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者薦方
我友劉女士,45歲,一年前左額頭生長一個刺疣,初為乳頭狀凸起,漸長大如花生米大小,污褐色,表面粗糙不平如花蕊狀。后來面部又陸續(xù)出現(xiàn)3個如黃豆大、形狀同樣的贅疣。曾用艾灸、鴉膽子搗涂以及內服中藥等治療,未見效果。當地醫(yī)生診斷為尋常疣,說是外感毒邪,蘊結肌膚,治宜清熱解毒,給予“復方馬齒莧合劑”內服。共進5劑,其服完四劑時疣已全部脫落。我感到效果甚好,便記下處方,推薦給大家。
組方:馬齒莧60克,蜂房9克,大青葉15克,生苡仁30克。
用法:水煎服,每日一劑。
注:以“復方馬齒莧合劑”方加減,治療扁平疣、傳染性軟疣等也有較好的效果。
(遼寧讀者 石雨佳薦)
尋常疣俗稱瘊子,是乳頭瘤病毒引起的良性傳染性硬性限局性結節(jié)狀皮損。本病可由病人傳染,也可由自身接種,多發(fā)生于兒童及青年。病初多為孤立的角質性結節(jié)狀損害,大小如栗粒大,光滑、半透明、堅硬,逐漸增至豌豆大,表面呈灰褐色,并繼續(xù)增殖呈乳頭瘤狀,表面粗糙、堅硬、易出血,數目多少不等,周身皮膚任何部位均可發(fā)生,但多見于手背、手指、足背、足趾、頸、面、軀干等處,一般無自覺癥狀。
尋常疣另有兩種特殊類型:絲狀疣——細長如絲,質柔軟,好發(fā)于頸、面、口周、鼻孔、眼瞼等處;指狀疣——如黃豆大,菊花心狀,質較軟,好發(fā)于頭、頸部。
本病病因、病機為外感風熱之毒和內動肝火所引起,治療以清熱解毒、涼血活血為主。讀者所記之方由四味藥組成,其中三味藥偏于寒涼,一味平性,組方偏于寒涼,故適用于陽熱亢盛之體,不宜用于陰寒內盛之體。
從中醫(yī)藥理學上分析,本方治療尋常疣能起到一定的效果。方中馬齒莧性味酸寒,具有清熱解毒、涼血止痢功效,而且有一定的抗菌、抗病毒作用;大青葉性味苦寒,能清熱解毒、涼血化斑,有清熱解毒、涼血清熱之功。兩藥配伍,相互為用,能起到協(xié)同作用,顯著提高臨床療效。用于治療尋常疣,無論邪熱在表在里,都可以使用。薏苡仁性味甘寒,具有利水滲濕、健脾止瀉、祛濕除痹、清熱排膿之功,具有廣譜抗病毒作用。本藥單用治療尋常疣即可收到一定的效果。露蜂房性味甘平,有毒,具有攻毒殺蟲、祛風止痛之功。上述四藥合用,清熱、涼血、活血、祛風、解毒并施,相輔相成,更增解毒之功。
中醫(yī)認為尋常疣屬氣血失和,腠理不密,外感毒邪,凝聚肌膚而成,故治以中和氣血、活血解毒、軟堅散結之法。諸藥協(xié)同可取得突出療效。中醫(yī)藥治療本病的優(yōu)點是療效好,根治率高且副作用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