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鄉(xiāng)在魯西南,它一年四季都令人喜歡,但我最喜歡的還是家鄉(xiāng)的秋。 盛夏過后,天氣漸漸變涼,這時,秋姑娘來到我的家鄉(xiāng)。她不像小伙子那樣熱情奔放,也不像冬老頭那樣冷如冰霜,而是以少女的溫柔來和氣地對待自然界的一切。
秋風不如春風那樣柔和,也不如冬風那樣凄厲,但它有自己獨特的韻味。自古以來,中國文人就有悲秋的傳統(tǒng),但我的家鄉(xiāng)的秋風卻不讓人感到悲傷,它猶如母親的手撫摸你的額頭,又如情人的手撩撥你的烏發(fā)。她能讓你感到溫暖,使你陶醉。一陣陣涼風吹過,會把你的煩惱,你的憂愁統(tǒng)統(tǒng)吹走,使你心曠神怡,進入寵辱偕忘的境地。
秋雨沒有夏雨的豪爽,也比不上春雨的纏綿,但她更解人意。她不像夏雨那樣電閃雷鳴,為自己開路,也不像春雨一樣一下就不知停止。它總是先刮一陣輕風,然后緩緩而至,而且總是適可而止,少則一陣,多則一天,決不逗留。
秋天正是樹葉零落的季節(jié)??蔹S的樹葉已經(jīng)完成了自己的使命,它們在風小姐的催促下,依依不舍地同老朋友——樹枝告別,然后一步三回頭地走向大地母親的懷抱。
靜謐的秋晨,乳白色的淡霧輕輕地吻著世間萬物,周圍的景物變得朦朦朧朧。早晨醒來,一夜之間,路上已鋪滿了一層落葉。這時,大路兩旁總會傳來沙沙的聲音,那是勤勞的大嬸們在掃落葉。那和諧的沙沙的聲音就是一天生活的開始,那移動的身影便是秋晨中最美好的景物。
秋天也是家鄉(xiāng)的棗兒成熟的季節(jié)。我的家鄉(xiāng)栽有很多棗樹,棗的品種繁多,且各有特點。凍棗脆而甘甜,但不能儲藏;木鈴棗生吃硌牙而無味,但熟了以后曬干就別具一番風味了;小棗光滑如瑪瑙,香甜可口還能配成藥……
俗話說“七月十五棗紅圈,八月十五曬半干”,農(nóng)歷七月十五前后棗兒成熟,小棗臉色緋紅,欲語還羞;木鈴棗周身像披了一層紅紙;布袋棗拖著臃腫的身體呆呆地掛在樹上。打棗時,大人在樹上打,小孩在樹下拾。偶爾一個棗落在頭上,林子里便爆發(fā)出一陣爽朗的笑聲。如果你在這時候來到我家鄉(xiāng),不管走到哪棵樹下,不管有沒有人你都可以摘下大把的棗來解饞,決不會有人費怪你,因為我的家鄉(xiāng)奉行的是“生瓜梨棗,誰見誰咬”的原則。
最能體現(xiàn)秋天這一收獲季節(jié)特點的莫過于田野了,她雖不像春天的田野那樣繁華遍地,但比春天的田野更是令人興奮,更令人欣慰。
在家鄉(xiāng)秋天的田野里,綠色仍然唱著主角。玉米地里,一棵棵玉米像一個個整裝待發(fā)的戰(zhàn)士,但它們腰間別的不是手榴彈,而是又粗又長的棒子。有的玉米棒子已經(jīng)成熟,它的皮還是青的,它頭頂上的玉米纓便成了“萬綠層中一點紅”了。
在這綠色的世界中,還有“萬綠層中一片金”,那就是黃澄澄的谷子了。你看那鼓囊囊的谷穗子個個謙虛地低著頭,脖頸垂成了半個括號形,像在說著悄悄話。它們親密地肩并肩地挨著,誰也不高高在上,整個谷地平坦如砥。 路兩旁楊樹落葉殆盡,顯得有些蕭條,但這不能掩蓋金秋的美好,更不能掩蓋人們心頭的喜悅。大路上一臺臺滿載玉米的拖拉機川流不息,每位駕駛員臉上都顯示出難以掩飾的笑意。正如老作家吳伯簫所說:“勞動以后收獲的快樂,那是任何物質(zhì)享受都難以比擬的?!彪m然他們不是面對滿桌佳肴,但他們心頭比面對滿桌佳肴更高興。
家鄉(xiāng)的金秋是美好的,但更美好的是處在金秋之中的人。
今年秋天我回到了家鄉(xiāng)。一天早晨,我早起晨練,突然一陣高亢的大評調(diào)傳人我的耳膜,我朝著唱聲望過去,發(fā)現(xiàn)是張大爺。啊,生命之秋的人啊,你難道不知道隆冬即將來臨嗎?你為什么還這么高興?噢,我明白了,這是因為你完成了自己的任務(wù),把兒女培養(yǎng)成了有用之人。十幾年前,盡管窮得揭不開鍋,張大爺還是含辛茹苦地把兩個兒子培養(yǎng)成了大學生,現(xiàn)在他們都已成為國家的科技人員。他無愧于人生,無愧于社會,所以他人生之秋無比充實,無比美好。
在我的家鄉(xiāng),像張大爺這樣的老人還很多。只有他們才有更美好的秋,只有他們才能真正體味到秋的韻味。他們是家鄉(xiāng)最耀眼的色彩,是家鄉(xiāng)最偉大的風景。
我愛家鄉(xiāng)的秋,更愛家鄉(xiāng)處在美好金秋中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