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洪雨
(黑龍江農墾職業(yè)學院,黑龍江 哈爾濱150025)
隨著科學技術的不斷發(fā)展與進步,信息技術已經逐漸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作為數學教學體現的更加明顯。《國家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把現代信息技術作為學生學習數學和解決問題的強有力工具,使學生從大量繁雜重復的運算中解放出來,將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現實的、探索性的數學活動中去?!睂σ粋€接受傳統(tǒng)教育又新踏上工作崗位的年輕教師來說,參與型課型是一個很陌生的概念。傳統(tǒng)課程的教學尚在摸索階段,卻又要轉而研究參與型課型,不能不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zhàn)。
從計算機引入教育開始,人們便將其定義為教育的輔助手段,即CAI(Computer Assisted Instruction),因此,在信息技術的今天,有了計算機作為我們教學的助手,我們的數學課堂從此便可擺脫這種枯燥乏味的地位,從而變得生動有趣起來。下面我就結合我一年多的參與型課型改革教學經驗,對計算機融入課堂教學所起的作用淺談如下:
在傳統(tǒng)的教學中,立體幾何的教學受教學手段的限制,往往被認為是最難學的科目之一,不僅僅由于它的高度抽象性,如兩條互相垂直的直線不一定畫成交角為直角的兩條直線;正方體的各面不能都畫成正方形等。更主要的是一些有關旋轉、切、割、補等的幾何變換的過程完全依靠學生的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能力,這便無形中增加了學生認識立體幾何圖形的困難。而計算機融入數學教學后恰恰能彌補這一方面的缺憾。我們可以應用《幾何畫板》這種由國外引進的教育軟件來描述幾何圖形的動態(tài)特征,教師可以在動中教,學生可以在動中學。利用《幾何畫板》不僅能夠準確動態(tài)地表達幾何圖形的變化過程,為認識幾何圖形的形成過程創(chuàng)造良好的環(huán)境,而且還可以使圖形中各元素之間的位置關系和度量關系變得惟妙惟肖,使學生從各個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圖形。這樣,我們就可以幫助學生理解和接受立體幾何知識,還能讓學生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得到充分發(fā)揮。
例如在講棱臺的概念時,可以演示由棱錐分割成棱臺的過程(如圖1);在講旋轉體的時候,同樣也可以利用幾何畫板中的“動畫”功能,使矩形、直角三角形以及直角梯形可以通過旋轉得到圓柱、圓錐和圓臺(如圖2),讓學生直觀的去感覺它們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這樣學生在掌握它們的定義的同時,也能欣賞到數學的美,激發(fā)他們學習數學的興趣。再如在講二面角的定義時,當拖動點A時,點A所在的半平面也隨之轉動,即改變二面角的大小,圖形的直觀地變動有利于幫助學生建立空間觀念和空間想象力(如圖3);另外的,在講錐體的體積時,可以演示將三棱柱分割成三個體積相等的三棱錐的過程,既避免了學生空洞的想象而難以理解,又鍛煉了學生用分割幾何體的方法解決問題的能力(如圖4)。
圖1
圖2
圖3
圖4
多媒體數學教學是對傳統(tǒng)數學教學的一次重大變革。它不僅把教師從“吃粉筆末”中解放了出來,而且把抽象的數學概念和枯燥的數學公式等變得具體、生動、形象。當面對高職院校學生基礎普遍較弱這一教學現狀時,如何讓學生通過簡單易懂的授課方式來掌握所學知識就顯得尤為重要。
如在“曲率”教學中,可通過多媒體創(chuàng)設一列車在鐵軌上急馳、并在前方不遠處拐彎的動畫情境,以吸引學生注意力。再如在講解“旋轉曲面”時,若采用傳統(tǒng)方法,僅靠簡單的教具進行比劃演示就想把“一條平面曲線繞其平面上的一條直線旋轉一周就形成一個旋轉曲線”這樣抽象的概念講清楚是很困難的;而采用多媒體可將“曲線繞直線旋轉”的過程制作成動畫,就能讓學生通過動畫演示清楚地觀察到“旋轉曲面”的形成過程;從而大家很容易就建立起“旋轉曲面”的概念,同時也使學生的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得到加強。
在傳統(tǒng)的教學觀念中,教師是高高在上的施與者,學生是坐在下面的被動接受者。教師講課不精彩沒關系,學生不用心聽講卻是大錯誤。盡管尊重學生主體地位已經提了很多年了,教師口頭上也接受,但一到課堂上還是教師滔滔不絕,學生死氣沉沉;教師接二連三地問,學生斷斷續(xù)續(xù)地答。學生還是處在被動接受的狀態(tài)。很多教師也從來沒意識到這有什么不對,覺得教育本來就是這樣的,由于主觀上教師仍以自我為中心,因此一些教師在備課時,仍然只考慮研究教材,很少想到學生,在上課時,一般只顧自己,希望學生按照自己設計好的教學思路一步步來,因而忽視了學生自己去探究、領悟和感受的過程。而其實學生是具有主觀能動性的人,他作為一個有著自己獨立思考的個體,帶著自己的知識、思考、靈感、興致參與課堂活動,因此,教學過程其實不是灌輸的過程而是師生交往、互動的過程。新課標倡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將計算機作為一種工具用于數學教學中,能使學生真正體驗到利用先進的工具解決數學或者實際問題的快感。在“做”的過程中,學生能夠會較長時間地處于積極、亢奮的狀態(tài)中,有心理上的滿足感,從而積極的、主動的去思考、去議論、去練習、去發(fā)現,能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地位。所以在新課改教學中,計算機的引入使得教師改變了以往的教育教學方式,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去發(fā)揮,自己則盡可能多地為學生提供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利用先進的工具自己探索數學規(guī)律、自己去推論數學結論。例如在講授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問題的時候,我首先跟同學們玩了一個“猜猜這樣物品的價格”的游戲,調動了他們的情緒,其方法其實就是“二分法”的思想,進而,我提出這樣一個問題,你們能用剛剛猜價格的方法近似估算出方程x2-2x-1=0的解嗎?學生感到眼前的問題用以前的方法解決有困難了,這個問題要用新的辦法來解決,于是調動了他們的積極性,讓他們很自然的投入到探求這個問題的結果的過程中來。再接下來,具體求解的過程中,讓學生充分利用手中的計算器,同桌之間互幫互助,共同尋求問題的最終答案。這樣不僅使得同學學會了合作的精神,而且更重要的是學生參與了整個找尋問題答案的過程中來,學習有原先的被動學變成了主動學。這不能不說是計算機引入數學教學后的一個重大改變。
總之,現代教育技術不斷普及更新,計算機作為一種教學媒介和平臺,其地位作用與日俱增。盡管在應用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盡如人意的問題,但相信隨著計算機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以及教師們的不斷努力探索,必將在高職院校數學教學中逐步展現其獨特魅力。
[1]張雅紅.關于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若干問題的思考 鞍山師范學院學報2003-08,5(4):86-88.
[2]阿布都克里木·巴吾東.中學數學教學中數學軟件的應用 和田師范專科學校學報Jul.2006第26卷第一期 總第39期.
[3]田智,王喜斌.高職數學教學改革的體會和設想[J].中國成人教育,2006;(5)
[4]王索華,張寧.淺談高職院校高等數學的教與學[J].陜西教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
[5]王曉梅,高江,王運行.淺析計算機在高職高等數學教學中的作用[J].《中國教育刊》雜志社,2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