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鳳頭、豬肚、豹尾”來比喻課堂教學可以說再恰當不過了。它告訴我們,在課堂教學中不僅要重視傳授豐富多彩的知識,而且要重視開頭和結(jié)尾,要使開頭像鳳頭一樣美麗動人,使結(jié)尾像豹尾一樣強勁有力。而趣味導入法最大的優(yōu)勢在于生動、形象,能較快地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把學生帶入一種輕松的學習氛圍中。
一、講故事,用典故
學生喜歡上歷史課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能聽到或看到許多生動的歷史故事,特別是中國古代文化中有較多我們耳熟能詳?shù)某烧Z典故,而這些故事或典故能把學生的無意注意及時轉(zhuǎn)換到有意注意上來,較快地把他們帶入到歷史情境中,激發(fā)他們學習歷史的興趣。
如講《中國遠古人類》時可采用《盤古開天辟地》或《女媧造人》或《亞當與夏娃》的神話故事導入。故事導入要注意故事本身的形象、生動,并且不能花時間太多,同時要切合課文。
二、猜謎語
謎語可讓學生感到新奇,以懸念引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從而使學生產(chǎn)生強烈的求知欲。如講《列寧領(lǐng)導的社會主義革命與建設》時,我采用了這樣兩則謎語:“國家安寧,社會安寧,人民安寧”“八大力士草下藏,身邊關(guān)刀震心寒”。說到猜謎語,學生個個興趣盎然,課堂氣氛頓時活躍起來,他們帶著極大的熱情輕松進入歷史課堂。
三、欣賞歌曲
歌曲導入最大的優(yōu)點是能渲染氣氛,讓學生融入情景,激發(fā)學生情感,有利于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的滲透。如講《岳飛抗金》時可播放歌曲《滿江紅》,講《民族危機空前嚴重》可播放歌曲《松花江上》,講《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時可播放歌曲《七子之歌》等。當然,欣賞歌曲的同時,教師應設計和課堂教學有關(guān)的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融入情景。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達到最佳的狀態(tài)。
四、漫畫啟迪智慧
漫畫具有夸張、一針見血的特點。比如,我國“抗日戰(zhàn)爭時期”“解放戰(zhàn)爭時期”“大躍進時期”都涌現(xiàn)了許多讓人深思的漫畫,如果我們在平時的教學中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的特點引用之,不但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還能啟迪學生智慧。如講《“大躍進”與人民公社會化運動》時,我就采用了《一個蘿卜千斤重,兩頭毛驢拉不動》的漫畫導入。
以上幾種趣味導入法雖然形式各異,但殊途同歸,目的都是為了使歷史課堂化抽象為具體,融趣味于嚴肅,讓學生輕松走進歷史課堂。我們常說,教無定法,常教常新。在這時,請允許我修改一下:導無定法,常異常新。希望我們每節(jié)課都能給學生一種嶄新的感覺?!?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安遠縣第三中學)
□責任編輯:曾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