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華英
(山東大學文史哲研究院,山東 濟南 250100)
〔作者信息〕秦華英,女,文史哲研究院 2008級碩士。
《四印齋所刻詞》是一部詞總集,清末王鵬運編纂而成。王鵬運與朱祖謀、況周頤、鄭文焯被稱為晚清四大詞人,他們傾全力振興詞學,把清代詞學復興運動推到了鼎盛的巔峰。王鵬運一面致力于詞的理論研究與創(chuàng)作,提出“重、拙、大”的詞學理論;一面又精心編集校刻《四印齋所刻詞》、《四印齋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等?!端挠↓S所刻詞》刻于光緒年間,共 62卷。選錄詞別集有南唐馮延巳一家,宋代蘇軾﹑賀鑄﹑李清照﹑周邦彥﹑辛棄疾﹑姜夔﹑張炎﹑王沂孫﹑朱淑真等十五家,金代蔡松年一家,元代白樸、邵亨貞兩家;詞總集兩種,即《花間集》﹑《草堂詩余》;詞學理論三種,即宋代沈義父《樂府指迷》﹑元代陸行直《詞旨》﹑清代戈載《詞林正韻》。光緒十九年,編者又匯刻《宋元三十一家詞》,收錄宋代潘閬﹑朱敦儒等24家,元代劉秉忠﹑陸文圭等 7家,每人 1卷,共31卷,亦附入《四印齋所刻詞》中。
王鵬運精于詞學,所見宋元珍本詞籍較多,所刻校勘精審,受到研究者的重視。晚清以來,大規(guī)模匯刻詞集﹑詞總集,乃從王鵬運匯刻《四印齋所刻詞》開始。沈曾植《彊村校詞圖序》稱“鶩翁(王鵬運)造其端,彊村(朱孝臧)竟其事”。此書的刊刻,對衰微已久的晚清詞壇,產(chǎn)生過相當大的影響。
一部作品如果有幾個不同的本子,其中總會有優(yōu)劣之分。影印校勘時也應(yīng)盡量選取優(yōu)良的本子作為底本。底本的完整性與準確性決定了所刻書的這一特性。下面探討一下《四印齋所刻詞》中每一種詞所選用的底本以及底本的來源。
(一)《東坡樂府》的底本是元延佑云間本。光緒十四年,王鵬運從楊氏海源閣處借得此本,據(jù)此刻入《四印齋所刻詞》。王鵬運在記中提到“光緒戊子春,鳳阿同年聞余有縮刻稼軒長短句之役,復出此冊假我,遂借抄合刻”。
此書曾為黃丕烈所藏,而黃丕烈是從顧廣圻處購得。在黃丕烈的序中這一點交代得十分清楚:“千里曰:‘聞子欲賣詞,余反有一詞欲子買之。'余曰:‘此必宋刻矣。'千里曰:‘非宋刻卻勝于宋刻者。昔錢遵王已云:宋本殊不足觀,則元本信亦可寶。請觀之。'則元延佑庚申刻《東坡樂府》也。其時需直卅金,余以囊澀未及購取,后思余欲去詞,辛詞本欲留存,且蘇辛本為并稱,合之實為雙璧。因檢書一二種售諸友人,得銀廿四兩。千里意猶不足,余力實無余,復蓋以日本刻《簡齋集》如前需數(shù),而交易始成,余遂得以書歸?!睆闹锌梢钥闯觥霸佑釉崎g本”的珍貴?!蹲x書敏求記》載:“東坡樂府二卷,刻于延佑庚申,舊藏注釋宋本,穿鑿蕪陋,殊不足觀,棄彼留此可也?!睂υ佑釉崎g本給予了極高的評價?,F(xiàn)在學界有人認為這一元延佑云間本是現(xiàn)存《東坡詞》最完美的刻本。
(二)《稼軒長短句》的底本是元大德廣信本。光緒丁亥十三年,王鵬運亦從楊氏海源閣借得此本。這本書亦曾為黃丕烈所藏,原書由黃丕烈轉(zhuǎn)入汪士鐘之手,后入楊氏海源閣。而黃丕烈是從古董肆購得此書,顧廣圻的跋中交代得很清楚:“嘉慶己未蕘圃買得于古董肆內(nèi),缺三頁,出舊藏汲古閣抄本,命予補之?!?/p>
辛棄疾詞在宋代即已有多種版本,主要為四卷本和十二卷本兩種。四卷本名《稼軒詞》,分為甲乙丙丁四集,宋刻本已不存,今有汲古閣影宋鈔本及明代吳訥《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十二卷本名《稼軒長短句》,宋刻本已無傳,今有元大德三年廣信書院所刻本及其傳本?!端挠↓S所刻詞》在十二卷本的傳承過程中是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
(三)《雙白詞》是指姜夔的《白石道人詞集》與張炎的《山中白云詞》?!栋资廊嗽~集》的底本是以陶宗儀寫本付梓的陸氏本,王鵬運認為這是他所知道的姜夔詞的最好的一個版本。他說:“《白石道人集》余所見凡四:汲古閣《六十家詞》本,裒輯最略;洪氏及陸氏二者皆詩詞合刻,陸氏以陶南村寫本付梓,獨稱完善即為祠堂本所從出。辛巳歲首合刻雙白詞集,此詞即尊用陸本而去其鐃歌琴曲,以意主刻詞,固非與陸異也?!苯缭~集,宋本可考者凡四種,即錢希武刻《白石道人歌曲》六卷本;《花庵詞選》本;南宋刊 《六十家詞》本;《直齋書錄解題》著錄之《白石詞》五卷本。錢希武與姜夔為世交,所刻或為姜夔手定。錢希武原刻今亡。今傳元陶宗儀鈔本系統(tǒng)的姜夔詞集,皆出于錢希武本。元至正十年,陶宗儀鈔寫于錢唐葉居仲處,為本集六卷,別集一卷。從這個陶鈔本出的,清時有乾隆二年江炳炎傳抄本、乾隆八年陸鐘輝刻本、乾隆十四年張奕樞刻本。然江、陸、張三本,字句往往不同。王鵬運《四印齋所刻詞》所據(jù)正是陸鐘輝本。
《山中白云詞》的底本是從端木采處所得的抄本?!端膸烊珪偰俊分休d:“炎詞世鮮完帙……康熙中錢塘龔翔麟始為傳寫授梓,后上海曹炳曾又為重刊?!笨芍?龔刻或曹刻都是較好的版本。但是在刻此詞時,王鵬運并沒有見到龔刻和曹刻。所以選擇了這一抄本,雖然疏漏不可避免,但就像王鵬云自己說的要讓大家先睹為快,于是校訂刊行。光緒十四年時,王鵬運又刊刻了《山中白云詞續(xù)補一卷》。因為《雙白詞》刻出后,以龔刻、曹刻為底本的《山中白云詞》也陸續(xù)出現(xiàn)。所以王鵬運發(fā)現(xiàn)了前刻的諸多疏漏不足之處,所以錄出前刻所缺的四十首編為續(xù)補。
(四)《淑玉詞》由王鵬運首刊于光緒七年。王鵬運以曾慥《樂府雅詞》所錄李清照詞二十三首為主,旁及宋人選本、說部所載,共輯得五十首。光緒十五年時為了與《斷腸詞》合刻,于該年重刊,重刊時增加了況周頤所輯的八首作為《補遺》。
(五)《花外集》即 《碧山樂府》的底本是鮑氏知不足齋刻本。因為《花外集》的傳本很少,而諸家選本也很少收錄,直到鮑氏《知不足齋叢書》刊本收詞 65首?!痘ㄍ饧稀分性疲骸啊队x歷代詩余》云:碧山樂府二卷,則此刻似非完書?!庇纱丝芍?王鵬運認為雖然鮑氏刻本并不是最完善的刻本,但是重加校訂之后付梓刊行,對王沂孫的詞的流傳也是有益的。
(六)《詞林正韻》是清代戈載所著,始刻于道光元年,四印齋于光緒七年四月重刻。
(七)《陽春集》據(jù)《汲古閣未刻詞》本刻。卷前有宋嘉佑三年陳世修序。據(jù)《直齋書錄解題》知,《陽春集》的宋刻本凡三:陳世修本;元豐中高郵崔公度(伯易)本(名《陽春錄》);南宋長沙《百家詞》本。但明清所傳,皆出陳世修本。如明吳訥刻《唐宋名賢百家詞》本,康熙時侯文燦刻《十名家詞》本等。王鵬運于光緒十五年以《汲古閣未刻詞》本所刻本,也是出于陳世修本。
(八)《東山寓聲樂府》的底本是《汲古閣未刻詞》中的《東山詞》。賀方回的詞,現(xiàn)在僅存兩個古本。其一為虞山瞿氏鐵琴銅劍樓所藏殘宋本《東山詞》上卷。此本曾在毛氏汲古閣,但沒有刻入《宋六十名家詞》。其二是勞權(quán)傳錄鮑廷博鈔本《賀方回詞》二卷。光緒十五年,王鵬運四印齋初刻賀方回詞,采用了《汲古閣未刻詞》中的《東山詞》,也就是殘宋本《東山詞》上卷。又將自己輯錄所得二十余首增入。
(九)《梅溪詞》的底本是毛晉《宋六十名家詞》本。跋語中王鵬運道:“其集毛氏叢刻外絕少單行,爰為讎校,付之劂氏?!?/p>
(十)《斷腸詞》的底本是毛氏汲古閣未刊本?!稊嗄c詞》就《紀略》所著原有十卷,至陳振孫《書錄解題》僅存一卷??梢姟稊嗄c詞》傳本甚少。況周頤的跋文中交待:“右校補汲古閣未刻本宋朱淑真《斷腸詞》一卷……此本得自吳縣許鶴巢前輩(玉瑑),與雜俎本互有異同,訂誤補遺,得詞三十一闋,鈔付手民書成,與四印齋《淑玉詞》合為一集,亦詞林快事云?!睆闹锌芍?王鵬運所依據(jù)的底本,得自吳縣許玉瑑,而許玉瑑則是自常熟翁大農(nóng)處所得。許玉瑑的《校補斷腸詞序》言之甚詳:“是本出自毛鈔,著錄甚富,兵燹以后散在市廛,輾轉(zhuǎn)為常熟翁大農(nóng)年丈所得。去冬假歸案頭,將乞幼霞補刊一二以存其舊,夔生乃欣賞不輟眠餐并忘,特任剞劂。”
(十一)《樂府指迷》的底本是明刻本?!稑犯该浴匪卧f本無傳,明時附刻于萬歷十一年陳耀文《花草粹編》卷首。明人刻書時是將玉田生的《詞源》下卷與陸友仁《詞旨》中引用此書的部分,摘取出來組合在一起的?!端膸烊珪嵋分刑岬剑骸霸税详戄o之詞旨,嘗引此書。然篇頁寥寥,不能成帙,故世無單行之本?!笨芍苌僖姷健稑犯该浴藩毩⒊蓵陌姹??!端膸烊珪嵋分兄赋觯骸按吮靖娇剃愐摹痘ú荽饩帯分?凡二十八條?!笨梢?王鵬運刻《樂府指迷》所用的底本與《四庫全書》采用的版本應(yīng)該皆源自于《花草粹編》。
(十二)《東山寓聲樂府補鈔》的底本是歸安陸氏皕宋樓所藏的王氏惠庵輯本。前面提到曾經(jīng)刻過賀鑄的《東山寓聲樂府》,而補鈔的出現(xiàn)是因為王鵬運發(fā)現(xiàn)了《東山寓聲樂府》的又一個版本,即歸安陸氏皕宋樓所藏的王氏惠庵輯本。前刻所依據(jù)的是《汲古閣未刻詞》本,即所謂亦園候氏本。兩個版本相比之下,王鵬運發(fā)現(xiàn)王氏編輯本多出百余首,于是鈔補錄出,編為《補鈔》一卷。
(十三)《南宋四名臣詞集》包括南宋趙鼎、李光、李綱、胡銓四家詞。王鵬運從況周頤處抄得趙鼎 《得全居士詞》、李綱 《梁溪詞》、胡銓 《澹庵詞》,又從李慈銘處得《李莊簡詞》。王鵬運原本打算合趙鼎、李綱、胡銓三家詞為《炎興三賢詞》,以其三人曾同朝為官,合為一集,便于后人知人論世。后李慈銘為補其先人李光《李莊簡詞》,合為四家,并易為《南宋四名臣詞》。參見李慈銘《與王鵬運書》:“先莊簡公諱光與忠定同朝至好,與趙忠簡同年后與胡忠簡同在海外往還甚密,集無刻本。弟于四庫書鈔得之,是從《永樂大典》掇拾而成,弟久擬付刊,因無善本可校,脫誤甚多,集中附詞十三闋。雖苦太少,然與三公真一家眷屬也。若并而刻之,名為《南宋四名臣詞》似較穩(wěn)妥。”
(十四)《天籟集》的底本是皕宋樓所藏的楊刻本。王鵬運從皕宋樓處鈔得此本。楊希洛從白樸遷居到六安的后人那里得到這本書,并請朱彝尊對此本進行了???之后才付梓。在朱彝尊為此書作的序中,對這一版本的描述及由來介紹得很詳細:“康熙庚辰八月之望,六安楊希洛氏千里造余,袖中出蘭谷《天籟集》,則仁父之詞也。前有王尚書子勉序,述仁父門世頗詳……后有洪武中國子助教江陰孫大雅序及安正儒學教諭松江曹安贊?!资嫌诿鞒跤晒檬脶懔?是集希洛得之于其裔孫駒。將刊行,屬余正其誤,乃析為二卷序其端。”
(十五)《蟻術(shù)詞選》的底本是知不足齋抄本。光緒庚寅十六年況周頤在廣州時得到這一抄本?!端膸烊珪偰俊吩疲汉嘭懰断佇g(shù)詞選》,世已無傳,又云:其詞世不多見,惟陶宗儀《輟耕錄》載所作沁園春二首,雋永清麗頗有可觀。蓋所長尤在于是,惜詞選今已久佚矣?!队x歷代詩余》載十二闋,明以來諸選本并僅載沁園春眉目二闋。現(xiàn)存的《蟻術(shù)詞選》多出自四印齋本。
(十六)《花間集》的底本是楊氏海源閣所藏的宋淳熙鄂州刻本?!盎ㄩg宋刻凡三本:一、紹興十八年晁謙之刻,八行十七字;一、淳熙鄂州刻,十行十七字……一、毛氏詞苑英華所據(jù)本,有陸游跋云是開禧元年刻,今不可見。”〔1〕王鵬運在刻《花間集》時,存有影寫的意思,對宋本的流傳是很好的做法。
王欣夫在《蛾術(shù)軒篋存善本書錄》中提到:“花間集傳世宋刻,以聊城楊氏海源閣舊藏十行十七字用淳熙十一、十二年冊子紙印本為最善本。”〔2〕在王欣夫看來,王鵬運所依據(jù)的底本正是最佳的善本。
(十七)《草堂詩余》的底本是天一閣藏明嘉靖本?!恫萏迷娪唷芬运卧~為主,兼收一小部分唐五代詞?!恫萏迷娪唷吩鲿r流行最盛。因此明時異本甚多。但是此書真本的流傳很少,一般的版本的疏漏訛奪在流傳過程中不斷出現(xiàn)。黃裳在《來燕榭書跋》中認為:“草堂詩余所獲凡五六本。嘉靖本有兩種,俱不全。”〔3〕可知王鵬運所依據(jù)的明嘉靖本并不是很好的版本,王鵬運自己也認識到這一問題,他在跋言中提到:“右草堂詩余二卷,明嘉靖戊戌刻本……此本抄自四明天一閣,分類編列與毛閔諸刻體例迥殊,始知以字數(shù)為次者,乃明人羼亂之本,非本然也。末附詞話,雖征引未能博洽,亦頗足資發(fā)明,惟題號凌雜注解蕪陋是其一病。以足征草堂真本且世少流傳,遂附入所刻詞中?!?/p>
(十八)《清真集及集外詞》的底本是元巾箱本。王鵬運對其版本有詳細考證。王鵬運跋云:“美成詞傳世者以汲古毛氏片玉詞為最著,遞仁和丁氏《西泠詞萃》所刻即汲古本。此本二卷,百二十七闋,為余家所藏,末有盟鷗主人志語,蓋明抄元本也。編次體例與片玉詞迥別,而調(diào)名字句亦多不同。陳振孫《書錄解題》云:清真集二卷后集一卷。又毛子晉《片玉詞》跋:《美成詞》一名《清真集》,一名《美成長短句》。皆不滿百闋,與此均不合?!?/p>
(十九)《明秀集》的底本是金元槧本。本有六卷,而所采用的金元槧本缺少四到六卷。雖缺三卷,但是已是當時很好的版本了,因為自元明時期以來,《明秀集》幾乎沒有傳本,諸家選集也很少收錄。道光甲申四年張蓉鏡抄得此書,在所作的跋言中對這一版本推崇備至:“元明以來久無傳本,此三卷陳君子準得之郡城周氏金源槧本,古色盎然,一時詫為奇秘。月霄以巨資倩名手影抄,行間小楷毫發(fā)不差。余更從愛日精廬假歸摹寫,精益求精,不覺青過于藍。惟其中堯恭等字,俱系金諱,刊板并缺末筆,今間為抄者添補,稍失本來面目耳。”
綜上所述,王鵬運在選擇底本時,總是選擇在當時的認知條件下所能接觸到的最大的范圍內(nèi)認為的最好的版本。有的書由于后來見到了更好的版本,他并不是視而不見選擇忽略,而是又重加校訂、增添補遺、補鈔等作為對前刻的補充。這是對所選底本的一種態(tài)度,也是刻書家都應(yīng)該具備的認真的學術(shù)態(tài)度。
選擇了較好的版本,進行了恰當?shù)男??《四印齋所刻詞》才能夠成就斐然??娷鯇O稱其“洵足使汲古遜其精,享帚輸其富者矣”,朱祖謀稱其“比于虞山毛氏、江都秦氏,角逐精富、猶實過之”,況周頤道:“所刻詞旁搜博采,精采絕倫,雖虞山毛氏弗逮也?!饼堄苌耙囊浴白赠i運以大詞人從事于此,而后詞家有??敝畬W,而后詞集有可讀之本”盛贊之?!?〕這些贊美之言雖有過譽之嫌,但也是對王鵬運的肯定。
《四印齋所刻詞》并非完美,也存在一些不足和缺點,比如對賀鑄詞的處理方面。但瑕不掩瑜,《四印齋所刻詞》在詞集的刊刻和對詞的流傳上都有重要影響。他將一些不常見的詞的版本刊刻出來,有利于這些少見的詞的流傳;還刊刻了一些名家的少見詞本,有利于對這些詞名家的研究。
文獻學家王叔岷說:“校書雖為愚事,而實治學之本也?!志湮凑?是非未定,惡足以言至論之旨哉?”王鵬運進行的??闭菫榱苏志?定是非。他在詞的校勘刊刻方面做出了較大貢獻,對后來的詞集的刊刻有很深的影響。
注釋
〔1〕〔3〕黃裳 .來燕謝書跋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105;193
〔2〕王欣夫.蛾術(shù)軒篋存善本書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354
〔4〕劉石.論《四印齋所刻詞》和《校輯宋金元人詞》,“二十世紀詞學研究史”階段成果之一
〔1〕黃裳.來燕謝書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5
〔2〕王欣夫.蛾術(shù)軒篋存善本書錄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12
〔3〕陳振孫 .直齋書錄解題.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7.12
〔4〕鄭振鐸.西諦書跋.北京:文物出版社,1998.12
〔5〕劉石 .論 《四印齋所刻詞》和《校輯宋金元人詞》.http://www.bjpopss.gov.cn/bjpssweb/
〔6〕白汝斌 .《東坡詞》版本源流略論 .黃河科技大學學報,1999(4)
〔7〕辛更儒 .《稼軒詞》版本源流再探索 .中國典籍與文化,2005(3)
〔8〕任德魁.朱淑真《斷腸詞》版本考述與作品辨?zhèn)?.文學遺產(chǎn),1998(1)
〔9〕夏承燾.白石詞版本考 .見(宋)姜夔著;夏承燾校注.姜白石詞編年箋校.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