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本文從化學教育工作者要努力加強自身的美育修養(yǎng)、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適時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運用美的機智,激發(fā)學生美的靈感三方面來闡述讓美融于化學教學,力求能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能夠得到美的熏陶,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觀,提高他們的審美能力,形成學生完善的人格品質。
關鍵詞:美學 教學 挖掘
美在化學中無處不有、無處不在,學生只有具備了較高的美育素養(yǎng),并在教師的教導下才能形成積極的審美情趣,才能去發(fā)現(xiàn)美、感受美、欣賞美、創(chuàng)造美,這樣才符合新課程的理念,才符合素質教育全面發(fā)展的要求。
可經調查發(fā)現(xiàn),課改后,很多學生對化學美的認識僅停留在感性的層次上,還沒有主動地從深層次上,即從理性的層次去認識化學美,比如沒有認識到物質的結構、化學用語、基本理論、基本概念、化學計算、化學史等中蘊含的美的因素,因而不能用美的眼光審視這些方面,不能體會美在其中的存在,因而在對這些方面的學習時就不能有美的享受,更談不上在此基礎上去創(chuàng)造美了。另一方面,許多教師只是注重自己的外表、言行美,而忽視運用美學原理去教學,忽視給學生創(chuàng)設美的學習環(huán)境,對教學手段、實驗過程、實驗裝置都不太重視美觀,因而使學生失去了很多接受美的教育的機會。
針對這種現(xiàn)狀,我們教育者有責任從自身做起,樹立自己的美育觀,在教學中通過潛移默化,使學生學會欣賞自然科學的美,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
首先教師要努力加強自身的美育修養(yǎng),提高美育素養(yǎng),為能在教學中滲透美育打好基礎。
其次,教師要充分挖掘教學中的美育因素對學生進行教育。
化學物質的多樣美與結構美。水分子中的氫鍵形成雪花的美;C60足球型構成了空間立體的美;染料的合成促成了色彩的美;金屬的利用出現(xiàn)了設計與造型的美;原子結構帶給我們空間想象的美;元素周期表讓我們感受到漸變對稱的美;鐘乳石、瑪瑙、天然鉆石讓你感嘆天工之美;合成藥劑、人造水晶、人造鉆石讓你領略創(chuàng)造之美……化學的美處處在化學物質中體現(xiàn)。
化學物質的生活美。從有生機之物到有機物和無機物的區(qū)別、從茹毛飲血到飲食健康、從樹葉遮體到纖維滌綸、從茅屋到高樓、從行走到飛船??傊?、食、住、行,聲、光、色、態(tài)無一不是學生感興趣并能共同參與討論的話題,在師生共同討論的過程中,既融入了情感的交流,又開拓了學生的視野,更重要的是激發(fā)了學生的探究興趣,此時,教師的教是一種愜意,學生的學成為一種享受,課堂教學的和諧美就在不知不覺中產生了,生活本身就是化學美的一種展示也得到詮釋。
化學實驗的現(xiàn)象美?;瘜W實驗的現(xiàn)象美表現(xiàn)在化學反應具有聲、光、色、態(tài)等現(xiàn)象的奇特美。許多化學反應,如:燒不壞的手帕;雞蛋起舞;鎂、硫、磷等物質在氧氣中的燃燒反應;噴泉實驗;復分解反應實驗等等往往伴有氣體的生成,沉淀的生成,顏色、狀態(tài)、氣味等的變化。在化學教學中,我們要充分利用這些化學反應的現(xiàn)象美,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讓學生不僅僅為奇特的化學現(xiàn)象所吸引,而且在教師創(chuàng)設的教學情境中,思考問題,對現(xiàn)象產生的原因去探究、去驗證。這樣學生的思維激情就會被點燃。
化學實驗的過程美是“百聞不如一見”,“耳聽為虛,眼見為真”“耳聞不如目見,目見不如親自操作”。在化學實驗教學中,空洞的講解實驗的步驟,現(xiàn)象與結果,已經與現(xiàn)在要全面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背道而馳。通過自己的親自操作過程,不僅能夠享受精美的化學儀器之美,化學變化的現(xiàn)象之美,同時還能享受親自操作的快樂,享受實驗成功之美。既動手動腦,又能感受化學的美和動手操作的快樂,既培養(yǎng)了動手動腦能力,又激發(fā)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化學儀器與操作美。各種形狀不同、大小不同、用途不同、種類不同、質料不同的精美的化學儀器構成了化學實驗的奇妙世界,通過介紹和展示精美的化學儀器以及它們的作用,讓學生感受化學儀器的美,對這些儀器充滿了好奇,興趣盎然,躍躍欲試,不禁想利用它們去實驗,去感受。這時如果讓學生去組裝一些實驗裝置,就能大大激活他們的思維。例如,銅與稀硝酸的反應,為減少污染,可改用U型管和分液漏斗來裝配,減少環(huán)境污染,也可以直接使用具支試管,在橡皮賽上插如銅絲進行操作等等。
化學家的心靈美。推薦學生閱讀關于化學家的書籍,如《心靈裸舞:凱利·穆利斯自傳》《居里夫人自轉》《酶的情人:一位生物化學家的奧德賽》《諾貝爾傳》等等,并給學生講解一些元素發(fā)現(xiàn)史,在故事中使學生了解到化學家們?yōu)榭茖W奉獻的精神,化學物質的美妙奇特,激起學生對化學的熱愛,使學生在興趣中進一步走進化學的世界。
再者,教師要能適時創(chuàng)設美的情境(如通過教學設計的形式),運用美的機智,激發(fā)學生美的靈感。通過教師、學生的共同努力,經過一段時間的訓練,使學生能由被動地感受美上升到主動地去欣賞美,最后要能自覺地去創(chuàng)造美,為自己的學習服務。
化學教學中的美育成為創(chuàng)新學習的動力。伴隨美感的學習必然會產生對美的熱愛和追求,并進一步激發(fā)起探究創(chuàng)新的激情。化學教學中的美育是創(chuàng)新學習的“催化劑”。在愉快情感的狀態(tài)下,人的思路開闊、思維敏捷、聯(lián)想豐富、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開發(fā)。正如愛因斯坦所說:照亮我的道路并不斷給我以勇氣去正視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以美促思,以美促創(chuàng),以語言藝術感染學生,讓學生猶如身臨其境,情不自禁地參與教學。這樣,就能讓化學教學與美育相互滲透,使學生的自身修養(yǎng)、審美能力、評價美的能力得到更大的提高,才能真正符合我們新課程的本意。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課程方案(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2
2.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制訂.普通高中化學課程標準(實驗).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8
3.劉知新.化學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4.楊辛,甘霖主編.美學原理[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1990
5.吳星.化學新課程中的科學探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6.李映暉.試論美學在化學教學中的運用.《商場現(xiàn)代化》.2009年第8期
作者單位:河南鄭州市高新技術開發(fā)區(qū)楓楊街鄭州外國語學校高中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