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過錯行為的表現多種多樣:如故意違反課堂紀律、好打架、小偷小摸、考試作弊等等。根據這幾年對班上學生的觀察、了解,筆者覺得誘發(fā)這類行為的原因,大概有三點:⑴缺乏家庭管教或家教不得法;⑵學生成績差,缺乏學習興趣,養(yǎng)成了散漫習慣;⑶受到社會上各種壞影響。那么怎樣矯正這類過錯行為呢?
一、解除顧慮,消除消極情緒
有過錯行為的學生經常受到家長、老師的斥責、懲罰,學生們的譏諷、歧視,但他們內心是非常渴望諒解、信任的。為了使他們能更好地接受教育,必須首先解除顧慮,消除消極情緒,我的做法是:⑴做好學生家長的工作,讓家長不要以老眼光看待孩子;⑵我自己帶頭做到尊重、關心、愛護這些孩子;⑶教育班里的孩子給予這些孩子熱情的幫助,不戴有色眼鏡看待他們。只有當這類學生深切體察到了集體的溫暖,才能使他們增強對人的信任感,并樂于接受教師的再教育,真正回到集體中來。
二、抓住教育時機,引起震動
有些有過錯行為的學生聽慣了訓斥,做慣了檢討,教師的一般勸說、批評往往不大奏效,這時,教育者應該抓住某些已發(fā)生的事件來激起他們思想斗爭,而后給予啟發(fā)教育,幫他們解決問題,這樣效果會好得多。例如:一次,我班上有幾位同學丟失了筆,班里同學都懷疑一位曾經有過偷竊行為的xx同學,她感到特別委屈,急得當場都落淚了(因為這次確實不是她偷的)。我了解到這一情況后,并沒有下結論,而是展開了深入的調查和分析。在真相大白后,我教育全班學生要信任同學,不能胡亂猜疑,接著,我又找上xx同學,充分肯定她的進步,并代表大家向她道歉,特別指出只要堅持進步,別人一定會改變對你的看法。
三、克服自暴自棄,點燃“自信心”的火種
有過錯行為的學生多半有自卑感,覺得自己一無是處,于是產生自暴自棄的心理,失去了前進的動力。作為教師,應善于發(fā)現這些學生的“成功點”“閃光點”,及時給予肯定、鼓勵、贊揚。這樣就會使他們重新燃起自信心的火種。
四、要有恒心
改造教育人的工作是一項最復雜、最艱巨的工作,對有過錯行為的學生尤其是這樣。在小學階段,學生的意志力薄弱,行為控制能力較差,在教育過程中出現反復是難免的,教育要允許學生思想的反復,并創(chuàng)造條件盡量減少反復,絕不能出現反復就認為是“朽木不可雕”而嚴厲訓斥,甚至翻舊賬,損害他們的自尊心而促成其破罐子破摔,相反,這時更要耐心細致地做好思想工作,更要有持之以恒的決心。
教師教育的對象是活生生的兒童,在他們成長的過程中,不可避免會出現各種各樣不符合“要求”的行為,作為一名教師只有不斷探索兒童成長的規(guī)律和特點,并采取切實可行的教育方法和良好的措施,才能讓他們更好地成長?!?作者單位:江西省萍鄉(xiāng)市安源區(qū)進賢小學)
□責任編輯:曾維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