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筆者有幸參加了某校舉行的學生“演講比賽”活動。當時坐在前排的是應邀參加本次活動的各級領(lǐng)導,后面是學校全體師生。在如此盛大的場面中,參賽小選手如果能得到全場熱烈的掌聲,這對他們來說將是一次莫大的鼓勵,這情景也一定會成為他們童年生活中最絢麗、最難忘的一幕。所以不管孩子們演講得效果如何,領(lǐng)導及老師都應帶頭給予熱烈的掌聲,帶動同學們鼓勵小選手,使他們樹立信心,發(fā)揮潛能。
可事實并非如此,活動剛開始,在主持人的帶動下,部分領(lǐng)導和全體學生都能送去掌聲,會場的氣氛還算比較熱烈。漸漸地,隨著活動的繼續(xù)開展,領(lǐng)導的掌聲沒了,學生的掌聲也變得稀里嘩啦了,如果不是偶爾遇到個別學生演講得十分精彩,會場上很難聽到熱烈的掌聲,甚至有的學生演講完了,聽不到一個掌聲,小選手只好神情沮喪得走下了演講臺。而臺下的老師們呢?自始至終沒見有幾個主動為學生鼓掌的,哪怕在臺上演講的是本班同學,也舍不得拍兩下手。
應該說類似的現(xiàn)象并不少見。時下,在素質(zhì)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各校都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這些活動都給-孩子們提供全面發(fā)展的舞臺。但是如果孩子們在這些活動中表現(xiàn)得不是很理想,這很容易挫傷他們的積極性,不僅能力得不到真正地發(fā)展,還會在他們的心理上增添一份膽怯。作為教育工作者,我們應該把好事做到底,把工作做細,不僅要給表演出色的孩子微笑和掌聲,還要給失敗的孩子以更大的鼓勵,讓他們覺得只要走上舞臺,不管結(jié)果如何都是非常值得驕傲的。
這使我不由得想到這樣一個故事:
有個女中學生因曾患小兒麻痹身體落下了殘疾而深感自卑,在班級內(nèi)從不舉手發(fā)言。老師為照顧她的情緒,課堂上幾乎從不點叫她的名字,相處多年的同學們似乎也忘記了她的存在。有住新調(diào)來的老師要請同學們上講臺演講,由于不了解情況,便點到了她的名字。老師一連叫了三次,她才紅著臉慢吞吞地站起來一搖一晃地走向講臺??吹酱司?,老師立刻率先鼓掌,在老師的帶動下同學們也跟著鼓起了掌。掌聲鼓舞了她,使她消除了自卑感,挺起胸膛迎接臺下眾人的目光,開始了聲情并茂的演講。同學們聽得漸漸入神,大家想不到同窗兩載默默無聞的沉靜女生能演講得那么富有感染力!等她演講完了,大家再次報以長時間的熱烈掌聲。從此。她的性格變得活潑開朗了,成績也穩(wěn)步提高,最后竟然被一所有名的大學破格錄取。
這個故事折射的道理,值得我們深思。是老師的表率作用使教室里響起了雷鳴般的掌聲。是這雷鳴般的掌聲使那位女中學生點燃了心中的希望之燈,從此不再自卑,是這雷鳴般的掌聲打開了她那封閉已久的內(nèi)心,從而變得活潑開朗起來,是這雷鳴般的掌聲給了她前進的動力和信心……
不言而喻:身教勝于言教,領(lǐng)導也好,老師也好,只要走進校園,都應該是學生言行上的楷模。我們不光要在口頭上教育學生觀看節(jié)目主動鼓掌,更要像故事中的那位新老師一樣帶頭鼓掌,讓全體學生的掌聲響起來,使校園充滿喝彩,洋溢掌聲。這既顯現(xiàn)出了一個教育工作者的文明修養(yǎng),也為臺下的學生樹立了榜樣,從而使每一個孩子都能在我們的感染下,茁壯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