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程的教學理念,為教育事業(yè)帶來了一場新的革命。新課程標準指出:“現代社會要求公民具備良好的人文素養(yǎng)和科學素養(yǎng),具備創(chuàng)新精神、合作意識和開放的視野。面對社會發(fā)展的需要,語文教育必須在課程目標和內容、教學觀念和學習方式、評價目的和方法等方面進行系統(tǒng)的改革?!?/p>
作為一線的初中語文教師,為了適應新課標,我不斷學習,不斷摸索,以下幾點認識希望能和大家共同商榷:
一、教師要轉變教學觀念,要轉變角色
要轉變觀念。如果教師的思想觀念不轉變,即使是制訂了再完美的新課程標準,也執(zhí)行不了。新課程標準除了肯定語文教學的工具性,更多的是注重語文的人文性。強調要轉變觀念,并不是對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全盤否定,而應該是對傳統(tǒng)教學思想的揚棄。新課改要求教師要從教導者轉變?yōu)榉照?,強調在課堂教學活動中,教師自始至終都是組織者、引導者、激發(fā)者、陪伴者和參與者。學生才是主角,是課堂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師的教一定要圍繞學生的學服務。
正確的教學觀念是教育教學活動中的一種內在動力。轉變教學觀念,就是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沖破傳統(tǒng)的重講解輕參與、重結論輕過程、重知識積累輕能力發(fā)展、重教法輕學法、重書本輕實踐的樊籬,徹底摒棄傳統(tǒng)落后的教學觀念的影響。把教師從知識的傳播者、占有者的權威地位轉變?yōu)閷W生的指導者、合作者的地位,建立起新型的師生關系。學生不再作為知識的接受者被動地聽從教師的指令,而是成為學習的主人。在教師的指導下大大地培養(yǎng)了自己的創(chuàng)新思維。如在上《春》一文時,課前先讓學生尋找自己喜歡的有關描寫春天的詩句或先根據自己的見聞總結對春天的感受。上課時讓學生說說自己心中的春天美景,教師再適時引導,導入過程由此而展開。學生的思維也活躍起來,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也培養(yǎng)了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
新課改要培養(yǎng)學生學會學習和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但不能完全拋棄原來的教學常規(guī),脫離學生的實際情況去組織教學。因此,我的體會是對傳統(tǒng)的教育必須是揚棄,而不是拋棄。既不能全部繼承,只改課程不改觀念,也不能全盤否定,樣樣翻新。對學生的基本知識和基本能力的要求不能去掉,對教師教學的基本功的要求同樣不能去掉。
二、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新課標所提倡的“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不是我們的教學目標,而是實現教學目標的手段和方法。即讓學生通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掌握語文知識,提高語文能力。語文學習中何時讓學生自主、何時讓他們合作、探究,用怎樣的形式來實現,都取決于教學目標的要求。切不可根據新課標要求機械地選擇教學形式,買櫝還珠。自主學習、合作學習、探究學習三種學習理論,都以學生活動為主軸,以學生有效地參與教學全過程為核心,較好地適應了目前課堂教學改革的需要。讓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使其親自體驗,獲取切身的感知,最后達到“怦然心動,浮想聯翩,百感交集,妙不可言”的境界。
三、對課程評價的認識
長期以來,語文課程的評價主要側重在考查學生達到學習目標的程度,而評價的方式又大都采用試卷考核的方法,這種以“分”為本的評價嚴重地扭曲了語文教學的價值取向,使語文教學蒙上了強烈的功利色彩。其實,語文學科有著豐富的人文內涵,可以說它最能影響一個人的精神世界。新的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部分,就對語文課程的評價提出了新的實施原則、方法和策略,并為實施留下了一定的創(chuàng)造空間。
我覺得把握新的課程評價標準,有一點最應值得重視,那就是:語文課程評價一定要立足于現代社會要求學生所具備的語文素養(yǎng)上。也就是說,我們的評價要讓社會認可。當我們的學生踏入社會,社會上的人會評價“這個人的語文素養(yǎng)不錯”時,我們的評價才沒有出問題?,F代社會需要怎樣的語文人才呢?一手好字,一篇好文章,依然是現代社會所需要的,除了這兩點,現代社會要求一個公民要有一定的口語交際能力和運用現代技術搜索、處理信息的能力?;谶@些思考,就可以發(fā)現目前的評價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口語交際的水平,也沒有很好地評價學生的書寫能力,更沒有很好地去評價學生開展語文活動的實踐能力。既然現代社會需要這些能力,我們就應該做好這方面的評價工作。
總之,一切的革新,必須在實踐中提高,在探索中前進,希望初中語文教學在新課程改革的大道上一路走好。
“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p>
作者單位:陜西省長安區(qū)太乙街辦初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