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威
(鄭州鐵路局 濟源車務段,河南 濟源 454650)
濟源車務段地處侯月、焦柳兩大干線交匯處,擔負著 252.6 km 晉煤外運通道侯月線的運營管理任務。自2004年侯月煤運通道擴能改造以來,侯月全線運量從 2005 年初的 5 000 萬 t 增至 2009 年的 19 300 萬 t,以年均 57.2% 的速度大幅遞增,已遠遠超出侯月線年 6 000萬 t 的原設計能力。面對擴能改造施工任務繁重、貨物運量持續(xù)高位激增、運營管理難度不斷增大的情況,為保證安全有序地實現高效運營,濟源車務段在深化內涵挖潛、提高運營效能方面進行了有益探索和實踐。
侯月鐵路西起山西省侯馬市,橫跨晉、豫兩省,東端在月山編組站與焦柳線相連,貫通至出??谌照崭郏俏髅簴|運的南部重要通道,承擔晉中、呂梁、臨汾地區(qū)和晉東南陽城礦區(qū),以及晉城礦區(qū)供應華東、中南地區(qū)的煤運任務。由于侯月鐵路原設計能力不足,服務區(qū)范圍內許多企業(yè)長期受運輸能力限制,不得不以運定產,地方經濟發(fā)展受到制約。為適應國民經濟發(fā)展、服務西部大開發(fā)戰(zhàn)略,國家提出對侯月線進行擴能改造,建設煤運億噸通道。
按照侯月線挖潛擴能的總體要求,濟源車務段結合運營管理實際,確定了實施內涵挖潛提高效能的主導思路,即以系統(tǒng)論為統(tǒng)籌,運用運籌學原理,將億噸煤運通道施工改造、運營調度、管理團隊建設、現場作業(yè)安全控制等作為一項系統(tǒng)工程,科學組織、優(yōu)化管理、統(tǒng)籌兼顧,保質保量完成億噸煤運通道建設與運營任務,最終實現提高侯月億噸煤運通道運輸能力和運營效率的目標。
(1)提高決策層面領導力。通過提高學習能力、溝通能力、協作能力、決策能力,更新知識結構,開闊管理視野,凝聚集體合力,做到工作上互相補位、生活上互相關心、人格上互相尊重、分工上互相支持、大事上互相提醒、小事上互相理解,提高團隊整體領導力。
(2)提高操作層面獨立作戰(zhàn)能力。為克服由于中間站遠離段機關而可能產生的管理不到位現象,實行中層干部“目標管理、責任落實、定期考核、能上能下”制度,引入競爭機制,對中層管理人員全面實行“競聘制”和“淘汰制”, 并借鑒領導干部后備管理模式,建立后備管理團隊,靠機制打造中間站的獨立作戰(zhàn)能力。
(3)提高管理層面執(zhí)行力。提出“專業(yè)負責就是專職負責、專職水平就是最高水平”的管理思想,倡導“做善管型人才、干一流化業(yè)績”,全面實施“素質達標、持續(xù)提升、末尾淘汰、能進能出”管理。通過素質考核、月度考核、追蹤考核,構建全方位、多層面考核網絡,著力提升管理人員素質,強化執(zhí)行力。
(1)強化班組自我管理效能,提高自控能力。針對管理跨度加大、管理縱深延伸現狀,出臺《濟源車務段創(chuàng)建自控型班組考核管理辦法》,采取段、站、班組“三級聯創(chuàng)”模式,以突出自我管理能力和應急處理能力為重點,通過安全生產、運輸任務、業(yè)務能力、政治素質等指標,對班組進行全方位考核,動態(tài)評選命名自控型班組、達標班組、未達標班組,激勵班組自覺主動保安全、保暢通、保運輸任務完成。
(2)發(fā)揮班組長核心作用,提高組織能力。一方面吸納班組長參與企業(yè)管理,落實班組長責權利。在強調班組長必須認真履行崗位職責的同時,大力支持班組長行使崗位權力,同時加大對班組長的利益傾斜。另一方面提供管理載體,制訂《班組長工作手冊》作為班組長實施管理的有效載體,通過認真填寫手冊,不斷反思問題、改進管理,提高班組長的管理能力。
(3)強化職工培訓,提高全員素質。一是加強安全培訓,提高各類人員的安全意識、安全技術水平和處理各類突發(fā)故障的能力。二是開展技術比武。打破以往“尖子賽”的做法,定期舉行各類技能大賽,實行班組全員競技,有效地提高全體職工隊伍的素質。三是推行競爭上崗。濟源車務段完善落實全員競爭上崗機制和空缺崗位公開競爭機制,積極營造“熱站熱崗靠競爭,競爭取勝靠素質”的氛圍。
(4)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侯月線擴能增運后,為提高侯月線作業(yè)能力,優(yōu)化人力資源配置,從既有的焦柳線 16 個車站挖潛 44 人,調劑 45 人,向侯月線各站補充急需的各工種人員,保證了擴能增運工作的順利進行。
(1)提高鐵路專用線裝車能力。積極協調專用線產權單位,對侯月線輻射范圍內的寺河礦專用線、永紅集運站專用線、陽城煤炭集運站專用線、盤谷寺煤礦專用線等進行改造,增加線路長度、調整線路間距、擴大貨坪面積、提高囤煤數量,使上述鐵路專用線改造后,都具備了 5 000 t 大列裝車能力,管內 5 000 t 大列裝車點由 4 個增至 11 個。
(2)提高線路站場配套能力。配合工務、電務、供電等設備部門,對站場、線路、信號、牽引供電設備等進行改造,提供切實可行的改造施工方案,使相互之間能力配套,進一步提高了站場運輸能力。
(3)提高車站調車能力。協調上級及機務部門,優(yōu)化調車機車配置。在嘉峰、濟源等裝車大站,增加專門固定調機;在陽城—盤谷寺、沁陽—蓮東作業(yè)繁忙區(qū)段,增加專門區(qū)段調機,使侯月線各車站調車作業(yè)能力顯著提高。
(4)加強施工中的運輸組織。運用運籌學原理,以保障運輸暢通為根本目標,通過實施“全員上崗、及時給點、零分開車、一點一案、三單操作、規(guī)章武裝、現場把關、綜合利用”32 字施工管理法,統(tǒng)籌施工與運輸的關系、各施工單位的關系、施工與安全的關系,優(yōu)化運輸施工方案,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克服運量增長過猛和站場線路施工滯后、點線能力不配套、列車等線保留較多等困難,最大限度地提高運輸施工效率和質量,保證了億噸通道“黃金線”的運營效率。
(1)提高貨運組織效率。一是盯緊大戶穩(wěn)貨源。認真落實大客戶戰(zhàn)略,保持與貨主的緊密聯系,重點做好寺河礦和晉城煤運分公司等裝車大戶的需求分析和配合服務工作。二是公鐵競爭搶貨源。派出營銷人員對經過車務段管內濟陽公路、昌平公路、207 國道上的運煤汽車進行調查統(tǒng)計,對經過公路運輸的煤炭運量進行了詳細的貨源信息普查,并向用煤單位宣傳鐵路運輸的優(yōu)越性,這一措施彌補鐵路運量超過 50萬 t。三是全員營銷攬貨源。侯月線各站主動拓展營銷區(qū)域,深入縱深輻射區(qū)拉貨主、攬貨源,焦柳線各站主動宣傳侯月線煤質、價格、運輸優(yōu)勢,動員貨主到侯月線采購發(fā)運煤炭,提高貨運組織效率。
(2)提高裝卸作業(yè)效率。一是按照作業(yè)流程和作業(yè)標準,加強運轉、貨運、裝卸、專用線的工作銜接,實行平行作業(yè),加快作業(yè)流程;二是嚴格按規(guī)定核收貨車延期使用費,督導專用線提高作業(yè)效率;三是加強崗位練兵,提高業(yè)務技能,嚴格作業(yè)標準,強化質量考核,確保裝載量在允許范圍之內,提高裝載達標率,大力減少超載卸車復衡車數。
(3)提高行車組織效率。一是加強零星車流組織。每日 8:00、20:00 收集各站存車,向列車調度員提出各站零星車流掛運安排的建議并及時通知車站。線內編開摘掛、小運轉列車時,值班室統(tǒng)計計劃編組情況和預計開車時間,根據途中各站情況,向列車調度員提出為下站留軸的建議并通知始發(fā)站。二是加強站區(qū)聯勞協作。搞好站區(qū)各工種聯勞協作,確保各個作業(yè)環(huán)節(jié)緊密銜接、快速有序。三是加快列車中轉。中間站承擔起部分直通、區(qū)段列車進行改編、折角、換掛作業(yè),加快列車中轉,減少滯留堵塞。四是段內挖潛,為嘉峰、陽城、盤谷寺、蓮東、沁陽等主要車站配備雙助理值班員,壓縮列車試風和補機摘掛時間。
(1)鍛造了高素質的團隊。通過內涵挖潛提高效能的實踐,提高了決策層的領導力、操作層的獨立作戰(zhàn)力、管理層的執(zhí)行力、班組及職工的安全自控能力,造就了一支敢打硬仗、善打硬仗的職工隊伍,創(chuàng)造了既有鐵路快速擴能、高效運營管理新方法,提升了濟源車務段團隊的整體管理水平。
(2)提高了億噸煤運通道的運營效率。通過內涵挖潛,侯月線未增新線、人員未大規(guī)模增配的前提下,自 2005 年起,實現貨運量以年均 57.2% 的速度大幅遞增,達到了建設億噸煤運通道的預期,保持了高效率運營。
(3)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侯月線總投資 75 億元,設計年運輸能力 6 000萬t,通過挖潛擴能增運后,實現了運量翻番,這是鐵路通過內涵式挖潛擴能,緩解煤炭運輸瓶頸的重要舉措,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煤炭運輸緊張的局面,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