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因材施教,培養(yǎng)學生的自信心
針對學生英語水平參差不齊狀況,在教學中,老師首先要做到心中有數(shù),了解學生,熟悉教材。對學生進行嚴格要求,勤于督促檢查,并指導學生掌握正確的學習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用英語會話能力出發(fā),每節(jié)課利用幾分鐘從師生之間進行英語會話開始,逐步培養(yǎng)學生單獨用英語講一段話。課堂活動以口頭練習為主,組織學生進行多種多樣的活動。在編排練習時,應遵循由淺入深、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把好差生搭配起來,無論哪項活動都不要放棄差生,多關心他們的學習,給他們創(chuàng)造機會參與課堂活動。對于他們微小的進步給予及時肯定與鼓勵,使他們深深感到老師無時不在關心他們,從而產生一種積極情感,促使他們變消極為主動,增強他們克服困難的信心。
二、以學生為主體,教學方法多樣化
丹麥語言學家斯帕森說過:“教學外語的首要條件看來是要盡可能地讓學生接觸外語、使用外語,學外語像游泳一樣,學生必須潛在水中,而不是偶然沾沾水,學生的頭浸泡在水里,才感到自由自在。這樣他們才能夠像一個熟練的游泳者那樣樂在其中?!蓖庹Z教學最有害的缺點是講得太多,練得太少,試圖以教代學,結果是學生什么也學不到。教師利用教學藝術,根據(jù)學生的好勝心、興趣、愛好和求知欲,把所學的內容用多種練習方式,啟發(fā)學生思維,積極主動地進行創(chuàng)造性地學習,引導學生在大量口語練習中形成能力,使學生融會貫通地掌握知識和運用知識。要做到這些,教師要精心設計,把每一課都導演成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創(chuàng)造語言情境,讓學生比較輕松、自然地達到訓練目的,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語言素質。
1.把課文編成短劇式對話,由學生們表演。把程度不同的學生組合成一組,對白多的角色由較好的學生扮演,對白少的角色由差生扮演,這樣促使同學之間在準備過程中,相互幫助、團結協(xié)作,誰也不愿因為自己而影響表演效果,學生們寓語言訓練于愉樂之中,鞏固了所學的知識,口語表達能力也得到鍛煉。
2.復述也是口語訓練的重要形式,它可以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語言知識的能力??梢杂貌煌娜朔Q、時態(tài)、語態(tài)來表達所學的內容。老師可以按著故事的情節(jié)為線索,把重點詞句投影到黑板上,或以時間順序、類別等為線索畫成表格,引導學生復述。這樣做,學生們在復述時有章可循,不會感到吃力,避免死記硬背。也可以畫簡筆畫,這也是教師必備的一項基本功。它簡明、易畫、生動,老師可以邊畫邊引導學生敘述,語言和畫面結合起來,創(chuàng)造語言環(huán)境、幫助學生理解記憶,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表達能力。
3.模仿課文中的部分段落來表達周圍所熟悉的人或事,這種訓練基于背誦部分段落之后進行的訓練。背誦范文是我國傳統(tǒng)的學習方法,它可以積累語言精華,有助于指導語言實踐。
通過在教學實踐中注重學生口語能力的培養(yǎng),學生們受益匪淺。充分發(fā)揮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調動了學生們學習英語的積極性,學生們的聽、說、讀、寫能力得到了全面提高。在1996年全區(qū)英語匯考中,我校取得了英語過關率為95%的好成績。
作者單位:河北省正定縣第三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