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網(wǎng)絡(luò)上正風靡一款和田園生活有關(guān)的“偷菜”游戲,“今天,你偷了嗎”已成為最時髦的問候語,不管走到哪,都能聽到有人討論網(wǎng)上種菜、偷菜的游戲,無論男女老幼、上班下班、凌晨午夜,幾乎到處有偷菜者勤勞不倦、樂此不疲的身影。“偷菜”正風靡全國,并由此引發(fā)了一些類似的“偷車位”、“偷花”游戲。就連我們身邊的不少同學一起談?wù)摰脑掝}自然離不開“偷菜”,不少同學在自己的QQ里趕緊添加了農(nóng)場,隔三差五還在里面種些蘿卜白菜。有些還把父母半夜偷菜的笑話拿來分享。更有甚者,個別同學上課偷偷用手機上網(wǎng)“偷菜”。
“偷菜”本是一款“種菜”的小游戲。 游戲的開發(fā)本來是給人帶來生活樂趣的,但是凡事都有一個度,如果過度沉迷其中就會適得其反。“開心農(nóng)場”可以實現(xiàn)現(xiàn)代都市人的田園夢,有它積極的一面。人們在工作學習之余,在虛擬菜地上可以種植蔬菜、瓜果,對于身居鋼筋水泥森林里的都市人來說是一種精神寄托,他們可以從播種、澆水、施肥、收獲的過程中得到一種樂趣和滿足感。即便是到別人的“田地”里去“偷菜”,也多半是一種相互娛樂的行為,但偷菜一旦和金錢掛上鉤,那就變質(zhì)了。畢竟賣菜錢來得慢,因此,在“偷菜”游戲中,“偷”竟被堂而皇之地演化成一種正當行為,一些上癮的“菜農(nóng)”不但會不分晝夜、不分場合地忙著“偷”別人的“菜”,甚至還會因為自己的“菜”被偷太多而生氣,而如果自己的“菜”一直沒人“偷”,也會不悅,因為“被偷”代表著有人氣。由于在校內(nèi)偷菜的人日益增多,不偷菜已趕不上現(xiàn)在的時代,而且會缺少一種與人交往的動力,怕遭到別人的鄙視,同時也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于是農(nóng)場就在學校中蔓延開來。在校園中形成了互比偷菜的多少,攀比等級的心理。
而實際上,偷菜并沒有排除寂寞,享受勞動的快樂,而是偷走了清閑,偷來了生活上的煩惱。偷菜者一般是清早起來就開始收菜、偷菜;上課接著干,有事沒事看看自留地,或者到別人的地里去逛逛、順手牽羊撈點什么;睡前又要撈一把后再安息,半夜時分或者自己醒來或者由鬧鐘叫醒,起來好好偷一把。好好的清閑穩(wěn)定的生活,就這樣被偷菜攪了。
“偷菜”不光偷走了清凈,還偷來了精神上的緊張。現(xiàn)在學生本來就壓力重重、精神高度緊張,有了偷菜一項,天天擔心除草,時時小心被盜、處處設(shè)法去偷,怎能減壓、何來清凈?又由于本來就不是高尚的、隨時隨地可以大玩特玩的游戲,有時只能偷著干,使緊張心理加劇,精神壓力加大,對人的精神與身體的健康均無益處。
同時,“偷菜”游戲中賦予的價值觀即多“偷”為榮,多“偷”可“致富”,“偷”的越多,“致富”越快,為了“致富”,可以不擇手段地去“偷”。此外,在利益面前,沒有親情和道義可講,任何人都可能成為在你背后下手“偷菜”的賊。
因此,在最近召開的兩會上,有的委員已經(jīng)提出:“網(wǎng)絡(luò)的虛擬性,從某種意義上說本身就帶有一定的虛假性和欺騙性,會誘發(fā)不良道德人格的產(chǎn)生,甚至會讓一些人產(chǎn)生‘弄虛作假’后的‘快意’與‘滿足’,因此宣揚‘偷文化’的網(wǎng)游更加不利于青少年誠信品格的培養(yǎng)?!薄啊挡恕坏┏蔀橐环N社會普遍接受的娛樂和消遣,青少年我行我素的特質(zhì)必然導致其對現(xiàn)實法律的漠視和不尊重,造成現(xiàn)實生活中青少年犯罪率的進一步增加?!?/p>
何以解憂?唯有種菜?網(wǎng)上農(nóng)場再怡人,在現(xiàn)實中還得遵守現(xiàn)實規(guī)則?!巴挡恕庇螒虿贿^是一種看不見的虛擬世界,與其花時間費精力在虛無的空間里,不如腳踏實地地投入學習生活當中,與同學們一起玩耍,與朋友一起交往,贏得的是真真切切的開心感受。
作者單位:陜西延安河莊坪長慶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