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檔案】
林清玄,筆名秦情,名字來源:清而不玄。臺灣高雄人,1953年生于中國臺灣高雄旗山。畢業(yè)于中國臺灣世界新聞??茖W校,曾任臺灣《中國時報》海外版記者、《工商時報》經(jīng)濟記者、《時報雜志》主編等職。他是臺灣作家中最高產(chǎn)的一位,也是獲得各類文學獎最多的一位。作品有散文集《蓮花開落》《冷月鐘笛》《溫一壺月光下酒》《鴛鴦香爐》《金色印象》《白雪少年》《桃花心木》《在云上》《心田上的百合花》等。
林清玄的作品曾多次被中國臺灣、中國大陸、中國香港及新加坡選入中小學華語教本,也多次被選入大學國文選,是國際華文世界被廣泛閱讀的作家,被譽為“當代散文?大家”。
【作品選讀】
溫一壺月光下的酒
林清玄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張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嘗。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致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合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里,用文火一起溫來喝……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有一次與朋友住在獅頭山,每天黃昏時候在刻著“即心是佛”的大石頭下開懷痛飲,常喝到月色滿布才回到和尚廟睡覺,過著神仙一樣的生活。最后一天我們都喝得有點醉了,攜著酒壺下山,走到山下時頓覺胸中都是山香云氣,酒氣不知道跑到何方,才知道喝酒原有這樣的境界。有時候抽象的事物也可以讓我們感知,有時候?qū)嶓w的事物也能轉(zhuǎn)眼化為無形,歲月當是明證,我們活的時候真正感覺到自己是存在的,歲月的腳步一走過,轉(zhuǎn)眼便如云煙無形。但是,這些消逝于無形的往事,卻可以拿來下酒,酒后便會浮現(xiàn)出來。
喝酒是有哲學的,準備許多下酒菜,喝得杯盤狼籍是下乘的喝法;幾粒花生米一盤豆腐干,和三五好友天南地北是中乘的喝法;一個人獨斟自酌,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是上乘的喝法。
關(guān)于上乘的喝法,春天的時候可以面對滿園怒放的杜鵑細飲五加皮;夏天的時候,在滿樹狂花中痛飲啤酒;秋日薄暮,用菊花煮竹葉青,人與海棠俱醉;冬寒時節(jié)則面對籬笆間的忍冬花,用臘梅溫一壺大曲。這種種,就到了無物不可下酒的境界。
當然,詩詞也可以下酒。
俞文豹在《歷代詩余引吹劍錄》談到一個故事,提到蘇東坡有一次在玉堂日,有一幕士善歌,東坡因問曰:“我詞何如柳七(即柳永)?”幕士對曰:“柳郎中詞,只合十七八女郎,執(zhí)紅牙板,歌‘楊柳岸,曉風殘月’。學士詞,須關(guān)西大漢、銅琵琶、鐵棹板,唱‘大江東去’?!睎|坡為之絕倒。
這個故事也能引用到飲酒上來,喝淡酒的時候,宜讀李清照;喝甜酒時,宜讀柳永;喝烈酒則大歌東坡詞。其他如辛棄疾,應飲高梁小口;讀放翁,應大口喝大曲;讀李后主,要用馬祖老酒煮姜汁到出怨苦味時最好;至于陶淵明、李太白則濃淡皆宜,狂飲細品皆可。
喝純酒自然有真味,但酒中別摻物事也自有情趣。范成大在《駿鸞錄》里提到:“番禺人作心字香,用素茉莉未開者,著凈器,薄劈沉香,層層相間封,日一易,不待花蔫,花過香成。”我想,應做茉莉心香的法門也是摻酒的法門,有時不必直摻,就能有純酒的真味,也有純酒所無的余香。我有一位朋友善做葡萄酒,釀酒時以秋天桂花圍塞,酒成之際,桂香裊裊,直似天品。
我們讀唐宋詩詞,乃知飲酒不是容易的事,遙想李白當年斗酒詩百篇,氣勢如奔雷,作詩則如長鯨吸百川,可以知道這年頭飲酒的人實在沒有氣魄。現(xiàn)代人飲酒講格調(diào),不講詩酒。袁枚在《隨園詩話》里提過楊誠齋的話:“從來天分低拙之人,好談格調(diào),而不解風趣,何也?格調(diào)是空架子,有腔口易描,風趣專寫性靈,非天才不辯?!痹谇貥蔷起^飲酒作樂,這是格調(diào),能把去年的月光溫到今年才下酒,這是風趣,也是性靈,其中是有幾分天分的。
【超級鏈接】
再溫一壺月光下的酒
許佳
丹桂又飄香了。去年這個時候,朋友相聚聽林清玄談酒與人生的話題,仿佛就在昨日,那一壺月光下的熱酒,存釀心中整一年了,余溫尚存。
1999年,臺灣散文作家林清玄攜《溫一壺月光下的酒》來蓉簽售并舉行讀者見面會。十年之后蓉城再見,竟圍坐一酒桌,真是不勝感慨在酒中啊。那一日,林清玄一襲傳統(tǒng)中式布衫褂、平底鞋,仍然謙和的態(tài)度、輕慢的語速、細致的講解……隨意流露了個人修為傳統(tǒng),品行質(zhì)樸,內(nèi)外如一的儒雅風格。
林清玄迄今已出版100多本書,其平實、風趣、俊秀的散文風格,獨到、新穎的視點,不少讀者都喜歡。林清玄38歲時曾被評為“臺灣十大才子”。他幽默地說,這“十大才子”中我的名字后面就是小馬哥、阿扁……逗得在場諸位呵呵笑。
一般人并不知曉,林清玄是一個極度貧困家庭中長大的孩子。算一算林家,共18個兄弟姐妹,他排行12子,其中包括林清玄伯父的幾個孩子,伯父抗戰(zhàn)戰(zhàn)死,兩個家庭就合二為一。貧窮饑饉纏身,小時候林清玄吃飯時總要對著飯碗吐口水,為什么呢?為死守一碗飯,生怕轉(zhuǎn)身被兄弟們搶了。也許,童年苦難鑄成天資聰明、后天勤奮的作家對人生的獨特見解。
是夜,浣花溪水淙淙不絕,秋月移影入酒杯。且聽林清玄講“飲酒三解”:一是酒仙,“仙”:人字邊加個山,即心靈往上走;二為酒欲,“欲”:心靈往山谷走,不是朝上而是朝下;三是酒佛,“佛”:字形意解,不是人也,那就叫“酒鬼”了。酒滿則溢,借酒消愁愁更愁。林清玄笑了:“酒往下走,并不快樂,我當個酒仙足矣?!?/p>
“琴棋書畫詩酒花,柴米油鹽醬醋茶”這是中國人的生活寫照,也顯現(xiàn)了酒的重要地位。林清玄說,中國是禮儀之邦,中國人的性格相對內(nèi)斂,以酒調(diào)節(jié)生活情趣,發(fā)散一些內(nèi)心的東西很有意思。特別強調(diào),酒的第一要義,應當是分享,這是中國酒文化的核心。
是的,酒如人生。酒壯英雄膽,劉邦一統(tǒng)天下后,對故鄉(xiāng)的百姓吟唱“大風歌”,其氣魄之大,堪稱詩中一絕;酒為生命苦難而存在,黃庭堅的“桃李春風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燈”,薄酒一杯化鄉(xiāng)愁;李白《將進酒》:“古來圣賢皆寂寞,惟有飲者留其名?!本婆c詩人狂放不羈的性格相同;而白居易《對酒》:“蝸牛角上爭何事?石火光中寄此身。隨貧隨富且歡樂,不開口笑是癡人?!本浦松膱A滿,酒助浪漫情懷,古今詩篇多多,不可枚舉。林清玄的概括是:“快樂活在當下,靜心即是完滿?!?/p>
論古人詩酒情懷,嘆人生光陰似箭。林清玄說:“40歲,人就開始變老啦?!比死系臉酥竟?jié)奏為,“40歲,今年比去年老;50歲,這個月比上個月老;60歲,這個星期比上個星期老;70歲,今天比昨天老;80歲,下午比上午老……”他添了一句話,“人生易老,心不能老,要始終保持一顆浪漫童心?!笔前?,童心為鏡,照陰晴圓缺,童心為緣,結(jié)歡喜之心。“人情最濃莫過于酒。”林清玄眼神轉(zhuǎn)而有些憂傷,他親歷的故事走進大家的視野。
一桌川菜佐餐川茶、薛濤香干,再配上友情溫暖了的這一壺川酒,真是彌足珍貴。記下林清玄先生的一句話:“人生如酒,如果不懂得表達,請喝酒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