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我從鄉(xiāng)初中調到縣教體局工作,爸媽隨我一起來城里生活。初到城里,人生地不熟的,鄰里間也不常走動。恰逢那時孩子還小,二老就待在家里全職照看。這可不是輕活,但自己的孫子怎么調皮都是可愛的,況且有事做,他們感覺很充實,身體和精神也都可以。
轉眼孩子該上幼兒園了,我給他報了日托班,一是想讓他鍛煉一下,二是讓爸媽休息休息。但是事與愿違,沒有照看孫子的任務后,爸媽整天除了做家務就是看電視,很少出門,成了名副其實的“宅爸宅媽”。沒過幾個月,二老的體重都有所增加,飯量卻逐漸減少,精神也明顯不如從前。怎么辦呢?把爸媽接來是想讓二老享清福的,如果在我這兒身體出了問題,我怎么能原諒自己?兄妹們也定會拿我是問的。
經過一番思考,我和妻子商定拉爸媽去做運動,全家總動員,好好的鍛煉身體。爸媽開始不情愿,但是駕不住我和妻子的“輪番轟炸”,最后同意試試看。
我給爸媽選擇的項目是慢跑結合小區(qū)里的健身器材,鍛煉時間定為清晨和晚飯后。剛開始,爸感覺還可以。媽由于身體較胖,稍一運動就氣喘吁吁的,我就把她的運動項目改為散步,每天陪走,并不斷給她鼓勁加油。我和妻子根據二老的實際情況,以不感到疲倦為標準,循序漸進地加大運動量。
天氣并沒有動搖我們鍛煉的決心。睛天我們到小區(qū)的廣場上去鍛煉,雨雪時就在家里做老年操。爸媽也由此結識了許多老年朋友,我們上班后,他們就走街訪友,或是邀來家中做客,不再守著電視度日,也不再嘮叨無聊了。
一晃三個多月過去了,爸媽的身體狀況明顯好轉。臉上的笑容也多了,吃飯也香了,睡眠質量有了明顯提高。如今,每天早晨都是爸媽喊我們起來做運動??吹桨l(fā)生在爸媽身上的可喜變化,我心里甭提多高興了!我和妻子已商定,十一期間買個跑步機,一家人盡享運動的快樂。
其實做子女的,不能只從物質上為父母提供保障,更要多多關注他們的身體、精神狀況,多和他們交流、溝通,讓父母感受到你的關懷,才是為人子女應盡的孝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