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南宋孝宗皇帝趙脊(sh6n)于淳熙年間(公元1174-1189年)鑄行粗糙繁雜的淳熙元寶、通寶之時,其冤家對頭——金世宗完顏雍亦于金大定十八年(公元1178年)始鑄了工藝精湛、寶文精美的仿瘦金體“大定通寶”。包括前海陵王完顏亮于正隆三年(公元1158年)所鑄之“正隆元寶”,后章宗完顏璟于泰和四年(公元1204年)始鑄之泰和通寶、重寶在內(nèi),金泉的鑄工技術、精湛工藝及寶文書法藝術再次達到了一次歷史高峰。對比此時南宋之鑄泉,勿讀史書只從泉面上即可辨析出北長南消、北盛南衰的政經(jīng)局勢!筆者以為這正是藏泉、研泉的魅力所在也。
“大定通寶”錢以光背小平居多,背紀“申”、“酉”次之,另有背星、月、折二、折三寬緣錢及鐵錢等。因其鑄工、寶文實為精美,故每一品種都深得泉友厚愛。
筆者所藏“大定通寶”泉品中,有一款較為罕見的小平光背三角“通”精樣泉。該泉較同類常品制作更精良,寶文書寫愈加骨秀格清。華光普先生著《中國古錢大集》丙卷867頁將其命名為“精樣泉”實不為過也?,F(xiàn)介紹如下供賞析:
該泉為老生坑品,青銅質,錢幕及輪廓局部綠銹斑斑,外輪圓渾、穿廓方正。其直徑大于一般同類光背普品為25.2毫米,穿徑5.6毫米,緣厚1.3毫米,重3.8克。尤其是其錢文“大定通寶”四字的書寫及間架結構更為精美、疏朗,與常品相較更是字字不同:“大”字第一筆頓筆之點長而下彎,一撇一捺彎大筆長?!岸ā弊种c略長略直,末兩筆撇捺亦又彎又長?!巴ā敝梆辈款^呈三角,中部束腰,“走”部不連“甬”且末筆較長。“寶”字之第一筆略長且直,第二筆亦然,“王、爾”之橫平直而無銳角,“爾”點渾圓,最后一筆之“貝”點呈鋒利三角狀且不與“貝”連。另外,“大”、“定”、“寶”三字離穿廓較遠,加上纖細流暢的筆法更顯清秀疏朗。如此之精泉惜左側有紋,當為憾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