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著名心理學家和人際關系學家戴爾·卡耐基有句名言:“了解并喜歡自己?!闭犉饋?,這種見解似乎是奇談怪論,來自外星,因為通常說人是自私的,又有誰會這么“傻冒”,居然不喜歡自己呢?卡耐基先生為此曾作過專門調查,當時全美國醫(yī)院里的病床有半數(shù)以上是被情緒或精神出了問題的人占據的。據心理學醫(yī)生和精神病學醫(yī)生綜合分析,這些病人都不喜歡自己,都不能與自己和諧地生活下去。
其實,這個問題并不奇怪,在我們的生活中,這些人我們難道見得還少嗎?追星族可以說是世界上最不喜歡自己的典型一群。他們?yōu)榱擞右粋€偶像,自己不吃不睡,也要在車站、碼頭、機場苦苦等候。我就有過這樣的親歷。一次,我從南京搭早班飛機去沈陽,正逢吉杰與一幫“快樂男生”飛南京作巡回演出,和我一同坐民航接送班車去祿口機場的十幾個女孩,并非要到哪里去,是專程去祿口機場迎接吉杰的。她們在車上又說又笑,又打又鬧。聽得出來,她們激動得一夜沒睡好覺,有的早飯也未來得及吃,結果疲勞加饑餓,在車上暈車嘔吐了。她們心目中的王子吉杰對此肯定一無所知,就是知道了恐怕也沒時間對她們這些沒名沒姓的姑娘憐香惜玉的。我至今難以理解,鼻子有點鉤的吉杰除了個子高外,長相實在算不上帥,究竟是什么使女孩子對他魂牽夢縈,如此著迷?有的“粉絲”為了追隨心目中的偶像,寧可自己省吃儉用,給偶像寄錢寄物,哪怕傾其所有;有的“鋼絲”為了別人一句不喜歡自己所喜歡的偶像,竟與對方大打出手,誓死捍衛(wèi)。他們成了偶像的影子、依附和傀儡,為偶像而喜,為偶像而悲,為偶像而生,為偶像而死,唯獨沒有他們自己。那個追星追到香港,追得家破人亡的楊麗娟就是一個很極端的例子。面對追星族,我總是很容易想起于丹的一句話:“一個人,永遠不要去羨慕他人?!?/p>
過度追求完美的人也會發(fā)展為不喜歡自己的人。有一位美麗的婦人,對每件事都力求完美,頭發(fā)一絲不亂,鞋子一塵不染,衣服沒有皺折,臉上光彩照人,說話字斟句酌,走路姿勢優(yōu)美,最反對不速之客到她家光臨,客人到她家作客一定要事先預告,她泡什么茶,講什么話,自己穿什么衣服,都計劃得盡善盡美。這種機械教條、近乎冷酷的完美,看起來會使事情井井有條,但使她失去了人生應有的歡樂。因為生活中即使出了一點點的小差錯,她也會連續(xù)責備自己幾天,懊悔不已。人無完人,事無完事,如此百般挑剔,追求完美,作繭自縛,最終只能是以討厭自己而告終。
應該說,喜歡自己對每個人是相當重要的。人生的意義是什么?從本質上講,是追求幸福。喜歡自己,才會對自己好一點,人性化地對待自己,使自己愉愉快快,輕輕松松,瀟瀟灑灑度一生。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喜歡自己,善待自己的人總是神情自然,面帶微笑,充滿自信,性格開朗的,當然,給人的感覺也總是年輕、健康和愉快的。
喜歡自己對整個社會同樣重要。喜歡自己的人才能去喜歡別人,積極主動尋求溝通,建立良好人際關系,共同創(chuàng)造社會和諧。這樣,當然有利于事業(yè)的發(fā)展,財富的增長,社會的進步。
在我們身邊,有些人為了金錢、地位、名譽,費盡心機,廢寢忘食,乃至不擇手段,他們看起來好像很喜歡自己,實際上是在折磨自己,愚弄自己,糟蹋自己,是在用另一種方式不喜歡自己。想一想,他們違背常規(guī),逾越法度,物極必反,演出覆水難收的人生悲劇,能算是真的喜歡自己嗎?
看來,喜歡自己確是人生的一門學問,馬虎不得。每一位珍惜人生,珍愛生命的同胞,在追求學歷、學位、職位、職稱的同時,應該在喜歡自己方面也花點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