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成長中的孩子,父母需要三分引導(dǎo),七分等待。所謂七分等待,意思是說父母要有足夠的耐心,要遵循孩子身心特點和成長的規(guī)律養(yǎng)育孩子,要慢慢陶冶孩子的身心,培養(yǎng)孩子健全的個性。
耐心面對孩子的好奇發(fā)問
奇奇是個可愛又聰明的四歲小男孩。他總是有問不完的問題:“為什么螃蟹橫著走路?為什么螃蟹煮熟后,殼會變成紅色的?”“為什么蜘蛛不會被自己的網(wǎng)網(wǎng)住?”“為什么魚離開水會死?”“為什么我會講話,樓下的小弟弟不會講話?”“為什么外國人講的話,我聽不懂?”“花喝了水,為什么還是會凋謝呢?塑料花不喝水,為什么還不會謝?”
有人說,孩子是天生的哲學(xué)家,這話真不假。哲學(xué)家的特點就是好問好思,就是對事物的探究有一種打破砂鍋問到底的精神。奇奇不就是表現(xiàn)出了這樣的精神嗎?保護孩子的好問精神,就是保護和培育孩子的哲學(xué)思維頭腦。
孩子對外界充滿了無限期待與好奇,任何事物對他都可能有超強的吸引力。孩子的好奇,最開始只是一種瞎鼓搗,與思維沒有關(guān)系。但孩子一旦學(xué)會了運用豐富的口頭語言時,好奇就進入到了社會化水平階段,即學(xué)會了向人求助,有了想要獲取真知的沖動,會不斷地向父母發(fā)問“這是什么,那是什么,為什么”。如果這一階段得到了成人耐心而恰當?shù)膸椭?,孩子的好奇心就會進入到理智化水平,即通過親自嘗試探究問題的答案。
所以,父母要想孩子好思好問成長得好,耐心對待孩子的好奇發(fā)問不可少。
耐心陪伴孩子慢慢成長
彬彬媽媽每天都要扮演各種不同的角色:要做兒子的欣賞者,如“媽媽,快來看我搭的房子,漂亮嗎?”;要做陪伴者,如“媽媽,我要去找小朋友玩,你陪我去找”;要做講故事者,如“媽媽,我想聽故事了,給我講個故事”;要做等待者,如“我再玩一會兒,行不行?我還要在沙子上開一道水渠”……彬彬媽媽有時被兒子折騰得筋疲力盡,真想對他大吼大叫一通,但最終還是忍住了。因為她的耐心陪伴,彬彬越來越聰明可愛了。
孩子會提要求,這本身就是一種能力,是一種尋找資源、尋求幫助的能力。父母耐心地滿足孩子的各種合理要求,等于是給孩子提供成長的機會。如果你愛孩子,就花時間和精力陪孩子一起成長。
其實有聲教育并非唯一的教導(dǎo)方式。有時,無聲陪伴孩子也是對他的一種支持;自然的行為示范,更是幫助孩子的有效方式。如果你愛孩子,就耐心地為孩子的成長提供方便。
在此,父母有必要記住一位哲人的名言:“耐心是一切聰明才智的基礎(chǔ)?!蹦銓⒆拥那笾蠼淘侥托?,你的孩子就會變得越聰明越智慧。
耐心引導(dǎo)孩子肯做事情
暢暢六歲,學(xué)鋼琴已兩年左右了,平常每天都要彈琴至少半小時。最近,因為周末學(xué)舞蹈,已經(jīng)有兩天沒彈琴了?;氐郊遥图敝措娨?。媽媽建議她先彈20分鐘,再看會兒電視??刹还軏寢屧趺磩裾f,暢暢就是不愿意。媽媽心里那股怒火差點就要燒起來了。媽媽還沒開始訓(xùn)斥她,暢暢已哭得稀里嘩啦。
這樣可不是辦法,媽媽沒再訓(xùn)斥她,而是把她帶到飯桌邊,從冰箱里取出兩塊冰激凌,和女兒一邊吃,一邊聊天。聊女兒班上的某位小朋友家長,為了讓孩子彈好琴,是怎么兇孩子的,問她要不要被這樣對待?暢暢當然說,不想要。講暢暢喜歡的貝多芬的故事,問她,貝多芬如果不練琴,會不會彈得那么好?暢暢回答,當然不會。就這樣吃完冰淇淋后,暢暢高高興興地彈了25分鐘,而且曲子彈得很流暢。
其實,沒有人喜歡被他人強迫著做事情。父母急三火四地要求孩子做事,只會讓事情變糟,并不利于事情的解決。當你面對孩子的要求快失去耐心時,不妨閉上眼睛,想想孩子甜美的聲音,可愛的行為,認真的模樣……當孩子不愿意做某件事情,而你認為必須做的時候,作為父母的你,保持冷靜和耐心就顯得特別重要。因為你要求孩子時,孩子會覺得是你要他做,而不是他想做,如果父母能動動腦筋,把“要孩子做”變成“孩子要做”,一切事情就都好辦了。
一只鳥兒學(xué)飛,一條魚兒學(xué)游,一頭老虎學(xué)跑,是不需要外界強迫的。孩子做事也是一樣,只有主動參與了,才會把事情做好。父母的耐心引導(dǎo)對孩子而言,是一種高尚的品質(zhì)。父母解決孩子的問題時,需要智慧;實際執(zhí)行時,需要耐心才行。
(作者系寧波大學(xué)教師教育學(xué)院教授)
編輯朱璐zhulu83@126.com
www.mochou.cn“在線投稿”《家教與成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