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農村初中由于客觀上存在著生源質量差、教學設備不足等方面的問題,長期以來一直困擾著農村初中的物理教師。本人結合多年的物理教學實際,根據新課標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等方面作了一些嘗試。
關鍵詞:農村初中 物理教學 教學嘗試
新課程發(fā)展的核心是新課程理念的落實──教師行為的轉化。特別是對廣大農村初中物理教師來講更需要經過一個艱難的轉化歷程。農村的初中生具有基礎差,知識面窄,反應能力低,厭學情緒嚴重等特征。原因在于他們一直生活在農村,見識少,所學的知識多數是課本上的知識,對生活中常見的物理現象熟視無睹,缺少分析和知曉。目前大多數農村學生的家長,都是知識缺乏,大多數的家長在忙于改變自家的經濟狀況,無時間或不懂得顧及自己的子女教育。因此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學習觀念和學習積極性。下面本人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按新課標理念,就建立新型的師生關系,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等方面談一些體會。
一、建立新課標理念下新型的“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
學習過程是主動建構的過程,是對事物和現象不斷解釋和理解的過程。新課程倡導自主、探究、合作學習,要求教師采用多樣化鼓勵性的評價語言,以激發(fā)學生探索的熱情。教師在評價時多用“你會搶答了”“你的想法也正是老師所想的”“你的見解出乎意料有獨到之處”“你還有什么與眾不同設想”。即使學生答錯了也不要指責,應給予鼓勵:“你再想想,一定會知道”。不傷學生自尊心,他們容易接受。這樣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能漸漸地、大膽地發(fā)表自己的看法。他們常常會這樣說:“我覺得”“我認為”“我看”“我想要”“我發(fā)現”。課改實施以來,教師與學生之間的交流、合作,教學過程中教師和學生之間的平等朋友式的關系,使學生體驗平等、信任、自由、民主、同情、尊重、理解和寬容,形成自主自覺的意識、探索求知的欲望,開拓創(chuàng)新的激情和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新課程標準關心的是課程目標、課堂改革的基本理念和課程設計思路,關注學生學習的過程和方法,及伴隨這一過程而產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和正確的價值觀。這就需要物理教師要了解學生的生活世界,與學生不斷地溝通、交流,彼此尊重,建立起新型和諧的師生關系。例如在學習“聲音的特性”內容時,要求有樂器的學生自帶樂器,并讓這方面有特長的學生來演奏樂曲和講解他們對聲有特性的理解,這樣他們就能在這節(jié)課找回了自信。有些學生平時只對某些歌星感興趣,因此在講“音色”這一抽象概念時,我在錄音機中先后播放周杰倫和張信哲的歌曲,叫他們聽是誰在唱,我問大家:“你們是怎樣判斷出來的?”“因為他們的音色不同”。就這樣學生在很輕松的環(huán)境中,理解了音色這一抽象概念。
二、讓學生全員參與探究活動,探究活動的過程與結果并重
新課程標準對課程目標的要求作出明確規(guī)定,除書本知識之外,還有另一方面的知識,就是日常生活的知識,而這種知識對于將來從事生產實踐的人來講才是最為根本的知識?!段锢碚n程標準》在關于課程目標的闡述中,首次大量使用了“經歷、體驗、探索”等描述物理活動水平的過程性目標詞語,意思是說在學習物理的過程中,要使學生經歷知識與技能形成以及鞏固過程,經歷教學思維的發(fā)展過程,經歷應用物理知識能力解決問題的過程,從而形成積極的物理情感與態(tài)度。
物理來源于生活、生產實際,學習物理又為了更好地解決實際問題,服務于生產、生活。所以在學習過程中,盡量用一些貼近生產生活的例子引入新課,盡可能與現實原型相聯系。例如,用學生的近視眼鏡作為凹透鏡現實原型,兒童樂園中的翹翹板作為杠桿的現實原型等等。通過與現實原型的聯系,使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實際內容有更深的理解,體會到物理知識源于現實生活和生產實踐,從而激發(fā)學生對物理知識的渴求,讓學生找到學習物理的信心。
三、優(yōu)化課堂教學過程,注重物理教學
方法
教學方法選擇得是否科學,直接影響教學的效果。隨著教學改革不斷深入,各種教學方法各具特色,各展身手。新課程課堂教學結構的基本要求有:(1)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過程的主體;(2)使學生始終有濃厚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3)重點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和心理品質,使他們在學習過程中體會物理學的研究方法,鍛煉技能和能力,形成良好的穩(wěn)定的心理品質。要掌握課堂教學結構、過程的新理論、新技術,必須把握好兩個原則:(1)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即課堂教學環(huán)節(jié)的優(yōu)化要既有利于發(fā)揮學生學習的主體作用,又有利于以學生的自主學習為中心,給學生更多的思考、發(fā)現、想象和創(chuàng)造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在教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習任務,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和掌握科學的學習方法。(2)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即確定每節(jié)課每一環(huán)節(jié)都要符合學生認識發(fā)展和心理活動的規(guī)律。
作業(yè)布置要有層次性。例如:在學習了“摩擦力”后,除布置一些基礎習題外,還可布置幾道選做題:A.學生自編一道與摩擦力現象有關的題目,題型不限。B.寫一篇“假如沒有摩擦”的科幻小論文。學生可根據自己的喜好選做其中的一題。聯系生產、生活實際,體現從生活走向物理。例如:進行班級籃球比賽,為了防止運動員打滑跌倒,
下列哪些措施是錯誤的:A.在球場上撒些小沙子;B.運動員穿的鞋底帶有凹凸不平的花紋;C.掃凈水泥地上的小沙子;D.穿上平底的塑料鞋。由于作業(yè)的優(yōu)化設計,可以有效地拓展學生的減負空間,豐富課余生活,發(fā)展獨特個性。老師還要經常及時給予鼓勵,作出評價,指出問題及時糾正,通過多次反饋多次糾正,使練習真正起到應有的鞏固知識的作用。
我在農村從教了二十幾年的初中物理,經歷了新舊課程的不同教學。新舊課程最根本的區(qū)別在于理念。新課程主張平等、民主、和諧的師生關系,倡導教師是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合作者、研究者,所以教師要營造一種寬松、融洽的課堂教學氛圍,讓學生主動參與、主動探究、主動合
作,真正讓學生動起來。但是如果控制不好就會使課堂變得“亂”。所以教師要注意把握分寸,才能真正讓課堂“活”起來。這就是新課程理念下希望出現的教學新面貌。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市阜寧縣陳良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