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xiàn)行語文版初中語文教材,每篇課文后面均設有思考與練習。這是根據(jù)一定教學目標和要求設置的,既是為適應新課改的要求,又是課文內(nèi)容的有機組成部分。但是由于它們在中考試卷中出現(xiàn)的可能性小,與中考題型也不完全一致,因此有的教師不屑一顧,或熟視無睹,忽視了它在教學過程中不可替代的作用。
下面筆者以語文版七年級下冊為例,談談如何發(fā)揮語文教材課后思考與練習的教學作用。
1 導入新課,激發(fā)閱讀興趣。恰當?shù)剡x擇課后思考與練習導入新課,就地取材,能夠使課堂導入化平淡為神奇,激發(fā)學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如教《地毯下的塵土》一文時,可利用課后思考與練習中的第一題導入:“課文的標題為‘地毯下的塵土’,它與課文內(nèi)容有什么關系?試為課文另擬一兩個標題,并說說你更喜歡哪一個。”這樣既能引起學生對課文主題的思考,又激發(fā)了學生的閱讀興趣。
2 設立教學目標,增強閱讀針對性。把思考與練習設定為教學目標或?qū)W生的閱讀目標,在學生預習或課堂教學過程中要求學生帶著問題閱讀,有利于學生集中注意力,有的放矢,并能充分調(diào)動學生思維的積極性,提高閱讀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如教《橋梁遠景圖》一文時,要求學生結(jié)合思考與練習中的第一大題:“1 作者在說明橋梁的三個要素時,運用了什么說明方法?試加以具體分析。2 將來造橋會有哪些變化?3 將來的橋梁會有哪些變化?”這三個問題是課文內(nèi)容的整體概括。如果把這一題設定為教學目標,既能激勵學生閱讀,又能激活學生的思維,使閱讀更具針對性。
3 補充、拓展課文內(nèi)容,提升閱讀水平。課改要求學生進行創(chuàng)新閱讀,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思維。教材在編寫時,由于受編寫體例、知識結(jié)構等限制,有些知識無法體現(xiàn)出來,而這些知識對理解課文又是必不可少的,編寫者就以思考與練習的形式提出來,對課文內(nèi)容進行補充、拓展。例如《駱駝尋寶記》中的第三大題:“課文講述了駱駝尋寶的經(jīng)歷,但沒有寫尋寶過程中駱駝想了些什么。你不妨走進駱駝的內(nèi)心世界,假設自己就是這頭駱駝,寫一篇短文,敘述一下你在尋寶路上的心理活動。要求:1 用第—人稱來寫。2 根據(jù)駱駝的特點做合理的想象。3 可以只寫一兩段心理活動?!痹擃}既幫助學生理解了課文內(nèi)容、主題,又培養(yǎng)了他們的寫作能力。
4 用于課堂提問,提高閱讀效率。很多教師對課后練習的處理往往是上完課再回過頭來做練習,這樣會造成重復教學與時間浪費。把課后練習放在研習課文時作課堂提問,以練習帶動課文分析,不失為一種簡捷高效的做法。如<駱駝尋寶記》一文中的第一題:“駱駝尋寶成功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試從課文中找出有關語句加以說明?!痹擃}能引導學生概括文章主要內(nèi)容,引發(fā)對文章主題的思考。
5 確定教學重點、難點,解決閱讀重點。課后練習主要供鞏固知識之用,練習的重點、難點也就是教學的重點、難點我們可以通過思考與練習確定課文教學的重點、難點,明確問題設置的意圖,從而確定課堂教學主線,做到有的放矢。如《鶴群>一課第一題的第一小題:“找出課文中描寫鶴群飛翔的詞語,摘錄下來,品味、體會這些詞語是怎樣栩栩如生地展現(xiàn)鶴群飛翔的壯觀景象和鶴鷹搏擊驚險場面的。假如你也想描寫某種動物的活動,首先要多加觀察,然后盡可能用準確生動的語句來描述?!边@一題是對課文細節(jié)描寫或精彩片段的閱讀分析,也是課文的重點、難點所在。
總之,將課后思考與練習恰當運用到課堂教學中去,或?qū)?,或?qū)ёx,或補充,或提問,使之成為課堂教學的有機組成部分,對提高課堂教學效果無疑會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