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教師的專業(yè)成長,是近年來教師教育領域一個日益受到人們關注的重要課題,也是目前國際上教師教育發(fā)展的重要趨勢。促進教師專業(yè)成長的途徑很多,其中重要途徑之一是“反思性教學”。本文從教學實踐的角度,對“反思性教學”的必要性、途徑等方面進行闡述,并對如何提高教師反思性教學能力進行了淺析。
關鍵詞:教學反思 必要性 途徑 新課程反思
一、反思的必要性
教學反思是教師以自己的教學活動為思考對象,來對自己所做出的行為、決策以及由此所產(chǎn)生的結果進行審視和分析的過程,是一種通過提高參與者自我覺察水平來促進能力發(fā)展的手段。(張大均語)反思猶如一面鏡子,它能夠把我們在教學中的優(yōu)點與缺點清楚地反映出來,使我們有取長補短的機會。反思是一種心靈的自我談話,是和自己的心進行難堪斗爭。人生最困難的事情就是反思自己,認識自我。教師的教育教學工作不能沒有反思,反思是一種智慧,它是糾正以前錯誤以利將來更好工作的關鍵步驟。一個人能夠有正確的反思是一種有理性的表現(xiàn),反思不能怕痛苦,從教學實踐中不斷地反思總結經(jīng)驗教訓,在反思中尋求進步,不斷完善自我。周恩來說:要讓我寫自己的歷史,我就寫我的錯誤。曾子說:吾日三省吾身。先哲都能如此,我們又有何不可。
二、如何進行反思
反思的途徑有很多,通過教學實踐,我覺得布魯巴奇等(J·W·Blubacher,et al.,1994)提出的五種反思方法對我們教師教學很
有幫助。
1.課后備課。教師在上完課后,根據(jù)教學中所反饋的信息進一步修改完善教案,明確教學改進的方向和措施,課前預定的教學目標和要求的實現(xiàn)程度如何,哪里是閃光點,哪里有缺憾,哪個表現(xiàn)方式不妥等等問題,等到了課后才能檢驗出來。課后若不及時總結與反思,存在的問題就會永遠得不到解決,成了教學實踐升華上的“瓶頸”問題。成功的經(jīng)驗也就無法得到總結和積累。課后備課有助于教師從正反兩個方面及時總結經(jīng)驗教訓,體會教學水平,有效地增強教學效果。被人指出缺點是一種“失敗”,自己反思不足是一種勝利。有一次,我在講《信息的價值》一課時,首先篩選了幾個例子,我認為能增強學生的理解能力。但實際課堂上,學生舉出的事實比我的更貼切,課堂互動活躍,他們更樂意接受。我本來備好的課,結果很失敗。課后我很好的反思了一下,如果我一味按照教案講,也許課堂就變成了我一個人的舞臺,學生會覺得枯燥無味,達不到學習的目的。
2.詳細描述??梢詮膶W生那里找到自己在教學語言、教學態(tài)度、教學情感上的不妥之處,可以邀請同事或主動相互觀摩彼此的上課講授情況,詳細描述教學中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教師們對此進行討論分析,揚長避短,信息共享。同學科教師之間不應各自為政、閉門造車。須知“它山之石,可以攻玉”。也可以經(jīng)常上網(wǎng)瀏覽一些優(yōu)秀教師的教學博客,互相交流,相互學習,效果更好,且不可文人相輕??傄詾樽约旱淖龇ㄗ罴眩鵁o視他人的優(yōu)點,不屑向他人學習,這是最大的弊病。英國戲劇作家蕭伯納說過:倘若你有一個蘋果我也有一個蘋果,而我們彼此交換蘋果,那么,你和我仍然是各有一個蘋果。但是,倘若你有一種思想,我也有一種思想,而我們彼此交流這些思想,那么,我們每人將各有兩種思想。
3.反思日記。一天的教學工作結束后,就應該寫下自己的體會,同時把學生的意見也寫下來,并詳細記錄課堂中授課環(huán)節(jié)的點點滴滴,導入語、新課講解、小結、板書以及存在的問題。還要設計在下一次授課時如何改正解決的方法與一些創(chuàng)新思路。黑龍江省佳木斯一中有位信息技術教師,他無論每天工作到多晚,都要寫教學反思日記,少則百字,多則上千字,數(shù)十年如一日,日積月累,這些成為了他教學上的寶貴財富。因此,他的教學藝術日臻完美。他講的課學生愛聽,向他學習的同行也受益匪淺。其中我就是一個,我也堅持寫反思日記,收獲頗豐。每每翻起以前寫的反思日
記,我都心潮起伏,尤其剛開始上班時,那是一個磨合期。一次,一個學生在課堂上毫不避諱地給我指出了講課中的一個錯誤,當時我覺得很沒面子。但在當日的反思中,我意識到了自己度量太小了。第二天,我表揚了這個同學,同時也表達了自己請他和同學們都指正教學錯誤的想法,贏得了學
生們的好感。
4.交流討論??梢栽诮柚浺簟浵?、檔案等資料獲得一定的信息之后,要對它們進行分析、借鑒,驅動自己的教學活動,明確各種思想觀點到底是什么。來自不同學校的教師可以通過QQ群,亦或博客,首先提出課堂發(fā)生的問題,然后共同討論解決的辦法,最后將得到的方案為本校所有教師共享,也使其他學校及同事之間相互借鑒,升華反思,多方位、多角度反思,就不會自我封閉、孤陋寡聞了!我本人所在的學校每學期都開展青年教師互評課、教學心得報告會等活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教學水平。
5.行動研究。為弄清課堂教學遇到的實質性問題,制定用以改進教學的行動方案。教師以及研究者進行調查和實驗研究,它不同于研究者由外部進行的旨在探索普遍法則的研究,而是直接著眼于教學實踐的改進。
三、新課程理念下進行反思性學習
以學生發(fā)展為本,讓學生參與是新課程實施的核心。如何實施,應尊重學生,還學生學習的自由,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優(yōu)化教學環(huán)境,加強交流與合作;給每位學生以期望和激勵,讓學生有成功感。如何在教學中更好地領會新課程的理念,需要我們老師的探索性反思;如何以學生為本,需要我們老師的換位反思;如何激勵學生,需要我們老師的睿智反思。反思性學習是一門沒有止境的學習之路,因此,為人師者應該不斷地豐富自身的專業(yè)知識,為人師者應該不斷地提升個人修養(yǎng),自覺主動地把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成行之有效的教學理論。在新課改形勢下,如建構主義的教學觀中說:建立有助于交流、協(xié)商的“學習共同體”。讓反思光芒永遠照耀我們的教學之路,讓反思在我們的教學實踐中生根開花,結出累累碩果!
參考文獻:
[1]張大均主編.《教育心理學》.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周成平主編.《新課程名師教學100條建議》.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2005.
作者單位:黑龍江省虎林市東方紅林業(yè)局東方紅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