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國斌,杜笑營
(通化師范學院 政法系,吉林 通化 134002)
(1)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救濟權有利于依法治校.依法治校就是要把學校的管理納入法制化管理的軌道.原教育部長陳至立同志在全國教育法制工作會議上的報告《全面推進依法治教,開創(chuàng)21世紀教育振興的新局面》中強調(diào)指出:“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基礎上,實現(xiàn)學校管理與運行機制的制度化、規(guī)范化,形成政府宏觀管理,學校依法按照章程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jiān)督的新格局”.我國先后制定了《教育法》、《高等教育法》、《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等一系列教育法律法規(guī),學校依照國家的這些法律法規(guī)及合理的校內(nèi)規(guī)章對學生進行管理.尊重和保障學生的權利,已經(jīng)成為依法治校的重要內(nèi)容和高校管理適應法治社會、實現(xiàn)教育現(xiàn)代化的重要標志.
(2)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救濟權有利于構建和諧校園.高校的和諧,就是要實現(xiàn)學校管理的法律化、民主化,使學生與學校之間建立一種平等、誠信、友好、和諧相處的關系.高校和諧是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重要組成部分.
隨著高校的發(fā)展,學生與學校之間的糾紛也時有發(fā)生.學生面對侵權,在學校不能公平公正的解決問題的情況下,也會采取訴訟手段.從以往的學生與學校之間的權利糾紛來看,對于學校可能面臨著敗訴的尷尬,即使不會敗訴也會影響學校的名譽;對于學生面臨的問題更多,無論是勝訴還是敗訴,都會影響學生的正常學業(yè),影響其今后的發(fā)展.賦予學生一定法律救濟權不僅可以降低解決矛盾的成本,也會減少因此帶給高校的負面影響,促進和諧校園的建設.
(3)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救濟權有利于保障學生的基本權利.在高校的管理中體現(xiàn)出的權利維護和實現(xiàn)則要求加強高校學生法律救濟權的真正實現(xiàn).根據(jù)法律保留原則,涉及對學生基本權利的處分的行為一定不能違背法律的規(guī)定,要保留司法審查的空間.如果排斥司法審查,處于弱勢一方的學生的合法權益的維護根本就無從談起.而讓高校學生了解與他們切身利益息息相關的法律知識,可以使他們成為監(jiān)督高校權力運作的主體,增強他們的權利責任意識.一旦發(fā)生高校不當管理行為侵害其重大權利時,能及時有效地尋求法律救濟,從而促進個體的順利成長.
(1)申訴制度不健全.我國《教育法》將憲法賦予公民的申訴權具體化,確立了學生申訴制度,給予學生實體權利以程序性的保障.2005年新頒布的《普通高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進一步明確了《教育法》規(guī)定的學生申訴制度.但是這些只是在原則上規(guī)定了學生的申訴權利,并未對學生申訴制度的一系列問題做出具體明確的規(guī)定.
首先,新《普通高等學校學生管理規(guī)定》對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的身份和地位、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人員組成和產(chǎn)生機制、各類組成人員的構成比例、教師代表和學生代表的資質(zhì)要求等方面都沒有做具體規(guī)定.現(xiàn)行立法對學生申訴委員會的規(guī)定是很粗糙的.其次,在學生申訴的受理范圍方面,我國《教育法》第四十二條規(guī)定,學生的申訴范圍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對學校給予的處分不服可提起申訴;二是對學校、教師侵犯其人身權、財產(chǎn)權等合法權益可提起申訴.而新《管理規(guī)定》第六十條規(guī)定“學校應當成立學生申訴處理委員會,受理學生對取消入學資格、退學處理或者違規(guī)、違紀處分的申訴”.從法理上說,作為下位法的新《管理規(guī)定》無權縮小《教育法》所規(guī)定的學生申訴范圍.從權利救濟實踐上說,排除在新《管理規(guī)定》第六十條之外的其他情形的申訴,沒有專門的機構受理,學生就有面臨欲訴無門的可能.再有,對學生申訴制度的規(guī)定過于原則化,缺乏操作性強的程序性規(guī)定,這些都影響了學生申訴制度的實效性.
(2)教育行政復議缺位.教育行政復議作為解決教育行政爭議的一種重要手段和有效方法已被社會公認.但教育行政復議的范圍一般限于行政部門對學校規(guī)范管理的監(jiān)督,很少涉及學校對學生的侵權問題.對于學校與學生之間的糾紛是否可進行行政復議的規(guī)定也不甚明確.從而使學生對教育行政復議的范圍、主體、程序、時限等了解較少,學生也就失去了一種合理合法的維護合法權利的有效途徑.
(3)學生訴訟困難.我國《教育法》規(guī)定學生對學校的侵權行為有權向法院提出訴訟.但訴訟請求和立案審理并不像他們想象的那樣順利.合肥某學院一學生為討回“受教育權”經(jīng)歷了三年,五次訴訟被駁回,終于在2002年12月,在幾名北京律師的建議下,第六次訴訟,法院才受理.又如,重慶某學院女大學生因懷孕被開出,訴至法院,法院以法律沒有規(guī)定,此案不屬于法院管轄為由駁回訴訟.由此可見,學生的訴訟還存在著相當?shù)睦щy.必須破除人為阻礙因素和降低權利高壓,才能保證學生的訴訟順利進行.
(1)完善教育申訴制度.教育申訴是高等學校學生紀律處分糾紛的內(nèi)部解決渠道.制定《學生申訴條例》,完善高校學生的教育申訴制度,應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第一,建立申訴專門機構.各級高校的教育行政主管機關應盡快建立教育行政申訴機構,高校盡快建立校內(nèi)申訴機構.第二,明確申訴案件的管轄范圍.如果高校學生對高校做出的紀律處分不服或因高校侵犯其人身權、財產(chǎn)權、受教育權等合法權益提起申訴,高校是被申訴的對象,受理申訴機構應是教育行政申訴機構;如果高校學生因教師侵犯其合法權益提出的申訴,教師為被申訴人,受理申訴機構應是校內(nèi)申訴機構.第三,組織教育申訴聽證會.通過申訴聽證會,保證申訴處理的公平、公正、公開,保障高校學生進行申訴過程中應有的知情權、申辯權等各項權利.第四,制定規(guī)范的申訴程序,申訴程序應包括申請、受理、調(diào)查、決定等四步驟.
(2)擴大行政復議的范圍.行政復議就是指學生對學校侵犯其權益后的處理結果不服,可在法律規(guī)定的期限內(nèi)向上一級教育機關申請重新審查.教育行政復議對于提高教育行政管理的水平和效率,發(fā)揮上一級行政機關對下一級行政機關的層級監(jiān)督作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地保護學生的權益,國家要對教育行政復議的復議內(nèi)容、處理程序、受理部門、受理時限、處理結果等作出明確規(guī)定,教育行政部門必須充分履行行政復議職責,遵循公正、合法、及時、準確等原則,嚴格按照法律規(guī)定的職責權限,對學生申請復議的具體行政行為進行審查,判明其是否合理、合法,對處理結果要清楚明了,即堅持、改變或撤銷原處理結果.教育行政復議有利于簡化糾紛解決程序,降低爭議的解決成本,是一條法律賦予的權利救濟途徑.
(3)明確訴訟的具體程序.在現(xiàn)實訴訟中,訴訟救濟是以確立訴權為前提,所謂訴權,是為請求人民法院對爭議做出裁決,以保護當事人權利的基本權能.目前理論界認為司法可以干預高校的范疇有:入學、轉學、退學、畢業(yè)、學位授予、勒令退學、開除學籍、社會活動等.因此,法律部門必須明確大學自主管理范疇和司法能夠干預的范疇,同時也要明確司法受理部門、具體審查程序、處理時限、最后結果等,并要以法律的形式予以確立下來.只有將高校管理的司法審查范圍及其學生的權利救濟在立法上做出明確規(guī)定,教育行政訴訟才能對學生權利救濟予以最徹底、最權威的保障.
參考文獻:
[1]申素平.中國公立高等學校法律地位研究[D].北京師范大學教育系,2001.
[2]郭蘭英.高等學校學生權利救濟[J].湘潭大學社會科學學報,2003(06).
[3]尹曉敏.高校學生申訴制度研究[J].高教探索,2004(04).
[4]劉藝.對高校學生申訴制度的解讀與思考[J]高教發(fā)展與評估,2006(05).
[5]龔向和.受教育權論[M].北京:中國人民公安大學出版社,2004.
[6]姜明安.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