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紋華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清末民初嶺南大儒簡朝亮研究述評
張紋華
(華南師范大學 文學院,廣東 廣州 510006)
簡朝亮是嶺南著名經學家、教育家、文學家。他與康有為同為“九江學派”核心人物,然百年來簡氏之名終為康所掩。2008年10月,“簡朝亮學術研討會”在廣東順德召開,使簡氏著述與版本、生平與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等研究取得較大突破。然對簡氏研究還須在著述整理出版、深化細化研究方面下功夫。
簡朝亮;著述與版本;生平與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幾點設想
簡朝亮(1851-1933),字季紀,號竹居,廣東順德簡岸鄉(xiāng)人,人稱“簡岸先生”,清末民初嶺南著名經學家、教育家、文學家。簡朝亮、康有為同為“九江學派”的核心人物,然百年來簡氏之名終為康有為所掩。簡朝亮一生著述頗豐,但百年來簡氏著述多未經系統(tǒng)整理,這嚴重制約了簡氏研究的順利開展。筆者主要從著述與版本、生平與思想、文學創(chuàng)作三方面對簡朝亮研究作一述評,并提出未來推進簡氏研究的幾點設想。
簡朝亮的著述主要由兩部分組成:一是專著,二是編纂。其著述多為廣東各地方文獻館收藏。
(一)簡朝亮專著版本
簡朝亮專著約有11種:《禮記子思子言鄭注補正》4卷、《尚書集注述疏》35卷、《讀書堂集》13卷附首1卷注3卷、《讀書堂集續(xù)二集》2卷、《孝經集注述疏》1卷附《讀書堂答問》1卷、《酌加畢氏續(xù)資治通鑒論》8卷、《論語集注補正述疏》10卷附《讀書堂答問》1卷、《讀書堂明詩》4卷、《毛詩說習傳》、《述十三經大義》、《松桂堂集》(第1、2輯)。此外,還撰有《清故進士陶子政墓志銘》(國家圖書館藏有民國8年刻本)。其中《讀書堂集續(xù)二集》、《述十三經大義》、《松桂堂集》均僅有一種版本,即分別為民國刻本、手抄本(1冊)和香港李巽仿等編1985年本(1冊),現(xiàn)分別藏于香港大學圖書館、廣東省立中山圖書館和中山大學圖書館。余下8種專著均有多種版本。
(二)簡朝亮編纂圖書版本
簡朝亮編纂書籍主要有9種:《所托山房詩集》4卷、《朱九江先生講學記》、《朱九江先生集》10卷、《朱九江先生年譜》、《讀書堂答問》、《粵東簡氏大同譜》13卷、《順德簡岸簡氏家譜》5卷、《簡氏家譜》(順德)、《朱九江先生傳》。其中《所托山房詩集》、《簡氏家譜》均有1個版本,分別為清光緒十八年(1892)刊本、民國17年(1928)鉛印本?!端猩椒吭娂番F(xiàn)藏廣東省圖書館(4卷)、香港中文大學圖書館(首3卷)?!逗喪霞易V》現(xiàn)藏廣東省圖,2冊。余7種均有多個版本。
(一)簡朝亮生平研究
簡氏研究主要經歷文獻奠基、門人與友人憶述、后學研究三個階段。1934年門人刊印的《簡朝亮年譜》[1]奠定了簡氏生平研究的文獻基礎,重點勾勒了簡朝亮的學術脈絡與醇儒形象。如簡朝亮7歲始學《孝經》,15歲誦七經,43歲始遍治群經,先后著有《尚書集注述疏》、《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孝經集注述疏》、《酌加畢氏續(xù)資治通鑒論》等。又如簡朝亮41歲時,樊學使以“究心學術,志潔行端,篤實沈潛,澹于榮利,為庠序中不可多得之士”奏聞朝廷,但簡氏以疾未赴訓導一職,后于56歲、65歲、66歲時,先后卻去禮學館顧問、袁世凱派人南下之邀、清史館顧問。同時,父親去世守孝三年,清朝覆亡后不做生日,驚聞廢經的無奈與憂憤等,無不顯示一位被時代推向邊緣的中國近代知識分子對傳統(tǒng)文化的眷戀與固守。后來的《順德縣志》[2]、《廣州市志》[3]、《中國近現(xiàn)代人名大辭典》[4]、《廣東歷史人物辭典》[5]、《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6]、《中國文學家大辭典》[7]等凡關于簡朝亮的介紹均以《簡朝亮年譜》為參照。
門人、友人憶述之文,是簡朝亮生平研究的又一積淀。如任元熙的《同門公祭簡竹居先生文》、《清徵士簡竹居先生事略》[8]、簡又文的《悼竹居夫子》[9]、《追懷簡竹居夫子》[10]、吳宓的《悼簡竹居先生》[11]、古直的《簡竹居先生挽詩》[12]、方孝岳的《聞簡竹居先生下世作》[13]、李滄萍的《簡竹居先生挽詞》[14]等均烙下簡朝亮不騖聲聞、篤于學術的高潔個性。尤其是簡又文的《追懷簡竹居夫子》,既留下一位學者對初入門弟子親切和藹教誨的形象,又以名人評價彰顯簡氏的學術個性,如梁均默以“經師難得更人師,真善原應永弗離。一脈禮山傳圣教,千歌道統(tǒng)見長垂”稱譽簡朝亮。
2008年10月9日,“簡朝亮學術研討會”在順德北滘舉行。此乃國內第一次對這位低調沉實、學高思深、品潔行端、桃李滿園的學問家和教育家進行全方位、深層次理論探討與學術研究的會議。提交會議的諸多成果揭開了簡朝亮生平研究的重要一頁。譬如《濁世剩儒真——簡朝亮傳略》[15]、《竹居先生在故里》[16]、《居家憂國的簡朝亮》[17]、《簡朝亮梁鼎芬交往述略》[18]等不僅在論述層面上有突破,而且能抓住簡氏思想的某一方面進行深挖,從不同層面彰顯了簡朝亮的鮮明個性。這主要表現(xiàn)在三方面:一是梳理、勾畫出簡朝亮少年苦讀、六試不第,以執(zhí)教、著述終老的學者生涯,以生動的史實真實反映了在近代中國學術思潮、政治形勢急劇變動的社會背景下一位醇儒之形象。二是透過簡朝亮竹林苦讀、執(zhí)教簡岸的獨特歲月,展現(xiàn)出簡岸鄉(xiāng)土、簡氏祖輩對簡朝亮個性、學養(yǎng)的鑄造。三是揭示了面對時危世艱簡朝亮悲天憫人的夫子情懷與對頹敗時局的強烈不滿。
(二)簡朝亮學術思想研究
兼容并取、破漢學宋學之門戶、歸依孔學是朱次琦學術思想的主要特征。簡朝亮一生以著述實踐朱氏學說,關于這一點,學術界早有定論。如錢基博在《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中,認為簡朝亮“堅苦篤實,一慕其師,所注《論語》、《尚書》,折衷漢宋而抉其粹,最為次琦高弟”[19]。
“簡朝亮學術研討會”不僅揭開了簡氏生平研究的重要一頁,而且標志著簡氏學術思想研究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其中林子雄的《簡朝亮的經學生涯》[20]、周正慶的《晚清嶺南大儒簡朝亮學術思想研究》[21]兩文對簡朝亮的學術思想作了比較系統(tǒng)的探究。林文的重要價值在于對簡氏6本著作——《尚書集注述疏》、《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孝經集注述疏》、《禮記子思子言鄭注補正》、《毛詩說習傳》、《酌加畢氏續(xù)資治通鑒論》的主要內容與館藏情況作了較為詳細的闡述;周文則首度較為全面地論述了簡朝亮的學術思想,即“以著述張揚孔道之思想”、“兼容百家,自成一家的學術風格”及“固守師道,通經致用的學術理念”,奠定了簡氏學術思想研究的理論基礎。
《論語集注補正述疏》是簡朝亮的重要著作之一。著名學者錢穆、徐復觀二人均認為《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勝于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關于這一評價,筆者以為尚屬公允。譚步云的《〈論語集注補正述疏〉訓詁上的貢獻》[22]初步從訓詁學方面探討簡著,認為簡著具有“深入淺出,博采眾長”、“別引異文,以得確解”、“撰述嚴謹,精具規(guī)?!?、“注音語法,亦有發(fā)明”等重要價值。2007年北京圖書館出版《論語集注補正述疏》,這是簡朝亮首本獨立出版的著作,為簡氏學術思想研究的順利開展創(chuàng)造了良好條件。
譜學思想是簡朝亮經學思想的又一重要內容。喬玉紅的《從〈粵東簡氏大同譜〉看簡朝亮的女性觀》[23]專門探究簡朝亮在編纂族譜時體現(xiàn)的女性觀,認為簡有“對節(jié)烈觀念的執(zhí)著”、“對未嫁守貞的贊許”、“對女子讀書的重視”、“對參與社會活動的支持”等女性觀,同時認為簡氏女性觀對嶺南地區(qū)的學術繁榮和社會風氣具有重要影響。
(一)簡朝亮詩文評點
《讀書堂集》是簡朝亮的詩文集。門人梁應揚的《讀書堂集注》首次對簡氏詩文進行評點,但張舜徽在《清人文集別錄》中懷疑梁注是簡氏自為之:“在此別集中,自創(chuàng)一體,與朝亮所撰《尚書集注述疏》、《孝經集注述疏》,自注自疏之例正同,疑是集之注,亦朝亮自為之,而托名于門人者也?!盵24]陳衍的《石遺室詩話》卷24錄簡朝亮4首詩作——《客館邑中曾氏草堂》、《送友人北上》、《韓文公釣魚臺》、《寄酬梁大鼎芬五首》,但陳衍僅有“竹居五首絕句中有本事非能盡悉,晤節(jié)奄當詳詢之”[25],對簡氏詩作無一評說。張舜徽認為:“是集卷一以《朱九江先生講學記》、《朱九江先生講學記書后》二篇冠其端,即綜錄師說,明其學之所自出。繼以《病言》三十七條,則朝亮論學論治之要悉在焉,故此數(shù)篇,乃全集之綱領,亦簡氏之學案也?!盵24]張氏所論實是精當,但未能對簡的文學創(chuàng)作作出重要評點?!稁X南歷代詩選》引用門人梁應揚在《讀書堂集注》的批語,認為《甲午風孟冬》是簡氏詩歌中“最經意之作”。
(二)簡朝亮詩文研究
1939年佟紹弼連續(xù)在《大風》上發(fā)表題為《近代文苑評述:文第一,康有為簡朝亮》[26]的連載文章,是目前可見較早論述簡朝亮文學創(chuàng)作的論文。作者將康、簡二人對照,比較粗線條地開啟了簡氏文學研究。至2009年岑麗華的《從詩歌分析簡朝亮的思想性格》[27]、陳恩維的《論嶺南近代愛國詩人簡朝亮詩中的時務及其文化抉擇》[28]對簡氏詩作進行了探究,標志簡朝亮詩歌研究進入一個嶄新階段。岑文認為憂國憂民、治經守道是簡朝亮的詩人性情,其詩作也體現(xiàn)這一特點。陳文指出簡氏詩作主要反映了民生疾苦、反思中西沖突、重振世道人心和捍衛(wèi)中華文化本位等內容,具有“酌經史文言而濟當時”的重要價值。
《讀書草堂明詩》是簡朝亮的詩歌理論著作。蔣寅在《清詩話考:民國卷》指出:“然征引評論皆隨意為之,或有或無,漫無宗旨,漫無義例。又,此書已作于近世,而議論尚治陳說,亦嬋迂腐?!睂Υ?程中山的《論簡朝亮〈讀書草堂明詩〉》[29]提出針鋒相對的觀點,認為《讀書草堂明詩》體例鮮明,古詩律詩參半,體雖各分,義實相連。同時詳細論述了簡氏詩歌理論,即“別裁偽體親風雅——儒家詩學觀”、“轉益多師是汝師”、“清詞麗句必為鄰——推許清雋秀麗之詩風”與“不薄今人愛古人——表彰氣節(jié),關注時艱”。
截至目前,學界對簡朝亮的研究還很不深入,今后應從以下方面入手,深化細化簡氏研究:
首先,要做好簡朝亮著述的整理、出版工作。簡朝亮著述僅《朱九江先生集》、《論語集注補正述疏》、《粵東簡氏大同譜》、《順德簡岸簡氏家譜》獨立刊印出版,《讀書堂集》、《讀書草堂明詩》、《簡朝亮年譜》等簡氏重要文獻至今未經系統(tǒng)整理、出版,這嚴重影響著簡朝亮研究的順利開展。簡朝亮存世著述多為廣東各地方文獻館藏書,因此簡氏著述的順利刊行有賴廣東地方政府尤其是順德區(qū)政府的大力支持。簡朝亮著述的整理與出版,可將百年來簡氏研究成果匯入其中。譬如出版《簡朝亮年譜》時,可將何廣棪的《最近發(fā)現(xiàn)之簡朝亮先生資料》[30]、習之的《簡朝亮在陽山》[31]、梁九勝的《讀書山堂與簡朝亮》[32]等研究成果附于其后。
其次,要注重文本細讀,解決簡朝亮研究的基礎性問題。譬如關于簡朝亮的生年有兩種不同的說法——1851年,1852年,學界對此必須作出探究;又如《清詩紀事》稱簡朝亮“字竹居,廣東南海人”[33],北京圖書館版《論語集注補正述疏》序言中稱“朱九江講學于順德禮山草堂”,都出現(xiàn)了常識性錯誤,對類似錯誤應該引起足夠重視;再如簡朝亮執(zhí)教簡岸、陽山均達10年之久,僅有簡氏、黃節(jié)、鄧方等若干詩作及《陽山縣文史資料》的零星記載,這為簡氏生平研究的深入帶來相當困難,如何在其詩文作品細讀中準確勾勒出簡氏這20年的人生軌跡,是探究簡朝亮教育思想的必需功課。
最后,要開展扎實的工作,實現(xiàn)簡朝亮專書研究的重大突破。簡朝亮著述約20種,多為儒家經典述疏,近年來普受學術界關注。不過,要對這些述疏專著進行深入研究,研究者除必須具備相當?shù)膶W術功底外,更重要的是必須有扎實的研究精神。簡氏專書研究,多始于文字考訂與斷句,如《讀書堂集》、《讀書草堂明詩》、《粵東簡氏大同譜》等,疏通文義后,研究者必須對相關經典的千年發(fā)展史有比較清晰的了解,在比較聯(lián)系的研閱中,精當把握簡氏著述的學術價值。譬如,將簡朝亮的《論語集注補正述疏》與朱熹的《論語集注》、劉寶楠的《論語正義》進行比較研究,不僅能凸顯簡氏的學術思想特點,而且能客觀、準確地判斷簡著的學術地位??梢姾喅翆芯康娜魏芜M展,都將是研究者殫精竭慮、以整個身心投入的過程。
2004年,《嶺南學術百家》[34]以馮暉的《簡朝亮》一文將簡氏列入“嶺南學術百家”之列,然馮文對簡朝亮人生、學術與文學創(chuàng)作的述評均很不到位。由此可見,要想確立簡朝亮在南粵學術史上的重要地位,使這位生活貧寒、著述豐實的嶺南醇儒終可名立嶺南史冊,必須強化對簡氏人生、著述的全面研究與深入挖掘。
[1]讀書堂門人.簡朝亮年譜[M].刻本.1934.
[2]順德市地方志編纂委員.順德縣志[M].北京:中華書局,1996:1216.
[3]廣州市地方志編纂委員.廣州市志[M].廣州:廣州出版社,1996:180.
[4]李盛平.中國近現(xiàn)代人名大辭典[M].北京: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89:709.
[5]管林.廣東歷史人物辭典[M].廣州:廣東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791.
[6]陳玉堂.中國近現(xiàn)代人物名號大辭典[M].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1993:923.
[7]錢仲聯(lián)等.中國文學家大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2000:1364.
[8]任元熙.同門公祭簡竹居先生文、清徵士簡竹居先生事略[C]//許衍董.廣東文征續(xù)編:第一冊.廣東文征編印委員會內部印制本.1986:633.
[9]郁達夫,等.半日游程[M].上海:良友圖書印刷公司,1935:59.
[10]簡又文.追懷簡竹居夫子[C]//許衍董.廣東文征續(xù)編:第三冊.廣東文征編印委員會內部印制本. 1986:567.
[11]吳宓.悼簡竹居先生[N].大公報·文學副刊,1933 -10-13。
[12]古直.簡竹居先生挽詩[J].文學雜志(廣州), 1933(6):5-6.
[13]方孝岳.聞簡竹居先生下世作[J].文學雜志(廣州),1933(6):6.
[14]李滄萍.簡竹居先生挽詞[J].文學雜志(廣州), 1933(6):7-8.
[15]陳澤泓.濁世剩儒真——簡朝亮傳略[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1-7.
[16]蘇禹.竹居先生在故里[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
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8-13.. [17]劉正剛.居家憂國的簡朝亮[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
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4-19.
[18]李吉奎.簡朝亮梁鼎芬交往述略[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 37-40.
[19]錢基博.現(xiàn)代中國文學史[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4:243.
[20]林子雄.簡朝亮的經學生涯[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20-26.
[21]周正慶.晚清嶺南大儒簡朝亮學術思想研究[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41-45.
[22]譚步云.《論語集注補正述疏》訓詁上的貢獻[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82-88.
[23]喬玉紅.從《粵東簡氏大同譜》看簡朝亮的女性觀[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2008:110-115.
[24]張舜徽.清人文集別錄[M].北京:中華書局, 1980:585.
[25]張寅彭.民國詩話叢編(一)[M].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326.
[26]佟紹弼.近代文苑評述:文第一,康有為簡朝亮[J].大風(香港),1939(35):2-3,(36):11-13,(37)5-7.
[27]岑麗華.從詩歌分析簡朝亮的思想性格[J].順德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9(1):6-11.
[28]陳恩維.論嶺南近代愛國詩人簡朝亮詩中的時務及其文化抉擇[J].廣州大學學報,2009(3):3-8.
[29]程中山.論簡朝亮《讀書草堂明詩》[C]//廣東省順德北滘鎮(zhèn)人民政府.簡朝亮學術研討會論文集. 2008:99-109.
[30]何廣棪.最近發(fā)現(xiàn)之簡朝亮先生資料[J].廣東文獻,1978(1):33-34.
[31]習之.簡朝亮在陽山[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陽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陽山文史資料, 1986:43.
[32]梁九勝.讀書山堂與簡朝亮[C]//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陽山縣委員會文史資料編輯委員會.陽山文史資料,1988:42.
[33]錢仲聯(lián).清詩紀事[M].南京:鳳凰出版社,2004: 3688.
[34]毛慶耆.嶺南學術百家[M].廣州:廣東人民出版社,2004:738.
[責任編輯 朱 濤]
K256
:A
:1009-1513(2010)03-0025-04
2010-05-03
張紋華(1974—)女,廣東南海人,博士研究生,主要從事近代嶺南文學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