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教學中,對教師而言,最難教的是作文;對學生來講,最難學的也是作文。因此,要有效地進行作文教學。我認為應從“讀、說、寫、評”這四個方面入手。
一、多讀
讀書,是知識的重要來源,也是作文內容的重要來源。學生通過讀書,可以間接地看到許多平時生活中未曾見到的事物,學到許多不曾學過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認識,陶冶了他們的感情,豐富了他們的語言。指導學生從閱讀中積累材料,而且盡可能做到熟讀成誦,使課文中的詞語句式,精彩段落,成為自己語言倉庫中的積累。初中語文課本中有不少敘事、記人、寫景、抒情的名作,一些精妙的語言都可成為寫作中的借鑒。另外,這些名作中的一些技法也可巧妙地運用到寫作中去。例如,《愚公移山》中,愚公碰到“其妻獻疑”及智叟的譏笑和阻撓兩次波折,正因為有這兩個波折,增強了文章的曲折性和多變性,也使愚公這個人物所具有的不怕萬難的可貴精神展現(xiàn)出來,深深打動了讀者。契訶夫的《變色龍》,寫警官奧楚蔑洛夫六次變化的丑態(tài),他的丑惡靈魂暴露得十分充分,更是一篇不可多得的行文曲折多變的好小說。
在開展課外讀書活動中,為了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培養(yǎng)他們的閱讀能力和良好的讀書習慣,可以指導學生讀有益的課外書。古語云: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做詩也會吟。學生正是在群書中博讀,以“移花接木”之功,把書中的好詞好句靈活運用于寫作中,使文章語句生動許多,這是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一個途徑。
二、多說
訓練學生說普通話,正確運用語言文字,是提高學生寫作能力不可少的一項措施。每教一課,事前我都要通過查字典,聽錄音等方法進行文字校對,逐字逐句把語音對準,抓好普通話關。同時,重視發(fā)揮課堂的陣地作用,授課用普通話講,并注意抓好學生普通話的朗讀、說、述等口語訓練,杜絕方言回答問題。持之以恒,使學生用詞造句不再流行于方言語,作文中遣詞造句準確些、恰當些,那么學生就會克服因運用方言鬧出的笑話,學生的作文能力也能提高快些,文章內容也會因具體、豐富而增強可讀性。
“說”這一方面還包含了口頭作文這一重要內容。口頭作文的練習方式是多種多樣的??梢赃M行片段練習,也可以進行綜合練習,還可以進行選擇材料和組織材料的編提綱練習。可以在課堂上即興口頭作文,又可以布置家庭作業(yè),使學生經(jīng)過充分的準備,再在課堂上當眾發(fā)言。口頭作文既能培養(yǎng)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有時還能與學習課文緊密結合,又有利于訓練學生的寫作能力,值得提倡。
三、多寫
長期以來,一直困擾學生寫作的大問題是他們無話可寫,無材可選。這固然和學生的生活不夠充實豐富有關,更主要的是平時對周圍事物不留心,也不動腦去想去觀察,許多值得寫的內容從眼皮底下滑了過去。要使學生有內容可寫,教師要注意豐富學生的生活,引導學生養(yǎng)成觀察和思考的習慣,時刻做個有心人,把所見、所思、所感用日記,周記的形式寫下來,要求學生說真話、實話、心里話。一位學生在一次日記中寫到:由于自己貪看電視,謊說作業(yè)多為理由,推搪媽媽吩咐做的家務,當媽媽忙完家務來叫吃飯時,發(fā)覺自己不但沒有做作業(yè)而是在逍遙看電視游戲時,內心很擔心媽媽會責罵,但等來的卻是媽媽的曉理說服教育。內心感動,體會到媽媽的關愛。這么樸實有意義的日記,取之于生活,所以在寫“記一件印象最深的事”的作文中,這位學生就以上文為基礎,產(chǎn)生強烈的寫作愿望,寫出了一篇感情摯深的好文章。
在檢查學生勤寫日記、周記的作業(yè)中,發(fā)覺勤寫的學生作文能力較強、寫出的文章中心明確,語句也比其他同學生動有趣,寫作的材料有代表性。美國心理學家布魯納說過: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學習材料感興趣。那寫作文的最好刺激也就是對寫作材料感興趣的寫照吧!
四、多評
“文章不厭百回改”說明好文章是從修改中得來的。對學生的作文評改要注重時效性,批改要及時,不要讓學生對此次習作淡忘了,冷卻了才去改;要有針對性地改,在評改時要注上鼓勵性的語句;評改的方法可以選取三人或四人小組互相討論,共同修改,也可以用面批面改的方法。對于學生作文中出現(xiàn)的這樣那樣的問題,教師要滿腔熱情地幫助指導,不能用批語橫加指責。
通過教師的評改,學生們寫作的興趣大大提高了,語句生動,內容真實感人,因為他們在評改中得到了參考,寫作的思路得以開拓。
俗話說:臺上三分鐘,臺下十年功。是的,只有灑下辛勤的汗水,才會有好的收獲。要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只有真正把握好“讀、說、寫、評”這四關,才能使學生樂寫、善寫。
作者單位:江蘇盱眙縣馬壩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