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德山
給弟子們的著作寫點什么,如序言﹑書評等,這不是第一次,但多數(shù)是被邀寫的。這次給陳自鵬寫的三本書(《我做學生——從頑童到博士》﹑《我做教師——從普通教師到特級教師》和《我做管理——從班主任到教委主任》經(jīng)典博士文叢,線裝書局2010年8月第1版)寫點評論性意見,卻有點主動。因為書出之前就知道他要寫這方面的東西,書出來后認認真真地讀了一遍,便覺得有很多話要說。總的印象是很有特色,很有新鮮感,現(xiàn)在有價值,將來亦很有價值。
讀這三本書,讓我感觸最深的是:
第一,要永遠保持一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在我看來,這可能是三本書的主題,做學生做到博士,做中學教師做到特級教師,做天鐵集團管教育的“官”做到教委主任,自鵬是爬了“三座山”,而且爬得很成功!
他45歲考入北京師范大學攻讀博士學位,師從著名教育史學家王炳照教授。他在那里讀書,我不能說出他如何如何辛苦,但有一點可以說,我在崗的時候,曾經(jīng)看過不少博士學位論文,我敢說其中有一些論文與碩士論文并沒有多少差別,而陳自鵬的博士論文,是關于基礎教育英語課程教材教學法改革史的,單從題目看就可知是具有開創(chuàng)性的,而且學位論文通過非常順利。他的特級教師絕不是憑資歷評下來的,因為就我所知,他評特級教師時才39歲,是非常年輕的特級教師。而且他不像有些人評上特級教師就吃老本,而是永不停止地奮斗進取。譬如,他評上特級教師不久,就連續(xù)編著了對學生學習英語非常有幫助的三本書——《老師幫你記單詞》﹑《老師幫你學語法》﹑《高考英語作文六步法及訓練》。對他的教委主任這個“官”干得怎么樣,我了解得不多,但就我知道的點滴情況可以肯定,他不是那種整天忙于事務的“行政型”官員,而是一個“學者型”主任。他碩士畢業(yè)后,就給教師們——他的屬下,搭了兩個平臺。一是每年出一本一事一議的《心得集》,一是兩年出一本一題一結的《中小學教育教學成果集》。這兩個平臺大大激發(fā)了教師對自己工作思考研究的熱情,改變了傳統(tǒng)的教育教學的思路和方法,天鐵集團的職工子弟90%以上能夠進入本科院校學習就不足為奇了。
奮發(fā)向上的精神,成就了他的學生,也成就了他的事業(yè)。不管做什么事情,他總是希望把事情做得更好,學習是這樣,做教師也是這樣,當領導還是這樣。這種奮發(fā)向上的精神,在三本書中體現(xiàn)得非常明顯。正因為有了這種精神,才有了今天的他。
第二,學﹑做﹑研有機統(tǒng)一起來,不斷提升自己。學生時代,當然要以學為主,但是為什么要學?其實他自小就有一個做教師的“夢”,想著自己將來能夠做個教師該有多好。念了師范學校,總想不能誤人子弟,應該做個好教師。正是這種理想,驅使他努力地學習,學完了中師,又自學了大專和大本英語專業(yè)——因為這是他從教的學科。很多教師學到這里就認為到頭了,自鵬卻不,他知道,教師是個雙重專業(yè)的職業(yè),僅有學科知識是不夠的,他又排除萬難,學習了教育類的碩士和博士課程,并拿到了學位??梢娝菫榱寺殬I(yè)的需要才學的,做到了“學”與“做”的統(tǒng)一。關于“研”的問題,實際上,他在沒有從事教師工作之前,在“學”的過程中,就已經(jīng)注意“研”了,當然主要是對自己“學”的問題的思考和研究,并且有很多體會見諸報刊。這可以認為是他最早重視“研”的表現(xiàn)。做了教師的自鵬從來就不是像有些人那樣傻傻地教書,這時,他非常重視“研”。在讀碩﹑博之前,發(fā)表的文章就是很多教師望塵莫及的。正是對“做”的這種研究,不僅進一步提升了對“做”的興趣,也激發(fā)了進一步“學”的動力?,F(xiàn)在,我們通讀三本書,不能僅注意他的三件主要的“事”做得如何如何,更應留意他是如何將學﹑做﹑研統(tǒng)一起來的,并把握在三者統(tǒng)一過程中所取得的成果。
第三,確立人生“三立”目標,強調發(fā)展“四力”齊備。這一點,自鵬在《我做學生》一書的最后結合自己的切身體會有很精彩的總結,值得讀者很好地研究和思考。對人生目標他是從品德﹑功業(yè)和言論,即立德﹑立功和立言三個方面加以表述的。這有一定的新意。過去,在談論人生目標時,人們往往更多地關注立功,即事業(yè)的騰達與發(fā)展,自鵬卻把立德﹑立功和立言三者并列,特別是提出立言,這對有一定的知識基礎的人群來說很有意義,他把單純發(fā)表點文字東西作為評聘職稱或晉級依據(jù)等現(xiàn)實的世俗功利訴求變?yōu)閷崿F(xiàn)人生價值的一種理想表現(xiàn),意義更為積極,視野更加寬闊。我贊賞這樣的理念與追求。
自鵬在書中提出人的成長與發(fā)展要依靠“四力”,即智力﹑努力、毅力和神力,這是一個創(chuàng)見?!八牧φf”簡明扼要。依我看,一個人只要具備這“四力”,做大事,成大業(yè)就蠻有希望。不過,在“四力”中,我更看重的是努力和毅力。自鵬在人生的半路征程中取得的成績,主要靠的是這“兩力”,因為根據(jù)我對他的了解,他不是那種頂頂聰明的人,比他聰明的還大有人在,但是很多人并沒有像他那樣念書念到博士,教書教到“特級”,還做了一個不大不小的“官”,其主要原因是在努力和毅力這“兩力”中有缺失,當然還有機遇沒有把握住的問題。
第四,這三本書現(xiàn)在值得讀,將來亦有用。自鵬這三本書是寫他個人學習成長、工作經(jīng)歷和理論思考的,是從個人的視角反映了他所經(jīng)歷的時代中學生的學習,教師的教育,管理者的管理的真實狀況,是地地道道三本個體的學生學習學﹑個體的教師教育學和個體的學校管理學。三本書清楚地表達了一位優(yōu)秀的教育工作者在學業(yè)和事業(yè)上是怎樣取得成功的。這一點,正是每所學校的領導和教師,所有教育學者和專家需要把握和明白的問題。正因為此,我建議從事教育實踐與理論研究的同行朋友讀一讀這三本書。另外,《我做學生》這本書,寫得幽默,寫得詼諧,寫得放松,寫得深刻。對學生,特別是高年級學生,其借鑒價值可能不比任何一本“學習學”低,其中關于讀書的經(jīng)驗,學習外語的經(jīng)驗,自學的經(jīng)驗等,我覺得都可以拿來便用。
我是一位多年從事學校教育和管理理論與實際的研究人員,被人稱為專家,自然讀了不少書,也寫了不少書,但念這些書(包括我自己寫的),總有一種空泛乏味、理論色彩太強的感覺。但念自鵬的三本書,感覺的卻是有一個活生生的人在眼前跳躍,他把理論與個人的體驗與實踐緊密結合起來。這勾起我的一種強烈欲望,我們這些人為什么不像書的作者那樣寫寫自己的經(jīng)歷,寫寫自己對教育、對管理、對學生內(nèi)心深處的感觸和思考呢?
說自鵬的三本書將來亦有用,這是因為我有一個個人體會。記得我剛剛到高等學校工作,和另外一些同事共同承擔了一項關于天津市近現(xiàn)代教育思想問題研究的課題。但到天津圖書館等處搜集資料,基本上是一無所獲。所以,我不希望歷史的“尷尬”重演。我相信,再過50年、100年,自鵬的三本書可能會派上用場,那時的人們會從中發(fā)現(xiàn)更多的有價值的東西。這也是現(xiàn)在的我們的一種期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