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否從文本中獲取正確的價值觀,教師的引領起著關鍵的作用。筆者所說的價值引領的錯位,是指教師對課文(或學生的反應)的感受、理解、評價等出現(xiàn)了偏差而使孩子形成錯誤的(或不完全正確的)認識。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種現(xiàn)象呢?
第一,缺少思考。不少教師對文本的研究浮光掠影、淺嘗輒止。如說《落花生》這篇課文,往往簡單地認為要突出花生的可貴,就必須貶低桃子、石榴和蘋果,對作者的意圖和文本缺少全面、深刻的的認識。有的老師則特別依賴教學參考用書,人云亦云,沒有自己獨特的發(fā)現(xiàn)和體會。
第二,刻意求新。最近一兩年,一些雜志、網(wǎng)絡對小學語文教材里的許多課文進行了批評,有的不無道理,但有的卻不顧國情,試圖用西方社會的觀念來解釋中國特有的現(xiàn)象,有的則是用現(xiàn)代思想詮釋特定歷史時期的事情。于是像“王二小應該喊救命”“張教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不值得”“阿凡提是個狡詐貪婪的家伙”等“新鮮”論點不斷出爐,甚至占領了一定的“市場”。
第三,成人本位。因為我們是成人,因為我們有專業(yè)的知識技能,因為我們有比孩子豐富的社會閱歷和人生經(jīng)驗,因為我們監(jiān)護(抑或主宰)著孩子,所以我們總是以“強人”的姿態(tài)出現(xiàn)在孩子們面前,我們總習慣于以成人的是非標準衡量一切。但是兒童有兒童的世界,兒童有兒童的標準。如果我們不能矮下身段從兒童的角度去看世界,“錯位”當然難以避免。
因此,作為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如何讓價值引領“復位”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從矛盾對立走向和諧共生
我們不妨還從《落花生》說起。仔細研讀文本就可以發(fā)現(xiàn),作者并沒有貶低桃子、蘋果、石榴的意思:從價值上說,桃子、石榴、蘋果不僅外表美,而且味道美,對人又有益處,沒有理由成為被貶低的對象;從作者的遣詞造句上看,文中對它們的描寫用的是“鮮紅嫩綠”“高高”“掛”等詞語,這些詞語準確客觀地寫出了這些水果的本來面目,也是它們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的原因。被人“愛慕”應該是值得自豪的事!
有一位老師在認真研究后進行了這樣的引領:“石榴、蘋果、桃子就像那些為社會作出過特殊貢獻的名人、偉人,而花生就是默默奉獻的普通大眾。即使我們不能成為名人、偉人,而只是做一個平凡的人,只要我們能為社會、為他人獻出自己的愛,我們的人生同樣有價值、有意義。而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不僅要講體面,更要追求自身的內(nèi)涵。”
許多時候,世界并不是非敵即友,非此即彼,而是多元共存、和諧統(tǒng)一的整體,從這個角度出發(fā)去思考問題,往往更有時代感,更有人文情懷。陳忠實的散文《青海高原一株柳》把高原的柳和家鄉(xiāng)灞河的柳進行了對比,突出了身處逆境堅強不屈的英雄形象。但是不是一定要貶低灞河的柳呢?筆者和學生進行這樣的一段對話:
師:同學們,我們都很敬佩高原柳樹的堅韌、頑強,但是生長的環(huán)境是無法選擇的,如果你是一株灞河邊的柳,你怎樣想,怎樣做?
生:我會格外珍惜灞河良好的環(huán)境,努力地生長。
生:如果有一天我懈怠了,我會想想高原那惡劣的環(huán)境,想想高原上我的那些兄弟姐妹,我一定會振作精神長得更高更大。
生:我不會辜負老天對我的眷顧,我一定努力吸收養(yǎng)分,為人類送去更多的綠色,更多的清涼,更多的詩情和畫意。
師:說得真好!如今我們的生活學習環(huán)境都很舒適,我們就是灞河邊的柳樹。所以老師要提醒大家。舒適有時是人生最大的逆境,因為人會因為舒適而變得平庸。因此,即使在順境中,我們也要有一種追求卓越的生活姿態(tài),我們靈魂的深處也應該埋下一顆不甘平庸的種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茁壯成長。
從現(xiàn)代生活回歸歷史背景
請看《王二小》的一個教學片斷:
師:王二小把敵人引進八路軍的埋伏圈時,會喊什么?
生:王二小會喊:“鬼子來了,八路軍叔叔開槍啊!”
生:王二小會喊:“鬼子來了,八路軍叔叔快來救我啊!”
師:是呀,生命只有一次,是多么的寶貴啊,王二小在自己生命受到威脅時喊救命也是情理之中的事情……
是的,現(xiàn)代社會提倡以人為本,珍愛生命,保護兒童。但“王二小會不會喊救命?”這個問題只有回歸當時的歷史背景,才能做出合理的回答。
六十多年前,中華民族陷入了空前的危機之中,每一個有良知的中國人都在為爭取民族的獨立,為擺脫被奴役的命運而抗爭著。用現(xiàn)代的目光看,讓一個孩子為八路軍放哨以致被日軍殺死有些不人道,但是在抗日戰(zhàn)爭中,有多少未成年的孩子被迫走上了戰(zhàn)場,承擔起本不應該他們承擔的責任?這是一個悲壯的現(xiàn)實,是一個民族追求自由的決心!在當時嚴峻的形勢下,王二小顧全大局、舍己為人是一種迫不得已的斗爭需要,更是一種源自人物內(nèi)心愛憎情感的英雄壯舉。其實,當王二小“假裝順從為敵人帶路”的時候,就已經(jīng)放棄生的選擇,堅決地走上了與敵人同歸于盡的道路。因此,把“個人生死置之度外,機智勇敢、不怕犧牲”才是王二小英雄品質的真正內(nèi)核,在那千鈞一發(fā)的時候,王二小是不會喊救命的。
但是一年級的小朋友替王二小喊出“鬼子來了,八路軍叔叔快來救我啊!”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教師該如何引領呢?讓我們來欣賞窶桂梅老師的這個教學片斷:
師:哦,王二小希望八路軍叔叔來救他。說明王二小擔心自己,那同學們想一想,王二小是不是這樣想的?
生:不是,王二小是兒童團員,他給八路軍放哨,他特別恨敵人,他不怕死。
師:看黑板上這句話(把敵人帶進埋伏圈),你還能從哪里看出王二小不怕死?
生:王二小沉著地給兇狠的敵人帶路說明他不怕死。
師:從哪里看出王二小機智?
生:他能裝出順從的樣子。
師:好,此時,王二小心里想的是怎么消滅這些敵人,惟獨沒有想到的是他自己,這是一種什么精神?
生:不怕死。
師:也就是說不怕犧牲的精神。(板書:不怕犧牲)
竇桂梅老師沒有簡單地否定孩子的想法,而是用一句“王二小是不是這樣想的?”把孩子帶到了那個特定的年代,特定的場景,巧妙地實現(xiàn)了對學生認知偏差的引領。當然,在肯定王二小的英雄行為的同時,我們也應該告訴學生,新的時代,我們學習王二小不能魯莽地“見義勇為”,而更應提倡“見義巧為”。
文章是時代的回音壁,其中的人物自然有著鮮明的時代特色。我們必須回歸特定的時代背景,才能準確地觸摸主人公的脈搏,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這樣,“張教導員用生命保護教科書不值得”“阿凡提是個什么樣的人”等問題就迎刃而解了。
用兒童視界置換成人意識
有一次給兒子講《白雪公主》的故事,小家伙聽完后竟然宣稱:“我將來要當老巫婆!”我大駭,連忙再次描述老巫婆的種種“劣跡”,并用想“最后他們都沒有好下場”來“引導”兒子“改弦更張”??墒莾鹤印肮砻孕母[”,就是不改初衷。忙問原因,他“口口嗦嗉”“吞吞吐吐”了半天,我終于明白了:原來,他想當老巫婆并不是要做一個“邪惡”的人,而是因為老巫婆法力高強,而且還有一面無所不知的“魔鏡”!
這就是“兒童視界”,一個完全不同于從成人世界、成人邏輯出發(fā)而存在的“視界”。可許多時候,我們往往忽視了這個獨特的“視界”,常常打著“道德教育”“社會責任”等旗號,對孩子指手畫腳,把孩子弄得興味索然甚至無所適從。再看一個教例。
讀完描寫《桂林山水》中“漓江的水”這節(jié)課文后,有一個學生突然提出了一個問題:“我們能在漓江里游泳嗎?”這一問題引起了許多同學的響應,大家紛紛表示“可以”。老師稍作思考后,進行了這樣引領。
師:你為什么會想到這個問題呢?
生:因為漓江的水又清又靜又綠,我想在里面游泳一定很舒服。
師:你很有想象力,可是我們應該在哪兒游泳呢?
生:在游泳館。
師:對。那兒是一個旅游勝地,一般是不可以游泳的。除此之外,游泳還要注意什么呢?
生:要注意安全。
師:是呀,安全這一點很重要。據(jù)老師所知,漓江的水表面上很平靜,但實際上水流湍急,水下還有許多水草,一不小心被纏上就麻煩了。據(jù)報道,每年都有人在漓江溺水身亡?,F(xiàn)在,你還想去游泳嗎?
生:(不好意思地笑笑)不想。
師:還敢嗎?
生:(有點難為情地)不敢了。
“我們能在漓江里游泳嗎”這一疑問是一種包蘊了潛臺詞的獨特表達,是學生深深地為漓江的水所感染而產(chǎn)生的一個非常合理、非常自然的想法,是兒童“進入”了文字所描繪的優(yōu)美意境的一種表現(xiàn),是值得珍視的一種閱讀狀態(tài)。這時,兒童已沉浸在課文對漓江的水如詩如畫般的描述里,已經(jīng)進入了現(xiàn)實世界以外的“真實世界”,漓江已經(jīng)成了孩子放飛心情,愉悅身心的夢想世界,兒童已從現(xiàn)實束縛中解脫出來,獲得了心靈的解放和無限的自由。
但由于缺少對兒童視界應有的理解和認識,教師進行的卻是“我們應該在哪兒游泳呢?”“游泳要注意什么呢?”等離題萬里的引領。在這樣的引領下。漓江一下子由一條恬靜溫柔的江變成了一個暗藏殺機,每年都要奪去許多人生命的“罪惡”的江,孩子在閱讀中感受到的審美愉悅,激發(fā)出來的探索大自然的美好沖動,也在“不想”“不敢”的回答中消失殆盡了。
如果老師有一顆寶貴的童心,明白孩子的想法僅僅是一種審美的反應的話,我們完全可以非常坦率地肯定兒童的感受,“是啊,能在美麗的漓江里游泳,真是一種美好的享受??磥?,你真的是讀懂了漓江的美。其他同學看到這樣的美景,會有什么樣的感受呢?”這樣,既保護了兒童的天真想象,又能啟發(fā)其他學生從不同的角度產(chǎn)生和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在各種不同見解的碰撞中,豐富內(nèi)心的感受,促進精神的成長。
朱自強教授說:“研究孩子,他究竟有怎樣的一個內(nèi)心世界,他的思維方式究竟是一個什么樣的狀態(tài),他的喜好,他的能力,這才是語文研究的第一步?!逼鋵?,這也是價值引領走向復位的第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