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一直是后進生感到頭疼的學科,也往往是后進生在各級各類考試中成績的最低點。因此,不少后進學生干脆丟掉不學,上課打瞌睡,作業(yè)抄同桌,考試猜答案,凡此種種,不一而足。由此帶來的后果,不僅僅是英語成績下降,而且會對其他學科的學習產(chǎn)生不良影響,使學生對學習失去興趣,對自己失去信心,所謂“千里之堤,潰于一穴”就是這個道理。如何使后進生在英語學習中有所提高,各有所得呢?教學實踐使我體會最深的是在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后進生,鼓勵后進生,讓他們始終保持良好的學習信心和學習情緒;正確引導后進生身心健康成長,樹立他們的信心,從而提高他們的成績,帶動其他學科進步。
一、用愛心去糾偏
專家們給“后進生”的概念加上個定語“暫時”,是十分明智的。唯物辯證法認為事物都在運動、發(fā)展、變化的。中學生正處在身心成長的階段,其發(fā)展趨勢大致有兩個:一個是正面發(fā)展,即改正缺點錯誤,認真學習;一個是負面發(fā)展,即進一步貪玩懶學,荒疏學業(yè),成為社會負擔。如果我們武斷給他們貼上“雙差生”“壞孩子”等標簽,只能使他們就此確立自我評價,相信自己是“壞孩子”,而導致破罐破摔,陷入一種惡性循環(huán)之中。
教育學生的全部秘密就是愛他們。這句名言的內(nèi)涵就是要求我們從事教育工作的人們從愛心出發(fā),真正去關(guān)心,愛護每一個學生。對于這些暫時后進的學生更要用愛心的泉水去澆灌他們干涸的心田。他們受過過多的指責、無情的否定,他們的自我價值觀已嚴重傾斜,所以他們需要更多的愛。我們應該看到,他們的心靈深處都有上進好學,擺脫困境的欲望,這正是轉(zhuǎn)化他們的“支點”。我們要客觀、科學地分析他們的缺點和優(yōu)點,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氛圍,以利于他們克服缺點、改正錯誤;一有進步,要及時地表揚他們,糾正他們心里上自我評價的偏差,用愛心升騰起他們上進的欲望。
二、用恒心去補差
可以想象得到:一個學生因種種原因,學習能力不斷弱化,課程跟不上,逐漸聽不懂,最后不得不荒疏一門門學業(yè),他們該承受多大的心理壓力!他們在教室,度日如年,心里該多么的空虛!寂寞、空虛、自責整天籠罩在他們心頭。這就需要我們及時有效地做好補差工作。
補差工作,需要堅持有恒心,首先了解差在什么地方,為什么差,然后做到因材施教,夯實基礎(chǔ),培養(yǎng)能力,激發(fā)其主動學習的興趣,慢慢地跟上班級全體學生。如果不去落實補差工作,光在口頭上“苦口婆心”教育,能起到真正轉(zhuǎn)變作用的概率很低。
三、用匠心去規(guī)范
中學是青少年習慣、性格、世界觀形成的黃金時期。觀察后進生成長過程和學習、生活環(huán)境,大多有一些特殊性;或是家長的溺愛養(yǎng)成他們的驕縱;或父母離異、病故的特殊打擊造成他們的憂郁;或家庭經(jīng)濟極度困難造成人格上的自卑;或是老師長期歧視造成的孤僻。這需要老師心懷一顆匠心,去全面了解,科學分析,有針對性地拿出一整套重鑄學生心靈的措施。溺愛者予以磨煉,抑郁者使其開朗,自卑者使其振
奮,孤僻者推其合群。
愿我們多用愛心、恒心、匠心去減少一個又一個后進生,為全面提高英語成績作出我們應有的貢獻。
作者單位:江蘇省寶應縣山陽鎮(zhèn)中心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