣的,我一定選擇價格較低的那種媒體?!币簿褪钦f,選擇媒體必須遵循“低成本、高效能”的原則,目前很多學校的多媒體設備本來就有限,這樣做無疑影響了其他任課教師的多媒體資源的運用。
所以,我個人認為,多媒體教學也是一把雙刃劍,用好它,確實在教學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如果片面理解多媒體、不按照實際要求濫用亂用多媒體教學,那么,盡管有時課顯得花哨,課堂也顯得比較熱鬧,但實際教學效果、教學目標未必就能達到要求。
作者單位:貴州省大方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