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友潘建東先生癡迷收藏,過手寶貝無數(shù),其中有兩件寶貝,小巧可人,最令人心儀!今借貴刊一角,展示與眾同好共賞。
一、青花福祿壽三星圖小酒杯(圖1)
該小口杯敝口,薄唇,斜直腹,腹下漸收,高圈足。足際內(nèi)外旋削一周。底呈泥鰍背狀,露胎無釉,有淡淡的紅褐色包漿??趶?厘米,底徑2.5厘米,高3.5厘米。器形規(guī)整,小巧玲瓏,煞是討人喜歡!胎質(zhì)細膩、堅硬,胎體極薄,迎光透亮。釉面清亮,溫潤如玉。青花發(fā)色穩(wěn)定,色澤淡雅,青中閃灰。碗底中心青花行書“玉”字款,字體舒展,筆力道勁豪放,瀟灑自如,頗具大家神韻!
小酒杯外壁紋飾較為獨特。杯腹上下以青花雙單圈為界,杯腹用簡練的筆法,以漫畫的形式,生動傳神地勾勒出深受民間喜愛的福祿壽三星形象,寬袍大袖,憨態(tài)可掬,眉清目秀,表情可親。人物周圍襯以簡略的松、柳、花草和祥云。看,這三位仙兄似很長時間沒有見面了,相互之間打著招呼,噓寒問暖,談到高興處,又似乎開起了玩笑,好像祿仙的高見讓老哥仨兒完全忘掉了自己在仙界的顯赫身份,顯出燦爛的童真本色,令福仙佩服得五體投地,連連抱拳鞠躬;也讓壽星老高興得手舞足蹈,擊掌稱妙;更使中間的祿仙靦腆地不斷擺手謙讓,有些不好意思起來……看了讓人忍俊不禁。這一充滿動感的畫面,打破了以往福祿壽三星圖案化的形式,充滿了濃厚的人情味!使人觀之會在內(nèi)心產(chǎn)生一種暖曖的感覺。有三位仙人相陪,暢飲美酒,暢敘友情,該是何等的人生美事啊!
此小酒杯紋飾布局簡潔疏朗,筆墨酣暢,畫風飄逸??此齐S意勾勒,信筆渲染,但寥寥幾筆,卻極富神韻!民間藝術(shù)大師們的創(chuàng)新圖案,富有濃烈的生活氣息,反映了當時人們率真質(zhì)樸的生活情趣。這也正是民間青花與正統(tǒng)官窯用瓷之間最本質(zhì)的區(qū)別。
綜上各項分析,此小酒杯為明末清初之物。
二,哥釉小花盆(圖2)
此哥釉小花盆,斂口,圓唇,鼓腹,腹以下漸收。平底,不施釉,僅有小塊釉斑。底邊沿均勻分布三個長條形足。底中心有一直徑1.5厘米的圓形孔洞。器內(nèi)壁不施釉。胎為灰白色,較細膩但有雜質(zhì)。因年深日久,露胎處已呈現(xiàn)出紅褐色的包漿,間有紅斑分布,過渡自然。器外壁施滿釉,但掛釉不均,個別地方有乳白色的淚釉痕,凸起于釉面,米黃色的釉面上開片密布,不規(guī)則的深褐色紋線縱橫交錯,而金黃色的細小紋線穿插其間,若隱若現(xiàn),深淺有致,極具自然妙趣,為典型的“金絲鐵線”紋。釉面溫潤似玉,手感細膩光滑,如嬰兒肌膚。釉下氣泡大小不一。大者稀疏,朗若晨星;小者密集,如珍珠堆砌,寶光內(nèi)蘊。器底胎釉結(jié)合部,火石紅斑自然顯現(xiàn)。口徑12厘米,最大腹徑14.5厘米,高6厘米,足高0.5厘米。形體飽滿,胎較厚。三臥足均有因長期使用而留下的自然磨損痕跡,平整而光滑。
哥窯乃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哥窯瓷以釉面獨特開片紋名揚天下!深受后人推崇。故明清以后的仿哥釉瓷層出不窮,出現(xiàn)了極為豐富的哥釉瓷品種,但這些器物是與宋元哥釉瓷不一樣的。此小花盆在哥釉瓷中較為少見,經(jīng)著名收藏大家馬未都先生鑒定,制作年代下限不晚于清雍正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