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書畫名作,作為人類的精神財富,一向為人們所寶重,因此,品評、鑒賞、收藏風(fēng)氣歷代興盛。
新年伊始,安徽省博物館舉辦“館藏明清花鳥畫精品展”,受到普遍的歡迎,尤其受到熱愛花鳥畫的美術(shù)愛好者的青睞。60件展品,不但有明清時期重要畫家和主要畫派的佳作,而且多幅為存世孤品,一定數(shù)量的屬國家一級文物。藝術(shù)殿堂,鳥語花香,如此豐富多彩、藝術(shù)化了的花鳥,以其優(yōu)美的品性和生動的形象,給人以精神上的陶冶和美的享受。
陸治(1496—1576年),明代畫家,擅畫花鳥。江蘇吳縣(今蘇州)人,字叔平,號包山、包山子。吳門派大畫家文徵明的重要門生,詩、文、書、畫都有相當(dāng)造詣。這幅寫意花鳥《紅杏野鳧圖》為紙本、設(shè)色,縱120厘米,橫43厘米。畫面俏枝橫出,臨風(fēng)照水,花下野鳧孤浮,漣漪層層。河邊水草卓然而立。全圖設(shè)色淡雅,筆墨秀麗,物象優(yōu)美。圖右側(cè)中部行書自題七絕一首:“二月吳淞水上灘,柳絲風(fēng)亂絮漫漫,陸機口口閑憑處,花滿春池尋鴨欄。包山陸治”。鈐“陸叔平氏”、“包山子”兩白文方印。從畫幅上不難看出陸治在繪畫和詩文書法等方面的才能和生活情趣。
值得一提的是,該圖還有文徵明長子、篆刻家、書法家文彭和次子畫家文嘉的題詩,可謂錦上添花。左上為文彭行書七絕:“熙熙花鳥綠波中,更有杏花相嗟弘。曾在闔閭塘上住,至今人說陸龜蒙。”左側(cè)中部為文嘉草書詩:“臨水花枝淡淡春,水光花影兩無塵。蕭間青羨波間鳧,彈射無猜浴晚津。”好畫配好詩,耐人尋味?!都t杏野鳧圖》,1990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陸治本為太學(xué)生,但終生沒做過官。晚年生活很貧困,可是他非常清高。他的畫,往往“請之而強,必不可得;不請之,乃或可得?!庇幸淮?,“有貴官子,因所知某,以畫請。作數(shù)幅答之,其人厚其贄幣以謝。治曰:吾為所知,非為貧也。立卻之?!?/p>
圖繪緩坡小丘之上湖石玲瓏,修篁二株,迎風(fēng)舞枝,一簇幽蘭,舒展飄逸。以簡靜的布局、率意的筆致,巧妙地將蘭、竹、石三者組合在畫面之中。蘭草舒展,風(fēng)致翩翩,行筆有序,氣脈貫通,自然地顯現(xiàn)出花葉的翻轉(zhuǎn)變化和飄逸的姿態(tài),葉秀花香,清氣瀟然。竹枝挺拔清新,和風(fēng)輕拂,別有一番神采。湖石以濃墨隨意寫出,石瘦有漏,富于天真爛漫的氣息。地面雜草信筆劃出,大小間生,姿態(tài)有變,增添了畫面的生機和活潑情趣。整個畫面,圖簡韻勝,筆墨爽利,作者以單純精煉的藝術(shù)語言,構(gòu)成線條流暢的筆墨旋律,收到了氣格清華的藝術(shù)效果。圖左下題“壬申三月一日寫于秦淮水榭。湘蘭子馬守真”。鈐“守真香子”印?!叭缮辍睘槊髀c六年,即1572年,作者時年25歲。畫的上方有樊增祥光緒三十三年《木蘭花慢》詞二閡,鈐“武威樊嘉”、“鱓翁”印。此圖為紙本墨色,縱90.5厘米,橫71.5厘米。
馬守真(1548—1604年),明代成就較突出的女畫家、詩人,南京人,又名守貞,字月嬌,號湘蘭子。曾為秦淮歌妓,以詩、畫擅名一時,尤善蘭竹。該圖是一幅比較成功的水墨畫,寫出了蘭竹清氣襲人的情韻,精妙秀雅,賞心悅目。
陸逵《菊花楓葉圖》軸,原名陸逵《菊石圖》、陸逵《花卉圖》。1987年5月中國古字畫鑒定專家組來安徽省博物館巡回鑒定時,由啟功先生改為現(xiàn)名。該圖為絹本,雙勾設(shè)色,縱167.8厘米,橫46.9厘米。
此圖畫一株高大的楓樹斜立在土坡上,枝干蒼健,周圍伴有假山奇石和盛開的菊花。老樹靈石,相欹而立。金秋季節(jié),老干殘枝的楓樹上,依然掛著幾片爛漫的紅葉,在明凈的天空映襯下,顯得格外亮麗。盛開的菊花,繁茂、傲立,拒霜不凋,越發(fā)清爽迷人。這是一種比較典型的工筆重彩的畫法,花與葉勾勒填色,用筆工細(xì),設(shè)色鮮麗。樹干和石頭用筆較放,墨色較重。濃淡粗細(xì),兩相映襯,燦爛奪目。整個畫面,造型嚴(yán)謹(jǐn),布置得宜,形象問有呼有應(yīng),生意浮動。絢麗多彩的秋色,給人以一種歡快而和諧的感受。圖的左側(cè)楷書自題“丙午嘉平月寫,陸逵”。鈐白文“陸逵之印”、朱文“儀吉”印?!氨纭睘槊魅f歷三十四年,即公元1606年作,距今已有400多年歷史,此畫保存完好無損。1990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
陸逵生卒年不詳,只知其為明代隆慶、萬歷年間人。善畫花草、人物,風(fēng)格靈巧,筆簡意賅。
《松鷹圖》為一件堂幅,絹本設(shè)色,縱171.4厘米,橫106.9厘米。原名叫《雙鷹圖》,1987年古字畫鑒定專家組謝稚柳先生改為現(xiàn)名,理由是,便于區(qū)別于明代林良、現(xiàn)代李苦禪之《雙鷹圖》。
該圖描繪隆冬時節(jié)陰霾滿天,樹木披銀,一對蒼鷹棲息于古松回曲的粗干上。一背一正而相視,似乎在互吐情愛,情侶形象栩栩如生。畫家將傳統(tǒng)花鳥畫的勾填法和墨筆寫意畫法揉合在一起,鷹的羽毛剛中有柔,色澤鮮艷,身軀富于體積感和力量感。因此,老鷹成了畫面精神最凝聚之處?!端生棃D》的四邊四角,有滿有空,有大實,有小虛。右上以濃墨繪松,左底用濃墨畫石,既相互襯托,又虛實交錯。空出的左上角,補上“白理”楷書款與兩方印章。靈動得勢,情趣無窮。《松鷹圖》筆力沉穩(wěn),得水墨之趣,可以看出畫家擅長水墨寫意花鳥的深厚功夫。
《松鷹圖》,1955年安徽省博物館從皖南一徽商后人處征集。作者自理,“畫史無考”,1987年經(jīng)專家組鑒定,自理大約為明代嘉靖、隆慶年間人?!懊鞔嫾?,此圖為其孤本”。
我國的花鳥畫在晚唐已經(jīng)很發(fā)達(dá),主要是工筆著色花鳥畫。到了明代,即成為水墨寫意花鳥畫大發(fā)展時期。如袁尚統(tǒng)《枯樹寒鴉圖》,已是屬于偏寫的一路。該圖為紙本墨筆,縱88.5厘米,橫30.5厘米。圖繪隆冬時節(jié),虬曲升騰的老樹參天,枯枝歧出,粗簡放縱。滿樹凝寒披白,一片茫茫雪野,充滿荒寒意境,帶有一種悲苦、嚴(yán)峻和感傷的情調(diào)。然而,但見那些重墨點寫的枝干間寒鴉,仰俯側(cè)翻,飛鳴騰跳,天邊點點寒鴉,有的歸翔成陣,有的盤旋欲落,形態(tài)各異,饒有生趣。好像這里就是它們的天下,生活的樂園,熱氣騰騰,給人一種空氣異常清新和一派生機勃勃的感覺。這是一幅別開生面的作品。圖右上角款署“乙亥新春寫,袁尚統(tǒng)”。鈐“尚統(tǒng)私印”、“袁氏叔明”印。
袁尚統(tǒng)(1590—1666年后),字叔明,江蘇蘇州人。擅畫山水,而點景人物多綴以民間風(fēng)俗。畫法由吳門畫派文徵明一路,用筆方硬堅挺。間作水墨花鳥,近于沈周。人物放逸,頗得宋人筆意。
許儀,明末清初畫家,江蘇無錫人。《梅花白鴿圖》作于清康熙五年。圖為絹本,雙勾設(shè)色,縱170.2厘米,橫47.3厘米。圖繪山壁陡立,老梅盤桓,梅花怒放,開滿枝頭,石下牡丹,三五成簇,石旁野菊攀壁而生。一對白鴿活躍梅干,高唱低和,一派歡樂祥和的景象。全圖設(shè)色艷麗,筆墨精細(xì),風(fēng)格清新。圖左上角行書自題七律一首:“隱后從來不解春,世無春眼識天真,孤標(biāo)自許清如□,蒼古還疑澹入神。塞北千年應(yīng)絕跡,江城五月待何人,詩家莫漫輕題詠,會見冰花色未勻。丙午嘉平寫于賴古堂,錫山右史許儀并題?!扁j“哲軒”、“錫山許子韶名儀之章”白文印。此件《梅花白鴿圖》軸,原系徽州歙縣許成堯舊藏,許成堯是清末進(jìn)士。1951年由皖南文物處征集。1990年定為國家一級文物。許儀生于明萬歷二十七年(1599年),卒于清康熙八年(1669年),活了70歲,該圖為其68歲所作。字子韶,號歇公,官至中書舍人,主管繕寫文書。李采石甥,畫得其傳,有出藍(lán)之譽。山水、人物、界畫及花鳥、蟲魚無所不精。
朱耷(1626—1705年),清代書畫家、詩人。明寧獻(xiàn)王朱權(quán)后裔,封藩南昌,遂江西南昌人。明亡,削發(fā)為僧。善書法,又擅繪畫,山水多以干枯筆墨寫之,具荒涼之氣;花鳥繼徐渭傳統(tǒng),又獨具一格,情調(diào)怪異。作品多署八大山人,筆形似“哭之”或“笑之”,表現(xiàn)出他對明亡的沉痛心情。
八大山人愛畫荷花,有許多畫荷的精品傳世?!赌蓤D》為紙本,墨筆??v185厘米,橫91厘米,署“八大山人畫”,鈐“八還”印?!赌蓤D》是他晚年的一件杰作。他筆下的荷花大都是以一花片葉并留著大片令人尋味的“余白”為特色的,而這幅《墨荷圖》卻以茂密飽滿為特色?;蚩v或斜的花莖,相互交搭,錯落有致。一朵白蓮傍石而生,高幟卓立。大筆揮灑、潑墨如雨的荷葉與隱約其間的荷花以及大小石頭,組成了黑、灰、白而層次豐富的畫面,表現(xiàn)了滿池風(fēng)動、“接天連葉無窮碧”的意境。
朱耷作畫筆墨簡括、冷峭、凝煉,畫面作墨不多,均生動盡致,“無景處亦成妙境”。所創(chuàng)意境,別具靈奇,對后來寫意畫派影響極大。
《杏花雙雉圖》是一件堂幅,絹本,設(shè)色??v196.7厘米,橫96.5厘米。圖繪一株干體蒼老的杏樹,自右斜上向左發(fā)展,繁花密綻的枝頭有白色鸚鵡在歌唱,其間又見雙燕在嬉戲。山腳的坡石上,停立著一對錦雞,伸出美麗長尾的雄雉,回頭轉(zhuǎn)視,眼睛圓睜,像是在賞花或是在觀看溪流如練的美景。雌雞身子前傾,張嘴嗚叫,又好似在為鮮花而歌唱,栩栩如生。樹石用粗線濃墨勾寫皴染,自具一番蒼渾之氣,錦雉用細(xì)線描繪,色彩清妍而迷人。整個畫面章法有致,主次分明。筆觸細(xì)膩,敷色秀雅,充滿著和諧祥瑞的氣氛??钍稹皹椑钣容蛯憽?,鈐“尤萃之章”等印。
尤萃,生卒年不詳,主要活動于清康熙年問。浙江嘉興人,出身布衣,曾與沈銓同師胡湄,隨從師游。后移家平湖,率妻孥各執(zhí)藝自給,畫名遠(yuǎn)播四方??上彰麅H見畫史,而墨跡罕見。此圖為海內(nèi)孤本。
虛谷(1823--1896年),晚清一位和尚畫家,詩、書也俱有造詣,安徽歙縣人。本姓朱,名懷仁,字虛谷,號紫陽山人,室號覺非庵,出家后用虛谷名,先移居揚州,后寓居上海,賣畫為生。
《花果金魚圖》,原名《迎春博古圖》,1987年由啟功先生改為現(xiàn)名。紙本設(shè)色,縱114厘米,橫46.9厘米。圖繪梅瓶魚果,寥寥數(shù)筆,清雅高潔,冷香春色之致躍然眼前。主干以濃墨寫之,細(xì)枝為淡墨繪出,梅花草草點染,略勾墨線。一枝滴翠的針?biāo)?,兩尾游戲的金魚,三只裂口的佛手和四片濃濃的墨葉,構(gòu)圖新奇,筆墨簡練。整個畫面,真實生動的物狀,無一筆滯相,淡彩為主,神清氣爽。右側(cè)落款“光緒丙申嘉平月覺非庵虛谷寫”,鈐“虛谷”印。
這幅存世之作,是畫家1896年即74歲時去世前一個月所作。虛谷原在清軍中任參將,由于不愿奉命攻打太平軍,三十歲時棄職出家為僧,后專事繪畫,云游四方,“閑中寫出三千幅,行乞人間作飯錢”,以賣畫為生。成為“海派”畫壇杰出畫家之一,在近百年繪畫發(fā)展史有較大的影響?!痘ü痿~圖》屬國家二級文物。
此圖生動地描繪了江南一帶的葦塘小景。在蘆花芙蓉?fù)u曳生風(fēng)的沙坡間,棲息著三只美麗的蘆雁。此時,只見有兩只正引頸仰望,熱切呼喚伴侶降臨。那只盤懸在空中的雁似乎也正張嘴呼應(yīng),正舒展翅膀徐徐地往下降落,而沙坡上另一只似乎還未回過神來瞅著它們。這是多么自然而又優(yōu)美的瞬間!在畫法上,作者以嫻熟的細(xì)筆描繪夏雁的軀體,美麗的羽毛,鮮艷的色彩,筆墨精麗嚴(yán)謹(jǐn),造型生動自然,生活情趣饒足,十分惹人喜愛。再看那坡岸野菊盛開,葦葉舒展,也將是富于詩意地融注到群雁之中。實乃一幅充滿生活情趣的佳作,令人產(chǎn)生種種美好情感。圖的左側(cè)款署“苕南丘鑒”。鈐“丘鑒之印”、“大容”印。
丘鑒,字苕南,號大容,畫史無考。《芙蓉蘆雁圖》軸,1958年安徽省博物館自徽州一位收藏家后人處收購入藏。1987年經(jīng)國家古字畫專家組鑒定為清代后期所作,此圖為孤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