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獨立完成寫作的意識,注重寫作過程中搜集素材、構思立意、列綱起草、修改加工等環(huán)節(jié)?!笔恰墩Z文課程標準》對學生寫作提出的基本要求,然而目前農村小學生寫作還存在著不少問題,離“要求”還有相當大的距離。筆者就農村學生寫作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談點看法。
一、農村小學生寫作存在的問題
1.缺少素材,望“文”生畏。學生在農村大多生活單一,見識較少,學生在學校里每天都是在上課、下課的循環(huán)中度過,課外及節(jié)假日也只能在孩子們的嬉鬧中打發(fā)。為此,他們受視野、閱歷的制約,且長期受應試教育的影響,不接觸社會,不搞任何活動,又加上受經(jīng)濟條件的限制,課外讀物遠遠不足,以致寫作“營養(yǎng)”來源不足。加上鄉(xiāng)村一些教師沒有把農村的實際情況融入作文教學,教會學生收集素材,而是定位在一些優(yōu)秀作文選上,學生的思維被限定得死死的。同時不少學生把寫作文看做是神秘的、高不可攀的東西,認為是聰明人干的,沒有意識到作文就是寫話,是用筆說話,因此遇到作文就怕。因為“我是在做作文了”,于是拼命地回憶、收集一些華麗的詞句,不停地翻書查報,編造故事,結果導致思維不連貫。學生手中‘無米’,當然覺得作文壓力大,用“泡白開水”或“偷”或“剽”,怎能寫出好作文。
2.思路打不開,寫作構思沒創(chuàng)新。學生在寫作文時常是敲額頭、皺眉頭、咬筆頭,沒有打開思路選擇寫作角度和素材,覺得沒有內容可寫,弄了半天還是開不了頭。習作時出現(xiàn)了以作文選為模式的寫假人假事的“胡編式”作文,或者是東摘西抄的“拼湊式”作文,甚至是全文照抄的“移植式”作文。
3.結構文理不通,語法錯誤較多。在寫作中學生大半是不管什么作文,都喜歡分為三段:開頭中間結尾各一段,或者想什么時候分就什么時候分,不會用過渡句把文章連貫起來。有些學生在寫作文時雖有事可敘,但在把思想變?yōu)槲淖謺r卻思路混亂,缺乏條理,造成或前后重復,東拉西扯,纏繞不清,讓人看了不知所云。同時大部分農村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都用本地方言交流。教師為了省事,有時也愛用方言來教學。受方言的影響,學生在習作中常用本地方言的句子結構形式來寫作,因而語病較多。另外,很多學生不會正確使用標點符號,一段話中,中間停頓都用逗號,句末一律放句號?;蛘呦胧裁磿r候加標點符號就什么時候加,不管句子是否完整。
二、提高農村小學生的寫作對策
1.培養(yǎng)學生的寫作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小學生學習動機中最現(xiàn)實最活躍的因素,它直接推動孩子們去探求新知識,發(fā)展新能力。首先,設置情境激發(fā)興趣。其次,給予鼓勵激發(fā)學生興趣。再次,開展活動激發(fā)興趣。
2.培養(yǎng)學生積累和運用材料的能力。在課內閱讀的基礎上,還要加強課外閱讀指導,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引導學生多看適合他們年齡、社會閱歷閱讀的各種書籍,如寓言、童話還可以是小說等等,閱讀的內容和范圍不作限制,越廣泛越好。不過有許多學生看書僅僅是為了看精彩的故事情節(jié),對于一些增長知識,開闊視野的書籍有許多學生卻并不喜歡看。所以要教育學生正確地閱讀,明確閱讀的目的。教育學生隨身準備一個記錄本,遇到好的名言、佳句就摘錄下來,像背書似的牢記在腦海里,隨時積累寫作素材。另一方面,教會學生從農村社會中汲取原始素材,教會他們觀察農村景色、學習農村語言、體驗農村生活、觀察農村變化等等具有農村世界樸素而又有獨特魅力的閃光點。提醒他們留意身邊的任何事,學會評價、鑒賞美丑、善惡、人生世態(tài)。盡可能創(chuàng)造條件,帶領學生走出教室,多了解社會,多接觸大自然,組織參觀、游覽,使書本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開闊學生眼界。
3.重視作文批改、修改和講評。作文講評是對本次習作的分析和評價。它是習作教學過程中重要的一環(huán),既是習作指導的繼續(xù)和加深,又是習作講評的鞏固和提高;既是對本次習作情況的總結,又是對下次習作訓練的指導,具有承前啟后的作用。首先,認真批改講評,教師要努力提高講評的質量,對優(yōu)點充分肯定,鼓勵表揚,對不足及時指出,然后寫出滿腔期待鼓勵的評語,再評出等級,及時發(fā)給學生,使學生從中受到怎樣寫好作文的啟發(fā)。除了老師批改,還可以指導學生自己修改、互批互改,在互評中,發(fā)現(xiàn)別人的優(yōu)點,指出缺點,不斷提高自身的修改能力,表達能力。最后在作文講評課中培養(yǎng)學生修改作文的能力,講評課上,教師宣讀范文,批改示范,再集體評議,為學生自我修改作文創(chuàng)造條件。
“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農村社會生活豐富多彩,生活中處處有寫作的源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只要老師能引導學生認真觀察,充分利用,就能寫出無數(shù)鮮活、漂亮的文章出來。
作者單位:福建省永春縣仙夾鎮(zhèn)中心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