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的力量是巨大的,正所謂“播種一種習慣,收獲一種命運”。而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的行為習慣則決定著課堂教學的深度、效度與力度,決定著教師自身素質(zhì)是否完善,決定著學生的主體性地位能否充分體現(xiàn)。好習慣使教師自身受益終生,也使學生受益匪淺。而壞習慣則有損教師自身形象,降低教學效率。
陋習一:不給學生思考的時間
對策:等一等
經(jīng)??吹接行┙處熢趫?zhí)教公開課時,有些學生把手舉得高高,好似胸有成竹,但當教師讓其回答時,或因緊張,或因暫時性遺忘,站起來卡殼,回答不上來時,一些教師會給學生一個臺階:“等你思考成熟了再回答,好嗎?”而大部分教師則用手勢示意其坐下,甚至有些教師自顧自地轉(zhuǎn)向其它學生提問,而對站著的學生不聞不問,致使站著的學生坐也不是,站也不是,甚是尷尬。在公開課上如此,可想而知,在平日的課堂教學中只能更嚴重,這充分彰顯出教師的隱性霸權(quán)。實際上,很多時候,等一等,可能會有更好的結(jié)果,等一等,可能會有精彩的瞬間。作為教師,不能為了趕時間,不能怕冷場,不能為急于找到答案而扼殺了一些學生發(fā)言的積極性,而毀滅了一顆可能飽含創(chuàng)造的躍動之心,而澆滅了一朵正在思考中的智慧之花。教師多一些耐心,等來的往往是預料之外的精彩。
課例:特級教師于永正老師在執(zhí)教《將相和》時的教學場景。
導入課題后,于老師問:什么是“和”?“將相和”是什么意思?課文寫將與相一直都“和”嗎?后來為什么不“和”?幾個問題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學生在這些問題的引導下,水到渠成地領(lǐng)悟課文。
又是一輪提問,“最后又是什么原因促使他們‘和’的?”學生們把手舉的高高,有的學生向前探著身子,“老師,喊我,喊我”。坐在角落的一個男生躊躇著把手舉了起來,環(huán)視了一下同學,又把手搭在了頭上,給人一種似舉非舉的感覺。
于老師把手指向了他。男生站了起來,臉漲的通紅,張了張嘴,但沒有出聲。所有的目光都聚向了他,他更顯得局促不安,額頭漸漸滲出點點汗珠,時間好像凝固了,禮堂的氣氛緊張得透不過氣來,有的學生開始竊竊私語。于老師面合微笑,用手撫摸了一下他的頭,“孩子,沒關(guān)系,想好了再說。”男生的臉紅到了耳根,胸脯_起一伏,2分鐘,3分鐘……所有的人都意識到于老師遇到了佘開課老師最擔心而且是最致命的問題——冷場。
5分鐘過去了。
“好孩子,深吸一口氣,把你的想法大聲的告訴大家?!庇诶蠋熝酆膭?,依然微笑著注視著男生。男生深吸了一口氣,“是一是一是因為一口一口相如一寬一寬廣一的一胸懷,更一更—是因為—他—他們一共同一的一愛一愛國一思想”所有的老師都聽出來了,這位男生口吃。
“你真棒,孩子,把你說的話再大聲的重復一遍,好嗎?”“是因為口相如寬廣的胸懷,更是因為他們共同的愛國思想?!边@次回答響亮而且流利。立時,禮堂內(nèi)響起熱烈的掌聲。
一個學生的回答,足足占去了5分鐘的時間,就這一點,足以給這節(jié)課判定死罪。
許多老師問他,你完全可以順勢讓那位男生坐下,你為什么選擇了即使冷場也要等待?
“給學生一次戰(zhàn)勝自我重塑信心的機會,遠比我的一堂成功的公開課更重要?!?/p>
是啊,如果沒有這5分鐘的等待,也許使那位本就自卑從沒發(fā)過言的他從此更加一蹶不振。
陋習二:刻意謀求心中的答案
對策:引一引
許多學生有其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見解,所以,許多時候,學生回答的與教師想得到的預設答案相去甚遠,甚至背道而馳,大部分教師考慮的不是學生在想些什么,沿著學生的思路會得到什么,生成什么?而是迫不及待地像勒住脫韁的野馬一樣地把學生的思緒趕緊拉到自己預設的軌道上。有些教師就是沒有過渡,沒有引導而直接扯回來,致使許多學生感到茫然,無所適從,雖然教師最終達到了自己的理想狀態(tài),但學生卻被剝奪了思考的權(quán)利,沿著他們的思路,也許我們能收到意料之外的精彩,但又有幾位教師敢放手讓學生去思考呢?又有幾位教師自信能夠駕馭了學生不羈的思緒呢?長此以往,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也逐漸地被扼殺和毀滅,而教師自身也在循著預設的教案,按部就班地變成了一個教書匠。
課例一: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植物的果實》一課時,讓學生準備一些“果實”,其中一名學生帶來了胡蘿卜。于是,“胡蘿卜是不是果實”成為了學生學習矛盾的中心。這時候?qū)W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最高的狀態(tài),急切地想證明自己心中的猜測,但是,這位老師似乎沒有思想準備,只好“下令”不討論這個問題。
新課程背景下的課堂教學是一個動態(tài)生成的過程,也是教師生成新的實踐智慧的立足點。在課堂教學中,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一些教師在備課中沒有預料到的問題和現(xiàn)象,這些隨機產(chǎn)生的問題和現(xiàn)象,有的非常有價值,有的雖然沒有什么可操作性,但簡單抹殺,又會嚴重打擊提出問題和發(fā)現(xiàn)情況的孩子的積極性。作為教師,應該診惜這些生成的教學資源,面對無法回避的課堂意外,我們應該對它有正確的認識,對學生適當?shù)匾龑?,在冷場的時候及時調(diào)整,在出錯的時候重構(gòu)共建,從而使課堂上的意外轉(zhuǎn)化為教學中寶貴的課堂資源和財富。
課例二:一位教師在執(zhí)教科學課《雨和霧》一課時,在即將下課時,老師問了一句:“還有問題嗎?”一個學生站起來,說:“老師,雨水為什么是成的?”老師愣了一下,自語道:“雨水是成的?”然后把目光轉(zhuǎn)向其他同學:“你們說呢?”課堂像開了鍋似的,頓時活躍了起來,有說是的,有說不是的。見有人反應,提問題的同學臉漲得紅紅的,申辯道:“我嘗過,雨水是有點成的?!痹谕瑢W們議論過后,老師微微一笑,說:“雨是成的?你嘗過。真勇敢j同學們,你們嘗過嗎?雨到底是什么味道呢?你們想知道嗎?”于是,在老師的指導下,一次在不同地方收集雨水的課外探究活動開始了。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正確地嘗水,對雨水進行一些簡單的測定,還引導學生去收集資料,了解酸雨的形成,從而將學生由單純地關(guān)主“雨水是什么味道的”這一知識性問題引導到關(guān)注更廣闊的空間,關(guān)注人類賴以生存的環(huán)境,從而使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浸透孩子們幼小的心靈。
陋習三:提問時不叫學生的名字
對策:記一記
許多教師上課提問學生時,不是直呼其名,而是伸出食指,單指指向?qū)W生,“你來回答”“你來說”等。甚至有些教師依據(jù)同學的個性特征來指名回答,如“那個扎羊角辮的女孩”“那個穿校服的男生”那個胖女生“那個小個子”等,讓人聽了感到很別扭。
對于這種情況,最好的方法是記住學生的名字。如果是借班上課,就需要教師在課前與學生見面時迅速記下部分同學的名字,或做好班級座次表,上課時能直呼其名,給人以親切之感。被譽為“杰出的教育實踐家”和“偉大的教育藝術(shù)家”的斯霞老師在她91歲高齡時,面對教過的學生都能叫出名字,即使在她后來因病住院神志不清的日子里,令人感到奇怪的是,每當有學生來探望時,斯霞老師總能準確地叫出學生的姓名,讓在場的每一個人都十分感動。在其任教期間,她對每一個學生都十分了解,都要逐一進行家訪。尤其在每次教一年級時,孩子們還沒來報到之前,她就會拿著學生的名單逐一家訪,了解孩子的個性特點、愛好特長,所以當斯霞老師在開學時見到孩子們的時候,總能很快叫出每一個學生的名字。看著眼前這位和藹可親的老師對自己那么熟悉,學生眼中流露出來的總是驚訝與信任,因此對她格外信賴和親近,深受學生敬仰與愛戴。
退一步講,如果記不住學生的名字,在提問學生的時候,我們可以用一種學生易于接受的手勢來點名,即把五指并攏,手掌朝上,手臂輕翻,很輕松自然地指向同學,同時,加一個“請”字,學生自會樂于回答,因為教師的身體語言流露出對學生的關(guān)懷和尊重。
陋習四:隨意拖堂
對策:緊一緊
經(jīng)??吹接行┙處熒险n時隨意拖堂,無視下課鈴聲,無視學生的感受,這是許多教師存在的陋習。盡管許多教師拖堂的初始目的是為了完成本課的教學目標,但其危害甚多,首先說明教師的課堂效率低下,沒能充分利用好課堂40分鐘。對于學生來說,學生對經(jīng)常拖堂的老師的課時總有一種心理負擔,甚至會因為拖堂而厭惡這門學科,由于這些教師總在拖堂,學生往往不會有效地集中注意力,下課鈴響后,教室外邊有走動聲、喧嘩聲,教室里邊有松散情緒和整理學習用具的聲音,在這種情況下,想聽的同學不容易聽清或不容易集中精力,不想聽的同學心飛窗外,沒有心思繼續(xù)聽下去,有時強迫自己聽講,效果也很差。老師拖堂的目的是要解決自己認為很重要的問題,然而在這樣一種不良的課堂氛圍中,幾乎什么問題也解決不了。有的學生會把拖堂期間沒有解決的問題帶到下一課,直接影響下一節(jié)的有效教學時間和效率。犧牲課間休息之后,上廁所和準備下一節(jié)課的學習用具就會占用下節(jié)課的時間。再者,每節(jié)課多長時間學生已經(jīng)形成一種心理定勢和生理上的條件反射,下課鈴一響,就有一種自然的放松感,聽課的注意力很難集中;本來坐的時間長了就有一種疲乏的感覺,或有點按捺不住想走出去的意識,甚至有些同學想上廁所,因拖堂而非常難受,有的因匆忙上廁所而致使下節(jié)課遲到。所以,拖堂帶來的負面效應是一系列的,是連鎖的。拖堂與否,可以衡量出一個教師的職業(yè)道德和教學水平的高低,對一個教師來說,時間觀念不強,就是某種程度上的不負責任,在拖堂方面,教師們不要遷就自己,不要給自己找拖堂的理由,哪怕你是為了學生,也不要拖堂,要養(yǎng)成不拖堂的好習慣,該緊的要緊一緊,要充分利用課堂有限的時間,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效率提高了,教學任務完成了,自然就不會再拖堂。
“細節(jié)決定成敗”,課堂教學中教師的行為習慣嚴重影響著教學效果,每位教師都要努力克服課堂教學中的不良習慣,打造高效課堂,樹立師表形象,樹立學生主體意識,營造開放民主的教學氛圍,做個完美或接近完美的教師。如果把不良習慣稱為“惡”,把良好習慣稱為“善”,則在課堂教學中,我們要做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