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經(jīng)常會遇到學生在課堂中的許多突發(fā)現(xiàn)象。這些突發(fā)現(xiàn)象不僅影響課堂氣氛,影響師生關系,而且影響學生的心智發(fā)展,阻礙了教育質(zhì)量的提高,是每一個老師必須面對和解決的問題。本文從學生課堂突發(fā)現(xiàn)象的表現(xiàn)入手,分析其產(chǎn)生原因,以期教師能進行有效的預防、管理和矯正,優(yōu)化課堂氛圍,提高英語課堂教學效果,使師生關系和諧發(fā)展。
關鍵詞:初中英語課堂 突發(fā)現(xiàn)象 因素 對策
一、課堂反?,F(xiàn)象的成因分析
1.學生自身內(nèi)在的因素
(1)初中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青春期,他們開始學習獨立思考,卻帶著特有的幼稚和片面。他們期望得到老師的贊許和尊重,同學的認同、滿足歸屬感和自尊心,但認知水平有限,判斷力模糊,自我評價過高,遇到挫折就自我否定,感到自卑,甚至走向極端。
(2)初中學生成人感增強,期望與老師、父母平等相處。但他們的思維能力、生活閱歷和認知水平還很稚嫩,與之交往過程中,若教師、父母教育方式、方法不當,使他們把思想意識的交流封閉起來。
(3)學生對課堂學習興趣不足又渴望得到關注。學生把課堂看成一個不愉快的、煩悶的所在。學習能力差的學生,對老師提出的學習、行為各方面要求難于達到,在學習競賽和班級活動中無法獲得教師和同學的認可,導致學習沒興趣,上課時不認真聽講,又渴望得到老師的關注,就采取問題行為引來教師和同學的注意,尋求發(fā)泄。
2.教師的因素
(1)教學方法不能滿足學生的要求。教師教學方法缺乏藝術性與吸引力,教學方法落后、陳舊,程序機械,缺乏靈活多變,教學組織能力欠缺,學生就置課堂紀律于腦后,引發(fā)課堂問題行為。(2)對學生的態(tài)度簡單粗暴。有些教師不顧時間、地點、環(huán)境,隨意批評、懲罰學生,師生間常處于互相對立、抗衡中,使學生產(chǎn)生怨恨情緒,誘發(fā)學生反常行為;對學生親近一部分,疏遠一部分、歧視一部分,教師的偏見與偏愛影響了師生關系的健康發(fā)展,為課堂反常行為埋下了誘因;教師對學生的問題行為動輒中斷教學大加訓斥,誘發(fā)學生攻擊性的課堂問題行為。有的老師對行為過失的學生沒有抓住正確機會加以關注和表揚,讓學生產(chǎn)生不良行為能獲得老師關注的錯覺。
二、課堂學生反常行為的對策
1.改變傳統(tǒng)評價機制
教育心理學認為:“正確評價,適當表揚與鼓勵是對學生學習成績的肯定或否定的一種強化方式。它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上進心,自尊心,集體主義感等等?!闭n程改革過程中,把各種評價方式有機結合,恰當使用評價功能,發(fā)揮評價的作用,使學生在積極參與評價的活動中,進一步培養(yǎng)其創(chuàng)新精神與能力。
2.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環(huán)境,滿足學生心理需要
教學實踐表明,課堂環(huán)境對滿足學生心理需求,行為導向有著相當重要的作用。(1)學生的行為受其內(nèi)在需要的驅(qū)動,是學生嘗試滿足需要的結果。學生的問題行為主要是由于課堂環(huán)境不能滿足其歸屬、認同和愛的需要造成的。我們必須通過觀察、調(diào)查等方法深入分析現(xiàn)行課堂環(huán)境對學生需要的滿足情況,識別學生問題行為的類型和原因,切實理解學生個體心理和學習需要,針對性地創(chuàng)建和諧課堂環(huán)境。(2)課堂教學中,以學生的發(fā)展和需要為本,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和獨特體驗,切實做到理解、尊重、關愛和激勵。(3)教師要通過對學生情感、意見和內(nèi)在反應的尊重、接納和理解,營造人性化的課堂心理氛圍,滿足學生情緒安全感;通過科學設置建設性的課堂環(huán)境、提高教學藝術水平、建立和諧民主的師生關系,營造人性化的課堂教學氛圍;教師課堂管理要重視班級社會環(huán)境建設,創(chuàng)建在情感上互相支持、教學上積極參與、師生互動中相互關注的課堂微觀生態(tài)系統(tǒng)。(4)學生都渴望承擔責任、自治和獨立,期望與老師共同管理課堂。因此,教師要與學生一起制定課堂規(guī)范、讓學生進行自我評價等方法滿足學生參與欲望。
三、運用有效溝通技能,改進交流方式
健康的交流方式和有效的溝通有助于增進師生關系和有效實現(xiàn)教學目標,也是課堂管理的重要策略。在課堂管理中運用有效溝通技能,教師要善于掌握和運用傾聽的藝術和技巧,改善師生關系,幫助學生解決問題,培養(yǎng)學生自尊心。課堂上,教師要自然地注視每個學生,讀懂每個學生的要求和反應,傳達對學生的評價及對整個教室情境的把握。對違紀的學生,教師走近他(她),輕輕地拍一下,以示注意。教師的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在交流中傳達著許多重要信息,在調(diào)控學生課堂行為中盡量以身體姿勢和面部表情輔佐說話。
教師對待學生的行為要傳遞負責任的、有能力的、有價值的信息。教師應通過各種途徑對學生傳遞正面的信息,進行正確引導。正面引導除了能形成學生的積極態(tài)度和良好的師生關系,還有助于矯正學生的反常行為。
四、關注和熱愛全體學生
教育從愛出發(fā)。愛,就像陽光照進學生的心靈。教師愛生,就是公平、公正地對待學生,贏得學生的尊敬,達到教書育人的目的。
差生是學生的一部分,但沒有學生自甘墮落的。若教師對差生冷眼相看、故意疏遠,使學生反感、失去積極進取的信心。陶行知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頓,你的譏笑中有愛迪生?!睂W生的“差”,是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教師在對待和處理學生反常行為時,多關懷鼓勵,少打擊責罵,以免造成學生的恐懼心理,影響師生間的融洽交往。要教師熱情關懷、耐心教育,用愛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振奮、積極進取,成為優(yōu)秀的好學生。
五、建立和諧的師生關系
教師與學生的情感溝通是教學的起點,是教育的影響源?!敖處煵涣私鈱W生的內(nèi)心世界,就沒有教育?!苯虒W就需要老師與學生交心,給學生提供切實具體的支持和幫助。溝通可以通過談心、活動、寫周記等方式進行。周記成了我與學生交流溝通的重要途徑。通過周記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融洽師生關系,助學生解決生活、學習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六、恰當處理學生的反常行為和表現(xiàn)
一次英語課,我提問了一位打瞌睡的學生。他醒來后在座位上不動,我又喊了他一聲,他竟怒氣沖沖地大喊,當時我氣壞了,忍不住也大喊一聲。課后,我忽然想到,也許他認定我故意要讓他在同學們面前丟臉,于是趕緊找他談話,我自我檢討后才針對他的表現(xiàn)進行了批評。幾天后,他承認了自己的錯誤,要求今后多監(jiān)督他。由此可見,遇到學生違反課堂紀律時,教師首先要冷靜,給學生留一個改正錯誤的機會。談心式的、心與心的溝通比其他任何手段更有效。教師要站在學生的角度上考慮事情,才能更好地引導學生。
綜上所述,在提倡素質(zhì)教育的今天,對課堂反常行為進行探討與研究,查出根源和緣由,摸清學生心理,設法預防與管理,使有反常課堂行為的學生成長為積極進取、勤奮向上的有效學習者,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果和效率,促進學生個性發(fā)展,達到良好的教學效果和教書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英語課程標準[M]
2.薛中梁.《英語課堂教學過程》.安徽教育出版社
3.杭州市教科所.《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讀本》.杭州大學出版社,1997年9月
作者單位:浙江省杭州市第十三中學本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