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德育即物理教學中的思想品德教育,它是教師在物理教學中借助教材中的思想品德形象有意識地對學生施加影響,促進他們思想道德認識,情感意志及行為習慣的形成與發(fā)展的教育活動。
一、全面體現教師在教學中的人格魅力
德育過程既是說理、訓練的過程,也是情感陶冶和潛移默化的過程。教師自身的形象和教師體現出來的一種精神對學生的影響是巨大的,也是直接的。教師的板書設計、語言的表達、教師的儀表等都可以無形中給學生美的感染,從而陶冶學生的情操。比如,為了上好一堂物理課,老師做了大量的準備,制作豐富多彩的多媒體課件,采取了靈活多樣的教學手段,這樣學生不僅學得很愉快,而且在心里還會產生一種對教師的敬佩之情,并從老師身上體會到一種責任感,這樣對學生以后的學習和工作都會起到積極的影響。
二、充分利用教材挖掘德育素材
在物理教材中,大部分思想教育內容并不占明顯的地位,這就需要教師認真鉆研教材,充分挖掘教材中潛在的德育因素,把德育教育貫穿于對知識的分析中。例如在分子原子結構的教學中,可介紹諾貝爾獎獲得者丁肇中教授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領獎時的情景,他堅持用漢語演講,中華之聲響徹大廳,結束了從1901年到1976年長時間在受獎大廳沒有漢語的歷史。這樣既激發(fā)了學生的民族自豪感、自尊心和自信心,又能喚起學生為祖國建設事業(yè)而刻苦學習的責任感和自覺性;另一方面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不畏艱難,艱苦奮斗,刻苦鉆研的獻身精神。
三、搞好教學過程中的德育滲透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可以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潛移默化地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比如引導研究性學習,引導合作性學習,引導探究學習等。在物理教學中有很多定義、定理或規(guī)律,如果教師光口頭傳授是枯燥無味的,教師要轉變教學行為,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共同思考,不斷總結。這樣不但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各種能力,而且還可以培養(yǎng)他們團結合作的精神等。在小組合作學習中,讓學生共享一種觀念:學生們一起學習,既要為別人的學習負責,又要為自己的學習負責,學生在既有利于自己又有利于他人的前提下進行學習。在這種情景中,學生會意識到個人目標與小組目標之間是相互依賴關系,只有在小組其他成員都成功的前提下,自己才能取得成功。
我國在新課程標準中規(guī)定了學生在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等“三個維度”的培養(yǎng)目標,這就給傳統的物理教學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戰(zhàn)。新型的物理教學文化使物理教師從“權威者”還原為“學習者”,使學生從“接受者”轉換為“批判者”,同時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提倡多元思維和智慧思維,使每一位學生的個性得到充分的關注,最終使每一位學生都獲得成功。
作者單位:饒陽縣里滿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