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情感因素是一個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影響學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因此,除了第二語言學習者自身要學會控制自己在學習中的情感因素之外,對外語言教師來說,在語言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也是很有必有的。
【關鍵詞】 情感因素 語言學習 英語教學
一、引言
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情感因素是第二語言學習過程中不可分割的一個組成部分且具有決定性的作用,凡是不成功的外語學習都可以歸咎于各種各樣的情感障礙。因此,調動、控制那些影響第二語言學習的情感因素,為學習成功創(chuàng)造條件是十分重要的。
《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教育部,2003)不僅將學生的情感態(tài)度確立為課程目標之一,還指出情感態(tài)度是影響學生學習和發(fā)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教學活動既要有認知發(fā)展目標,也要有情感發(fā)展目標。同時,要充分重視和發(fā)揮情感因素的積極作用,實現知情的統一發(fā)展,從而實現以情優(yōu)教,以情促知。
二、第二語言習得過程中的各類情感因素
在第二語言習得領域,許多研究者通常運用“描述”(description)和/或“解釋”(explanation)的科研方法來剖析學習者的第二語言發(fā)展狀況。前者是指對學習者在其第二語言發(fā)展的不同階段的“語言知識”(language competence)和“語言能力”(language performance)進行描述說明;后者則主要是從辯明影響第二語言習得的外界和內在因素入手來解釋學習者的語言發(fā)展呈現某種狀態(tài)的原因。外界因素主要包括語言環(huán)境和語言距離(language distance)。
情感是人腦的一種機能,是人的一種心理狀態(tài),它是人對客觀事物所持的態(tài)度不同而產生的內心變化和外在表現。情感因素在不同學科的學習中都發(fā)揮者重要作用。例如,如果一學生對化學有積極濃厚的興趣,那么他就會在對該學科的學習中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2.1動力
Gardner和 Lambert(1972)認真研究了動力和第二語言習得之間的關系。他們的研究策略是盡可能全面地收集關于第二語言學習者動力方面的材料并對之加以分析,以便判斷這類因素是否影響第二語言習得。其研究對象是加拿大典型的學習法語的學生,他們的母語均為英語。根據此研究結果,他們把學習動力分為兩類,即“融入性動力”(integrative motivation)和“工具性動力”(instrumental motivation)。
Garder和 Lambert的調查結果為第二語言習得領域關于動力與學習結果之間關系的研究奠定了基礎。但是他們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對Gardner和 Lambert所提出的兩種動力理論持異議者還有很多。他們認為學習動力并非一成不變,促使學習動力發(fā)生變化的眾多因素之一就是學習成功與否。Berwick和Ross(轉引自蔣祖康,1999)的研究發(fā)現足以支持這一假說。他們的調查對象是90名日本大學一年級的學生。在日本,中學生學習英語的主要動力就是通過大學入學考試;中國中學生的英語學習也體現了這種現象。
2.2態(tài)度
根據Allport(轉引自Gardner,1982)的觀點,態(tài)度是心理和神經的準備狀態(tài),它通過體驗得以組織,對個人與此有關的所有目標和情形中所做出的反應而產生方向性和動力性的影響。在第二語言學習中,態(tài)度可從三方面來解釋,即學習者對目標語人群和文化的態(tài)度、對學習行為本身的看法、以及對來自于其同種母語者的負面影響的抵制力。
Bialystok和Hakuta(1994)曾指出人們對不同的社會環(huán)境做出不同的反應。其差別可歸因于人們對新的社會群體的態(tài)度和他們融入該群體的情感傾向和能力。眾所周知,人類世界有多種文化而它們又處于平等的地位。但是由于人們在各自的文化環(huán)境中成長,這使他們會對自身的文化產生一種親切感,進而形成對其他文化的鄙視或敵對情緒;同時也可能是出自對自身文化的不滿或受它種因素的影響而對第二語言文化產生強烈的興趣或好感。
2.3自信心
一般說來,人類都具有自我實現的需要,即人有發(fā)揮自己能力的愿望。該愿望是否得以實現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一個人對自己能力的信念和估計,取決于他/她在與人交往和接觸過程中逐漸樹立起來的自我形象。心理學家Brookover(轉引自Child,1982)認為學習能力自我概念是預測學生在校成績的最有效的情感量度。成績好的學生往往是對自我形象評價較高的人。換言之,自信心就是實現自我價值和達到某些目標等行為的一個重要前提條件。
3. 情感因素的處理和利用
3.1培養(yǎng)學習態(tài)度和動力
學習動力有可能來自于外界因素,也可能是受內在因素的影響,或同時受兩類因素的雙重影響。眾所周知,在實現某一目標的過程中,內因較外因發(fā)揮著更為重要的作用。所以第二語言教學要為學習者提供交流機會,培養(yǎng)學習者進行交流的愿望,并使學習者體驗交流成功后的喜悅,進而激發(fā)并加強學習者學習目標語的內在興趣。
3.2樹立語言、文化平等概念。
語言是文化的載體。語言、文化和思想相互作用,彼此影響和生成。對于一個外語學習者來說,學會語音、詞匯和語法結構是不夠的。他還需要了解他所學語言的人們的文化及其思維方式。沒有足夠的目標語文化知識,他的語言學習是永不完善的,語言和文化是不可分的,語言有豐富的文化內涵,不具備文化內涵的語言基本上是不存在的;文化離開了語言也很難存在,有些文化形式本身就是靠語言來表現的,如文學等。
3.3營造和諧的語言學習氛圍
基于大多數第二語言學習者對目標語的學習行為發(fā)生在語言課堂上這一事實,同時也因為教師在課堂上所扮演的知識傳授者和學習活動疏導者的角色,要使學習者更高效地習得第二語言,教師應視創(chuàng)造和諧的課堂環(huán)境為己任。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學生的情感,建立融洽的師生交流渠道(教育部,2003)在這方面,主要應采取以下幾種措施:
⑴對學生言傳身教
在學生面前,要懷著飽滿的工作熱情,具有樂觀、積極、嚴謹、謙虛、自信的工作態(tài)度,以親切的面容、充滿期待的目光去了解關心學生,尊重學生。要較好地駕馭自己的情緒,循循善誘、耐心細致,隨時注意保護每個學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多鼓勵、多挖掘學生身上的閃光點,對其進行曉之以理、動之以情的教育,用友好去感染他們,用愛心去溫暖他們,使學生得到情感體驗,從而產生相應的情感共鳴。
⑵精心設計好第一節(jié)課
要精心備好第一節(jié)課,力爭從第一節(jié)課起,就建立起融洽的師生關系,創(chuàng)建一個寬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步入課堂,首先以微笑和和藹可親的形象出現在學生面前。對于新生,要真誠地祝賀和歡迎他們考上高中;對于畢業(yè)班學生,要設身處地地去理解和關心他們。同時要求學生戒驕戒躁,爭取更上一層樓,朝自己美好的目標奮斗;而對學習有困難的學生要鼓勵他們在學習中不怕困難,努力奮斗。
⑶讓情感因素貫穿英語教學的每個環(huán)節(jié)
要保持、激發(fā)學生學習的興趣和積極性,提高其學習熱情,這要求教師要善于處理教材,多采用現代化教學手段,把枯燥的語言文字制作成生動活潑、圖文并茂、富有啟發(fā)意義的課件,加上教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樂學;要注意提問技巧、糾錯技巧和評價措施,盡量運用正面評價,采用鼓勵性語言,以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要因材施教,根據學生的能力提出不同的學習要求,使學生保持良好的情感狀態(tài),降低焦慮度,讓他們體驗學習的樂趣,感受成功的喜悅。此外,還要注意滲透文化教學,讓學生了解中西文化異同,使他們充滿好奇心和新鮮感。
【參考文獻】
[1] Gardner.R.C. Lambert, W.C.Attitudes and Motivation in Second Language Learning Rowley【M】.Mass.: NewburyHouse,1972.
[2]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2003.普通高中英語課程標準(實驗)【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
[3] 劉琦輝.2002.試論英語教學中學生情商的培養(yǎng)【J】.中小學英語教學與研究.
[4] 江亦瓊.高中英語教學中運用情感因素的嘗試.中學外語教與學, 2007.
[5] 蔣祖康.第二語言習得研究【M】.北京: 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19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