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紅梅
1973年長沙馬王堆三號漢墓發(fā)現(xiàn)了5卷帛醫(yī)書,其中一卷抄有5種文獻(xiàn),它們被帛書整理小組命名為:《足臂十一脈灸經(jīng)》、《陰陽十一脈灸經(jīng)》甲本、《脈法》、《陰陽脈死候》、《五十二病方》(下簡稱《病方》)。就其中的《病方》是否為書籍文獻(xiàn),目前學(xué)界有不同觀點。下面依據(jù)余嘉錫先生《古書通例》一書所論述的漢魏以上古書體例特點和帛書《病方》文獻(xiàn)的本來面貌,從書籍的編寫原委來談?wù)劇恫》健肺墨I(xiàn)的編寫體例,以進(jìn)一步申述“《病方》是一部首尾完具的醫(yī)方專書”的觀點[1]。
1.1 《五十二病方》篇名之例 《古書通例》認(rèn)為周秦西漢古書體例與其后世著述完全不同,如就周秦西漢書籍的命名余嘉錫先生說:“古書之命名,多后人所追題,不皆出于作者之手?!焙笕俗奉}之例中有“多摘首句二字以題篇,書只一篇者,以篇名為書名”[2]。就前者張鋼先生在考證《病方》“蟲蝕”篇的命名時已說得很詳細(xì)了,他說:“蟘之為病,其口唇潰爛等癥本一似于禾稼之經(jīng)由蟘所嚙虱者,故先秦人即比類取象之,初乃以蟘而為名,以蟘稱病,而蟘本蟲名,故至于漢初,人或誤之,蟘病遂又被稱為‘蟲蝕病’?!恫》健分x蝕’名,乃為漢初帛書抄者之后增,而非先秦原方中本有者,此由其方中既稱其病之為‘蟘’,即不當(dāng)復(fù)稱其病為‘蟲蝕’,此其一也。而‘食’與‘蝕’為古今字,原方中蝕字皆作‘食’,無作‘蝕’者,則此‘蟲蝕’之蝕不合其例,此其二也。此其‘蟲蝕’之名乃為后加,而非原有者,固亦甚明也?!盵3]筆者對張鋼先生的解釋表示贊同:篇名“蟲蝕”為后人增加非原方本有?!跋x蝕”篇如此,它篇亦然,即《病方》的52個篇題是后人加的而非寫方人所為。正因為此才會有如下形式的篇名出現(xiàn):“嬰兒?。簨雰厚≌?,目繲目邪然……”[4](以下凡引用的《病方》原文均出自這里,注釋從略);“穜(腫)橐:穜(腫)橐者,黑實橐,不去……”等等。這種從藥方開頭兩(三)個字中摘取出來的篇名“嬰兒瘛”和“穜(腫)橐”等,也符合古書本無篇名在其流傳過程中由其門人或后學(xué)依書籍的開篇頭兩(幾)個字給它命名的通例。
此外《病方》篇名的命名形式還有化裁首句字以為篇題的,如:“傷痙:痙者,傷,風(fēng)入傷……”;“嬰兒索痙:索痙者,如產(chǎn)時居濕地久……”;也有直接將方首兩字凸顯在高于天頭二三字的位置為篇題,這是摘首句兩字以為篇題的變通處理,如:“膏弱(溺)是胃(謂)內(nèi)復(fù)……”;“蛭食(蝕)人胻股膝,產(chǎn)其中者……”;“牡痔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狀,末大本小,有空(孔)其中……”等方的前兩個字又在該篇的篇題位置。更多的如同“蟲蝕”篇名一樣是概括篇內(nèi)所有藥方及相關(guān)藥方所治療一種病的病名。
從篇名命名形式的多樣性可見,今天所見的52個篇名不是一個人統(tǒng)一增加的,而是在流傳過程中不斷經(jīng)不同的后人陸續(xù)添加的,這與《病方》是在長期單方流傳的過程中最后編成一部醫(yī)方專書是一致的。
1.2 《五十二病方》章(藥方)名之例 與此同時篇名下的二級題名——章節(jié)名的命名方式也類似于篇名的命名形式,如有的摘單方方名的頭幾個字為章節(jié)名,如“胻傷”篇的第二章(即第208方[1]以下凡涉及到藥方的方數(shù),均來自此書,注釋從略)“胻久傷:胻久傷者癰,癰潰,汁如靡(糜)”,可見“胻久傷”的章節(jié)名是后人取其所在原方內(nèi)容的前幾個字而加的;更多的是直接以單方方名為章節(jié)名,如大量的“……者(方)”的單方方名都做了章節(jié)名,比如“牡痔”篇下的4章:“牡痔有蠃肉出,或如鼠乳狀,末大本小,有空(孔)其中(者方)”(即第149方);“(牡痔)多空(孔)者(方)”(即第 150方);“牡痔居竅旁,大者如棗,小者如棗覈(核)者方”(即第151方);“牡痔之居竅廉,大如棗覈(核),時養(yǎng)(癢)時痛者方”(即第152方);4章章名即為其下藥方方名,而且從上下文看這4個方(章)名都有比較規(guī)整的表達(dá)形式。
以上均為一個章節(jié)包括了一個藥方的例子,此外還有一個章節(jié)包括幾個藥方的情況,這時其章節(jié)名就以第1單方的方名來命名了,如“諸傷”篇的第6章“令傷毋?!毕戮陀械?、第10兩個藥方;其中第2方“以……傅之,皆不?!?,顯示該方是“令傷毋?!钡耐恢委煼?,因此可以理解為該方方名為承前省,換句話說“令傷毋?!边@一章節(jié)名下包括有兩個具體的藥方。這樣的小方方名承前省的命名規(guī)律在《病方》中還多處可見;并且今人馬繼興先生《考釋》相應(yīng)部分的語釋或按語表明了馬先生也是這樣理解的,即沒有方名的藥方名為承前省,如“巢者”篇(章)(因篇下不分章,所以這一篇名也可稱為章名)下兩藥方,第1個藥方為祝由方,方前有“巢者”方名,第2個(即第34方)藥方中有“熏以□病”,馬繼興先生[1]的語釋及按語部分均顯示是熏“狐臭”,與前一方中的巢(臊)星(腥)即腋臭(狐臭)是一致的,因此第2方方名可謂承前省。
又如:傷痙篇第5章“傷痙者”有第22、23兩個藥方;其中第2方馬繼興先生[1]按語為:“本方……外敷治痙之法也未見于后代醫(yī)書中?;蛉∑淠芮鍩釣a火,而兼有止痙之功者。”可見馬繼興先生認(rèn)為該方是治傷痙的藥方,根據(jù)其排列順序,其方名是承“傷痙者”而省。
以上也說明,構(gòu)成《病方》的單方,有方名者多可作為章節(jié)名,沒有方名者,據(jù)承前省之例也可找到其對應(yīng)的方名。
因此《病方》篇名、章名、方名的命名之例,主要是“摘首句二(幾)字以題篇(章)(方)”,從中可以看到《病方》編寫有“單方-章節(jié)-篇”的3層結(jié)構(gòu)形式。
2.1 《五十二病方》篇章之間的聯(lián)系 《五十二病方》篇與章節(jié)之間有著必然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如“癰”篇,其下章節(jié)名有:1)癰,第234藥方,為巫術(shù)方。2)癰自發(fā)者,第235藥方。3)癰腫者,第236藥方。4)癰首,第237藥方。5)身有癰者,第238、239藥方;其中第238為祝由方,第239方據(jù)上下文意也為身癰的治療方,因此方名承前省了。6)身有體癰穜(腫)者方,第240藥方。7)頤癰者,第241藥方。只從章節(jié)名看,除了首章章名為篇名外,其他各章都可謂癰病的不同證型,因此各章之間因為“癰”而緊密的聯(lián)系在一起。癰篇如此,他篇亦然。所以每一篇是一個相對的獨立單元,章與章間圍繞一定的主題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
2.2 《五十二病方》篇與篇間“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編寫原則 對《五十二病方》篇與篇之間有著某種內(nèi)在聯(lián)系的篇,編者在編排上采取了“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編寫原則。關(guān)于這一編寫原則的揭示,周一謀[5]先生在《馬王堆醫(yī)書考注》的《病方》的“癘”病之后有按語說“本節(jié)病名為癘,釋為癘,則為蝎螫人傷;釋為癘,則為癩疾。但從其編排的位置,上與狂犬噬人、犬噬人傷、毒烏喙者相接,下與蛭食人、蚖等相連,此厲當(dāng)作癘釋較為恰當(dāng)。”雖然周一謀這里沒有明確指出《五十二病方》篇與篇間有“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編寫原則,但他這種從“癘”病篇的編排位置,將其放在上下篇的聯(lián)系中來釋名的做法,則為后來張綱先生明確提出“前后相屬,以類相從”這一詞有啟示作用。張綱先生[3]在對“癘”病的考證后認(rèn)為:“上古以癘為名者,本既指蝎螫之病也。如《五十二病方》中載癘……與犬噬人傷、毒烏豙(喙)者、蛭食(蝕)人胻股膝、蚖等草木蟲獸毒傷之疾,前后相屬,以類相從者,則正明示其為毒蝎所螫之病也。故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注云:本病即被蝎螫傷,而亦以癘為蝎螫病?!睆埾壬诮忉尠O病的同時說明了《五十二病方》篇與篇的編寫有“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原則,對此筆者表示贊成,但他把“犬噬人”納入“草木蟲獸毒傷之疾”這一類,從行文看“犬噬人”在文中實際上不與其他4類前后相屬,而被巢、膝下兩皮膚病隔開,可能是張先生為了滿足“草木蟲獸”類中的獸而加進(jìn)來的。因此筆者認(rèn)為“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草木蟲獸毒傷之疾只有毒烏(喙)、癘、蛭食(蝕)、蚖 4種,而“犬噬人”與其前的“狂犬噬人”構(gòu)成與狗咬有關(guān)的一類藥方的“前后相屬,以類相從”體例關(guān)系。
對52篇的其他篇與篇間有無這樣的編寫原則,筆者一一考察后,結(jié)果如下:第1諸傷、第2傷痙、第3嬰兒索痙三篇同與“傷”有關(guān);第4嬰兒病癇方、第5嬰兒瘛兩篇是虛實寒熱對舉的后世所謂的小兒驚風(fēng)??;第16白處方、第17大帶者兩篇同為與皮膚病有關(guān)者;第18冥(螟)病方、第19□蠸者、第20□者、第21□4篇可能同為某種蟲咬致?。坏?2人病馬不間(癇)者、第23人病□不間(癇)、第24人病羊不間(癇)、第25人病蛇不間(癇)四篇同為某種“不癇”病;第28癃病、第29弱(溺)□淪者方、第30膏弱(溺)3篇同為今天的淋病;第31穜(腫)橐、第32兩篇發(fā)病部位相同;第33脈(痔)者、第34牡痔、第35牝痔,第36朐養(yǎng)(癢)(痔)4篇同為“痔”??;第39□爛者、第40胻膫、第41胻傷3篇發(fā)病部位均與小腿有關(guān);第49蠱、第50鬾兩篇同與鬼邪致病有關(guān),以上諸篇在編排上都因某種“類”而“前后相屬”了。按照這樣的編寫原則,全書52篇又隱含著二十幾類,其中第42痂、第43蛇嚙、第44癰、第45髤、第46蟲蝕、第47干瘙、第48身疕、第51去人馬疣、第52治各自獨立成類。從上可見《五十二病方》52篇的編排順序是有規(guī)律可循的,是編者或抄者有意而為之,并非雜亂無章隨意組合。
因此從篇章間、篇與篇間可以看到,《病方》編寫有章節(jié)-篇-類(書)的結(jié)構(gòu)形式。
總之,筆者分析了《五十二病方》中單方、篇章的命名形式甚至蘊含在其中“前后相屬,以類相從”的編寫原則,以及單方、篇章等在各個層級上的結(jié)構(gòu)形式和關(guān)聯(lián),揭示了《五十二病方》的編寫體例,展現(xiàn)了《五十二病方》編撰者較為嚴(yán)密的編撰思想,得出《五十二病方》具有周秦西漢書籍的編撰體例和原則的結(jié)論。因此“《五十二病方》是一部首尾完具的醫(yī)方專書”,而非簡單意義上的單方驗方集,更不是一本隨手抄成的臨床藥方。
[1]馬繼興.馬王堆醫(yī)書考釋·五十二病方[M].長沙:湖南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 1992:109,367,387-388,566.
[2]余嘉錫.目錄學(xué)發(fā)微·古書通例[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xué)出版社,2004:197-198.
[3]張 鋼.中醫(yī)百病名源考[M]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7:30-32,450-452.
[4]馬王堆漢墓帛書整理小組.馬王堆漢墓帛書[肆]·五十二病方[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5:32-35.
[5]周一謀.馬王堆醫(yī)書考注·五十二病方[M].天津:天津科學(xué)技術(shù)出版社,1988:90-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