猜謎是一項健康有益的文娛活動,能增長知識,啟發(fā)人們的想像力,促進智力的發(fā)展,所以,人們都喜愛。但是,很多人把燈謎和謎語混為一談,其實兩者是有區(qū)別的。
燈謎又稱文虎、燈虎。農(nóng)歷正月十五是我國傳統(tǒng)的元宵節(jié)(也叫上元節(jié),俗稱燈節(jié))。唐代開始。元宵之夜,家家戶戶張燈,男女老少上街賞燈,這就是燈會的由來;南宋時有人在燈會上把謎語寫成紙條張貼在花燈上供人猜射觀賞,并給猜中者以獎品,這便是燈謎的由來。在長篇歷史小說《李自成》一卷第二十七章,古典名著《紅樓夢》第二十二回(“制燈謎賈政悲讖語”)、第五十回(“暖春塢雅制春燈謎”),就有這方面的描寫。
燈謎是一種文字謎,一般用于書面猜射。它主要著眼于文字的含義或字句、字形的結(jié)構(gòu)方面。謎面的詞語和文句精練簡潔,概括性強。謎底范圍廣泛,國名、地名、人名、物名、單字、詞匯、俗語、成語、詩詞、科學名詞、書刊名、影劇名等皆可。
謎語是口頭謎。也叫事物謎,是一種民間謎語。大都通俗易懂,易于猜射。它主要著眼于事物的形體、性能、動作、出處等特征方面,運用順口溜的形式描繪謎面。例如:同樣以“知了”作為謎底,燈謎的謎面是“曉得”;謎語的謎面是“有翅沒有毛。飛著沒多高;一到大熱天,躲在樹上叫”。顯然前者是以“知了”兩字的含義相扣,后者則抓住知了的有關(guān)特征來描述。 燈謎和謎語除“謎面”、“謎底”外,還有“謎目”,即指明所猜的范圍,常用“打一字”或“打一物”。
此外,在燈謎中還有指明種種人為規(guī)定構(gòu)成的猜謎的特殊方法,這便是“謎格”。常見的有“秋千格”、“卷簾格”、“徐妃格”、“求凰格”、“白頭格”、“犁花格”等等。
“秋千格”和“卷簾格”相似,謎底必須倒過來讀。不同的是“秋千格”謎底只有兩個字,倒讀猶如打秋千那樣;“卷簾格”謎底則要三個字或更多,倒讀恰似珠簾倒卷。前者如“今天”打一國名,正讀為“本日”,倒讀是“日本”;后者如“島”,打一海洋名,正讀“海中地”,倒讀為“地中海”?!靶戾瘛敝i底為兩字以上,必須是同旁部首的字,把相同的偏旁或部首去掉才和謎面意思相扣。如“附注”,打一動物,謎底為“螃蟹”,去掉“蟲”字,“旁解”才與“附注”相合?!扒蠡烁瘛本褪区P求凰的意思,和對聯(lián)相似,要求謎面和謎底對仗工整,但在謎底前或后多加一“雙”、“配”、“對”、“齊”、“比”、“合”、“匹”等表示對偶的字。如“地道”,打一電影名,謎底是《天仙配》?!鞍最^格”謎底第一要讀白(別)字,故意做“白字先生”。如“廢品”打一《水滸》人名,謎底為“吳用”,“吳”是“無”的諧音,“無用”即為“廢品”之意。“犁花格”又叫“諧音格”,就是謎底的同音字與謎面意思相符。如“辛亥革命”打一地名。謎底是“青島”,“青島”與“清倒”同音。
了解了這些有關(guān)謎語和燈謎的知識,你就可以試著制謎和猜謎了,從而在浩瀚的知識海洋中一顯身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