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科學實驗是以認識生命運動的本質和規(guī)律為目標的實踐。它不是盲目的行為,而是在理性指導下的變革現實的實踐活動。在每一個實驗的過程中,從實驗意念的產生到實驗方案的設計,從實驗結果的分析到實驗報告的完成,每一步都有思維活動,每一步都是思維的結果。所以,生物科學實驗有利于把學生帶入發(fā)現問題的情境,使學生在分析實驗問題中和解決實驗問題中鍛煉思維能力。
一、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積極性
興趣是思維活性的觸發(fā)劑,求知的需要是學習動機的基礎。當學生對某個問題發(fā)生興趣時,就會圍繞著這個問題積極地思考起來。但是,單純由“實驗”表面的“魅力”所引起的,只是直接的興趣,如果沒有更深層次內涵的吸引,維持不了多久。
思維總是在觀察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進行的。當一個人產生必須排除困難的需要,或要了解某一問題時,思維就活躍起來。實踐證明,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發(fā)現問題的情境是引導學生積極思維的好方法。
二、訓練學生的思維操作技能
思維操作技能包括分析、綜合、比較、抽象和概括等幾個步驟。在生物實驗中要實現對某生命現象的本質和規(guī)律的認識,就要對實驗中的感性材料進行一系列的思維操作才能實現。
主要是對要研究的事物進行分析。根據系統(tǒng)論的觀點,任何一個生命體或一種生命現象都是由部分、層次、要素組成的開放的有序整體。對于這樣一個整體如果囫圇吞棗地研究是無法進行的。只有將其分解,才能一部分一部分地研究,深入其內部,發(fā)現其本質。在頭腦中把整體分解為部分而進行逐個研究的過程就是分析。
綜合,在頭腦中把生命體的各部分,把生命現象的各個方面和屬性聯合起來,形成對生命體和生命現象整體的認識,這就是綜合。比如在了解了細胞膜、細胞質、細胞器、細胞核等構造之后,再把它們聯合起來就形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活的細胞的概念。分析和綜合是相輔相成、緊密聯系的對立統(tǒng)一的關系。它們是思維活動的基礎。
三、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邏輯性
思維的邏輯性主要指能正確運用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進行思維和表達思維的結果。在實驗過程中,學生通過觀察獲得大量具體的、形象直觀的感性材料,對這些材料經過思維,抽象和概括出各種生命現象的本質屬性和必然聯系,再以概念、判斷、推理的形式表達出來或貯存起來。生物學中的各種基本概念、規(guī)律、原理等都是概念、判斷、推理的具體體現。這些就構成了生物學的知識體系。
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能力,要充分開發(fā)生物實驗中的有利因素,明確目標,堅持訓練,訓練要得法,教會思維方法,化成能力,注重實效。
作者單位:河南省濮陽縣第二實驗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