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當今教育發(fā)展的趨勢是國際化、現(xiàn)代化、社會化和信息化。這一發(fā)展趨勢表明教育將面臨教育思想、教育模式的挑戰(zhàn)和競爭。教育部長陳至立指出:“要努力推進信息技術與其他學科教學的整合,鼓勵在其他學科的教學中廣泛應用信息技術手段,并把信息技術教育融合在其他學科的學習中?!币虼?,信息技術對語文教學在社會中的意義、價值以及對語文教學的目的、內容和模式產生深刻的影響,同時能夠在激發(fā)興趣,拓寬視野,廣泛閱讀、促進想象、提高審美情趣等方面培養(yǎng)學生學語文用語文的能力,從而提升語文素養(yǎng)。兩者的有機整合更有助于學生綜合實踐能力的提高。
關鍵詞: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有機整合語文素養(yǎng)
信息技術教學作為以培養(yǎng)創(chuàng)新精神、研究能力和實踐能力為目標取向的必修課程,它強調讓學生通過學習,提出問題,收集材料,對研究目標進行探索、分析、研究,最后基于問題解決模式,在實踐操作中培養(yǎng)學生科學的態(tài)度和價值觀以及創(chuàng)新精神、創(chuàng)新思維、創(chuàng)造能力,并學會解決生活中與信息技術學習有關的實際問題。信息技術和網絡不僅成為教師學習提高的途徑,也應當成為學生學習的工具。信息技術教育與語文教學整合,利用計算機搞好課內外銜接,巧妙地將信息技術貫穿到語文學習中作初步闡述。
一、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的整合
學生學習動機和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與養(yǎng)成,是學校教育的重要任務之一??鬃诱f:“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痹谡n堂教學中,恰當?shù)厥褂矛F(xiàn)代教育技術是創(chuàng)設情境的最佳途徑。學校校園網的建立,現(xiàn)代教育技術的應用,為教學創(chuàng)造了優(yōu)異條件?,F(xiàn)代信息技術以播音員朗讀范文的動人聲音,不但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多姿多彩的閱讀世界,更激起學生的寫作欲望?,F(xiàn)代信息技術使學生處于愉快的教學情境之中,產生積極的情緒與愉悅的心情,提高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二、馳騁信息高速路,促進實踐廣研究
眾所周知,Internet是世界上最大的知識庫、資源庫,最快捷的信息傳遞工具。Internet的知識庫都是按人類聯(lián)想思維特點的超文本結構組織起來的,特別適合學生進行“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式學習,為學生發(fā)散性思維、批判性思維和創(chuàng)造能力的發(fā)展提供肥沃的土壤。而如何運用好互聯(lián)網,節(jié)省上網時間,提高學生使用互聯(lián)網的效率,使得互聯(lián)網能真正成為學生的學習生活工具呢?這就需要老師在平常的教學中,把互聯(lián)網的運用巧妙的融進學科教學之中。互聯(lián)網的搜索是強大而實用的工具,郵箱是快捷而最方便的,實用軟件更是多不勝數(shù)。如果學生能運用好這些功能,就能提高他們的語文學習效率,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創(chuàng)造性。
在學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信息技術能力后,可將信息技術的提高融進平時的學習之中,如把作文賞析課的內容交給學生去搜集整理,把作業(yè)中的一部分(作文、造句、課后實踐活動)等等,讓學生通過電子郵件的方式交給老師或通過留言板的形式來完成,把朗誦比賽的伴奏、背景讓學生通過網絡資源來完成,這就把信息技術的運用融進了語文教學中。
將信息技術綜合能力的培訓融進語文實踐活動中,還有很多有益的事情可做。比如,目前專題性閱讀教學與研究性寫作實踐在語文教育界正不斷地得到重視與推廣。利用因特網,指導學生就某一問題(專題)自主學習、自主發(fā)現(xiàn)、自主探索,最終綜述成文,其本身無疑也是一個很有價值的研究課題。網絡背景下的研究性閱讀與寫作實踐,在信息的查找、識別、評價、篩選以及寫作手段上,都會促進學生的進步。如果教師能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興趣愛好以及學生已有的知識儲備和能力水平、階段教學的重點和難點等設計出恰當可行的課題(專題)來,并最終建設“專題網站”。也是利用語文教學促進信息技術提高的良好途徑。
三、全面接觸多媒體,審美想象求合一
語文教學以其工具性、人文性不僅教育人們學會語文知識,更能提高學生的多媒體綜合處理能力。在語文教學中應把這些能力傳遞給學生,提高他們的創(chuàng)作能力,促進學生電腦綜合能力的提高。如:為了提高學生朗誦古詩的水平,我們班舉行古詩朗誦比賽,要求學生通過網絡查找古詩,挑選伴奏,設置背景。在老師指點下,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在文學網站上找到了自己喜歡的古詩,通過“Windows Media Player”軟件在電腦里播放自己喜歡的與古詩協(xié)調的古箏伴奏,通過“Internet Explorer”在大屏幕上布置與古詩內容吻合的圖片作為背景。一次簡單的古詩朗誦會卻和信息技術緊緊聯(lián)系在一起,學生的古詩朗誦精彩紛呈。
新的課程標準中所要求的“重視創(chuàng)設語文學習的環(huán)境,溝通課本內外、課堂內外、學校內外的聯(lián)系,拓寬學習渠道,增加學生語文實踐的機會”也在這樣的教學活動中得到落實了。當然在指導學生開展這樣的活動的時候,要注意活動的主題和重點。主題明確、重點突出,加上指導得法,信息技術對于語文實踐活動相結合的功效才能真正體現(xiàn)出來;反之,即使是采用最時髦的形式也只能是徒有形式而已。
如果說信息技術是威力巨大的魔杖的魔術師,在信息技術走入學生的語文學習活動的時候,我們要注意信息技術使用的量與度的問題。這要求我們在平時的操作中,應該把握好使用的時間跟效率的問題。例如:作文的寫作,我們既要強調網絡的優(yōu)勢,但又不能全部的作文均在網絡上來完成,傳統(tǒng)書寫保持有的讓學生隨時寫作的優(yōu)勢是很明顯的,我們可以掌握好這兩方面的量,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兩方面的優(yōu)勢,克服兩方面的缺陷。
現(xiàn)代信息技術作用發(fā)揮取決于老師的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從這個意義上說,現(xiàn)代信息技術背景下的老師應是一個思想者,一個智者。老師只有以自己鮮活的思想才能吸引學生,啟迪學生,現(xiàn)代信息技術下的語文課將走向智慧的王國。這樣才會真正實現(xiàn)學生語文素質得到提高的同時,信息技術也得到循序漸進的發(fā)展,學生學得輕松,學得快樂。
參考文獻:
[1]《義務教育語文新課程標準》.
[2]宋紅衛(wèi).《信息技術與語文教學整合模式的新探索》.黑龍江省大慶市六十九中學.
[3]何克抗.《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的理論思考》《中小學電教》.
作者單位:河北省張家口市萬全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