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免费av电影一区二区三区,日韩爱爱视频,51精品视频一区二区三区,91视频爱爱,日韩欧美在线播放视频,中文字幕少妇AV,亚洲电影中文字幕,久久久久亚洲av成人网址,久久综合视频网站,国产在线不卡免费播放

        ?

        明代藩王繼承中的特恩現(xiàn)象

        2010-03-20 16:03:18
        溫州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 2010年3期
        關(guān)鍵詞:藩王祖訓宗室

        袁 斌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明代藩王繼承中的特恩現(xiàn)象

        袁 斌

        (西北師范大學文史學院,甘肅蘭州 730070)

        隨著藩王絕嗣等問題的出現(xiàn),明代統(tǒng)治者以特恩的方式予以解決。但特恩藩王數(shù)量的激增導致明代宗室危機日益嚴重。嘉靖、隆慶和萬歷時期王室試圖通過完善藩王繼承制度來杜絕特恩。盡管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特恩的發(fā)展,但制度的根本缺陷使特恩現(xiàn)象始終成為明代宗室的一大弊端。

        藩王;特恩;繼承制度

        特恩現(xiàn)象是明代宗藩體制下衍生出的特殊產(chǎn)物。由其引發(fā)的濫封、冒封問題成為明代宗室弊端的重要內(nèi)容。研究特恩現(xiàn)象是全面認識、了解明代藩王繼承制度的一個重要途徑。

        一、藩王繼承制度的確立和特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

        明代宗藩制度奠定于明太祖時期。洪武三年(1370年)夏四月,朱元璋初定封建諸王之制,“冊封諸皇子為王”[1]1000。此后,又經(jīng)過洪武十一年(1378年)、洪武二十四年(1391年)的兩次分封,朱元璋共有24個兒子被封為親王,1個重孫被封為郡王。洪武二十八年(1395年),朱元璋又以《皇明祖訓》的形式,正式確立了明代宗室的分封制。明代宗室分封主要依據(jù)其具有的血緣關(guān)系和所處的宗室地位,也就是說,其封爵的高低大致上在其出生前就已經(jīng)確立。明代皇室的儲君制度規(guī)定:“惟帝王之子,居嫡長者,必正儲位”[1]1000,即確立了“有嫡立嫡、無嫡立長”的繼嗣原則。同樣,明代藩王的繼承制度也基本依照這一原則執(zhí)行。

        當然,藩王會出現(xiàn)一些無法繼承的特殊情況,即藩王因無子嗣而造成無承嗣者。直接的后果就是該藩被除封。根據(jù)對《明史·諸王世表》的統(tǒng)計,有明一代因絕嗣而被除封的藩王共有221位,其中包括親王(首藩絕嗣)17位,郡王204位。這是王爵不能罔替的最主要原因。盡管絕嗣就意味著王爵的喪失,但在明代歷史上還是出現(xiàn)了一些特殊的現(xiàn)象,即通過皇帝特恩的方式使王爵得以延續(xù)。所謂特恩,實質(zhì)上就是后世統(tǒng)治者違背《皇明祖訓》有關(guān)繼嗣原則的規(guī)定,在“親親之誼”的理念下,給予部分藩王以法律外的君權(quán)保障。這種保障又因藩王體系中親王與郡王的地位差異而產(chǎn)生出不同的結(jié)果。

        明代親王的地位特殊,是皇帝聯(lián)系各支宗室的重要中介。在親王繼承體系中,共有三種獲得爵位的形式,即襲封、進封和追封。依照《皇明祖訓》的規(guī)定,親王可在嫡長原則下世次傳襲,襲封親王完全符合這一原則,屬于正常繼承。不過,嫡長原則無法避免絕嗣問題的出現(xiàn),于是特恩就成為解決這一問題的最佳方法,而進封親王和追封親王均成為特恩的受益者。

        所謂進封親王,指的是由郡王或?qū)④?、中尉進封為親王。進封親王實質(zhì)上就是由無繼承資格的親弟、親侄或從弟、從子等,即親王的親支或旁支來承襲爵位。盡管對于進封親王而言,特恩一詞始終未有使用;但實際情況卻是無特恩之名、有特恩之實。事實上,對于親王的特恩已經(jīng)常態(tài)化,以致明代除了首藩無子嗣的親王和獲罪的親王外,沒有一位親王因絕嗣而中途除爵。為了解決皇帝無子嗣時的繼承問題,明太祖曾規(guī)定“凡朝廷無皇子,必兄終弟及?!盵2]結(jié)果,本為皇室制定的“兄終弟及”原則卻首先被運用到了親王繼承當中。秦府“僖王志堩嗣,(永樂)二十二年薨。無子,庶兄懷王志均由渭南王嗣,宣德元年薨……弟康王志嗣?!盵3]3560由此開始,“兄終弟及”成為進封親王中最常見的一種繼承方式。不久,從子、從弟繼承也先后出現(xiàn)。從子繼承最早出現(xiàn)于楚府,再從子靖王均“以憲、康俱無后,于成化元年嗣封。”[3]2608從弟繼承則出現(xiàn)于武宗時期的鄭府,康王祐枔“正德二年薨。無子,從弟懿王祐檡嗣?!盵3]3627這些都反映出了親王繼承原則的一個重要特點,即親王本身具有繼統(tǒng)權(quán),“親王封典……所以重大宗也,故特加優(yōu)厚,與郡王不同?!盵4]356所以,給予親王以特恩實際上是對其繼統(tǒng)權(quán)的一種認可。

        特恩不僅只是特加優(yōu)厚親王,而且也延伸到了親王諸子。特恩親王諸子,主要指的是對進封、追封親王諸子給予郡王爵位。

        正德五年(1510年)六月,荊端王厚烇奏請其庶弟厚焜承襲都梁王,而此前荊和王佑橺及其嫡子端王厚烇均以都梁王進封荊王?!吧狭畈槔月?。禮部言:‘郡王次子止封鎮(zhèn)國將軍,惟進封親王者,其次子始有奏請加封郡王例。如遼、慶、周三王,其次子皆襲封郡王,然出特恩?!嗽S厚焜襲都梁王?!盵5]1410可見,厚焜原以都梁王佑橺次子身份受封鎮(zhèn)國將軍,此后,隨著父親佑橺、嫡兄厚烇先后進封荊王而特恩加封郡王。從中還不難發(fā)現(xiàn),對于進封親王諸子的特恩由來已久,而且名為特恩,實為常例。在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之前,包括遼、慶和周等共有12府進封親王諸子被加封為郡王。

        同進封親王一樣,追封親王諸子也得以享有特恩。所謂追封親王,在嘉靖之前主要指世子死后被追封為親王。依照《皇明祖訓》分封爵位輪次,親王世子次嫡庶子均封鎮(zhèn)國將軍,但正是由于對已故世子的追封,造成分封輪次的混亂。正統(tǒng)、景泰和成化時期都曾有追封親王諸子封爵郡王的情況出現(xiàn);而且人數(shù)在不斷遞增。弘治時期,周府恭王為其庶弟睦梀等人請封郡王,理由仍是恭王與睦梀等同為追封親王悼王安之子。面對這一現(xiàn)實問題,孝宗藉此規(guī)范追封親王諸子的封爵,提出“周悼王止是世子故后追封王爵,比與親王實封王爵不同,其子仍受本等官職?!盵4]357這實際上重申了祖訓中的繼嗣原則,也為今后類似的情況做出了定例。遺憾的是,武宗并沒有依照這一定例執(zhí)行。正德五年(1510年)四月,武宗冊封“晉府鎮(zhèn)國將軍表為新化王,表為旌德王,表杋為興城王;代府思王(聰沫)庶第二子俊柜為進賢王”[5]1377。表等均為晉府莊王世子,后追封為靖王的奇源諸子。同樣,代府思王聰沫也以已故世子追封。武宗違反孝宗定例的這種做法被冠以“表等得以冒請加封郡王,是乃武宗皇帝之特恩也”[4]357。而特恩一經(jīng)允許就會不斷涌現(xiàn)。據(jù)《明史·諸王世表》統(tǒng)計,正德五年(1510年)至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前,共有8府19位郡王因追封親王而得到特恩,這其中包括了孝宗曾定例不許加封的周悼王諸子。

        與親王相比,郡王的繼嗣范圍則比較小。弘治十六年(1503年),孝宗曾就郡王襲封事例召集官員議處,得出“祖訓未有庶子襲封之文,先年雖間有庶子傳襲者,然俱止襲封一次”[6]的結(jié)論,從中明確了襲封者只能是郡王的嫡子。但此前已出現(xiàn)了庶子繼承的情況,于是形成了“如嫡子有故,庶子襲封父爵,定以庶長承襲”[7]的定例,并且規(guī)定不可再次傳襲其它庶子。

        盡管如此,明代對于郡王的特恩依然存在。據(jù)《武宗實錄》載,“祖訓止著嫡長系封之,其后有以庶弟襲封如保安王者,以嫡侄襲封如交城王者,以庶堂侄襲封如永興王者,俱出特恩。近應(yīng)山王絕嗣,嫡侄請繼伯王爵,……惟命以鎮(zhèn)國輔國本職奉祀,已著為令?!盵5]1295很明顯,對于郡王的特恩,主要是指郡王絕嗣后由其弟侄繼承爵位。不過,由于武宗時已定例控制特恩郡王,所以其數(shù)量很少。究其原因,主要在于:首先,郡王與親王地位不同,能夠得到特恩的郡王多為秦、晉和周三府,其與皇室存在特殊關(guān)系是獲得特恩的主要原因;其次,郡王是藩王體系中的基礎(chǔ),隨著絕嗣郡王人數(shù)的日增,若援例過多,勢必引發(fā)大量請封,給中央政府增加過重負擔。正是基于這兩點,與保安等王幾乎同一時期的應(yīng)山王就沒有獲準特恩。但是已存在的特恩仍然在不斷產(chǎn)生新的特恩。以保安王為例,“初秦府保安榮穆王誠潢無嗣傳庶弟誠淥,是為昭和王。昭和王無嗣,武宗以其庶弟誠漖襲封一世子孫,不得承繼,是為靖和王。靖和王薨,子秉棧請封,上復令襲封一世,不為例,世為恭懿王。”[8]特恩中的一大問題在于統(tǒng)治者對藩王屢次請封后的屢次準奏,況且特恩本身就存在著再次衍生的可能。常此以往,很難保證特恩不會在郡藩中集中產(chǎn)生。

        從親王與郡王的特恩現(xiàn)象來看,特恩親王在數(shù)量、范圍上占據(jù)明顯多數(shù);特恩郡王雖然所占比例很小,但若洞開,其勢將遠遠超過對親王的特恩。從特恩發(fā)展狀況來看,自永樂起,特恩從數(shù)量、范圍上逐漸呈增多之勢;進入明代中期,特恩引發(fā)的濫封、冒封問題已經(jīng)成為宗室的一大弊端,這成為最高統(tǒng)治者必須亟待解決的一大問題。

        二、嘉隆萬時期對藩王繼承制度的完善和特恩現(xiàn)象的再次出現(xiàn)

        事實上,特恩現(xiàn)象的出現(xiàn)有其深刻的歷史原因。明太祖確立宗藩分封的初衷在于“以藩屏國家”[1]1000,加強和鞏固明王朝的統(tǒng)治。太祖之后,“宗藩的政治、軍事力量的提高,便與明代皇權(quán)、中央集權(quán)空前發(fā)展的歷史局面背道而馳了?!盵9]所以建文帝的削藩以及之后的“靖難之役”就不可避免地出現(xiàn)。慘痛的教訓使得明成祖及其后繼的幾位皇帝通過采取削減諸藩權(quán)勢的藩禁政策來解決宗藩對皇權(quán)的威脅。

        藩禁政策的出臺,導致宗藩在政治、軍事上無法與皇權(quán)抗衡,宗藩遂逐漸淪為坐享其成的寄生階層。此后,宗藩醉心于借著“親親之誼”的祖訓獲得特恩,而明代統(tǒng)治者為了保證宗藩在政治上無所作為,也樂于通過特恩的方式來厚待宗室。正德時期,特恩現(xiàn)象已十分嚴重,各種形式的特恩已經(jīng)趨于常態(tài)化。常態(tài)化的后果不僅使冒濫之風盛行,同時也使本已深重的宗祿問題雪上加霜。實際上,宗室人口的膨脹早已給明朝帶來了沉重的財政負擔,更何況特恩藩王的不斷產(chǎn)生使這一問題更加突出。不難想象,做為宗藩上層的藩王所需要的宗祿費用遠比一個下層宗室要多,所以解決特恩現(xiàn)象不僅是規(guī)范宗室繼嗣原則的問題,而且也是遏制明代宗祿日重的迫切要求。

        進入嘉靖時期,明代中期積習已久的弊端已開始全面爆發(fā)。為此,明世宗致力于推行革新,以期扭轉(zhuǎn)國勢日衰的趨勢。做為革新之一的宗室問題,特別是對具有代表性的特恩現(xiàn)象的處置,就成為擺在明世宗面前的一個重要考驗。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明世宗正式頒布《宗藩條例》。“明代中期中央王朝對宗藩政策作了一次重要的調(diào)整,它真實地呈現(xiàn)了中央王朝針對分封制度的弊病所作的反應(yīng)?!盵10]《宗藩條例》涵蓋了宗室問題的諸多方面,完善藩王繼承制度是其重要內(nèi)容。所謂完善,就是秉承《皇明祖訓》的基本原則,將藩王繼承程序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將制度外的特恩現(xiàn)象肅清?!蹲诜獥l例》推行后,隆慶、萬歷時期又頒布《宗藩要例》和重修《明會典》,完成了對明太祖確立的藩王繼承制度的最終調(diào)整,部分地解決了對于藩王的特恩現(xiàn)象。

        對特恩郡王的裁汰是最徹底的。據(jù)《明會典》載,“凡查革冒封。萬歷十年議準,郡王無繼統(tǒng)之例。其進封親王,或薨故絕嗣,或犯罪革爵者,子孫弟侄、及旁支疏族,俱不準承襲王爵。先年有冒封過者,許各自首,姑準本爵終身?!盵11]346首先,特恩郡王被定義為冒封,由特恩而獲郡爵的保安恭懿王秉棧就“因王父冒封,例不再襲,除?!盵3]2511-2512其次,明確郡王無繼統(tǒng)權(quán),將郡王繼嗣嚴格限制于嫡長,從制度上消除了皇帝給予特恩的可能性。第三,嚴格查處冒封郡王。從嘉靖二十八年(1539年)開始,到萬歷四十八年(1618年)新野王因冒封被除為止,嘉隆萬三朝完成了對已有特恩郡王的除封;從此,對于郡王的特恩現(xiàn)象徹底消失。

        對于特恩親王的處置則較為復雜。解決較好的是對追封親王諸子的特恩,“(萬歷)十年議準,親王薨逝,世子先故,或以孫承襲而追封世子為親王?;蛴H王故絕,旁支進封而追封其父為親王。其次子以下,俱照依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級,不準加封。若嘉靖四十四年例前加封者,姑準照常傳襲。例后加封者,查照世次改正?!盵11]346此政策的核心在于重申《皇明祖訓》的繼嗣輪次原則,即子孫傳襲爵位以父祖生前所實有的爵位為準,而不因所追封尊號的變化而變化。同時,為了避免宗室紛爭,世宗采取了一刀切的辦法,即以《宗藩條例》頒布的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為準,例前例后采取不同政策執(zhí)行。盡管例前所享特恩仍然得以保留;但從例前所產(chǎn)生的特恩數(shù)量來看,能夠保證例后不再產(chǎn)生新的特恩,這已經(jīng)具有很大的現(xiàn)實作用。

        相比追封親王,進封親王諸子的特恩則出現(xiàn)了反復。據(jù)《明會典》載,進封親王“日后子孫,除承襲親王外。其余俱照依原封世次,授以本等爵級,不準加封。若嘉靖四十四年例前加封者,姑準照常傳襲。例后加封者,查照世次改正?!盵11]346這一原則如果被認真執(zhí)行,王朝就既完成了親王的世次傳襲,也有效地杜絕了對進封親王諸子的特恩現(xiàn)象。不過,在“親親之誼”的祖訓和藩王有恃無恐的請封面前,特恩再次出現(xiàn)只是時間問題。

        萬歷七年(1579年),沈王恬烄為其庶五子珵塏請封。恬烄以靈川王進封沈王,其庶二子依照《宗藩條例》的規(guī)定應(yīng)封鎮(zhèn)國將軍。對于此次請封,署禮科事左給事中顧九思認為“今沈王所以奏乞者,……其子珵坦得封保定王,珵于隆慶六年(1572年)得封德化王,若自謂應(yīng)得,故復請封不已也?!盵12]1822-1823很明顯,沈王置《宗藩條例》于不顧,要達到諸子均獲郡爵的目的。事實上,《宗藩條例》已經(jīng)就例前加封做出了讓步;但沈王在例后即隆慶年間請封成功后,試圖再次能違例獲準封王??梢?,藩王對已有定例敢肆意違反,其原因還是在于君權(quán)的準許特恩。盡管這一次沈王未能成功,但在萬歷二十二年(1594年)三月,這一違例的請封最終得以獲準,“允封沈府珵塏、珵埏為郡王,祿仍鎮(zhèn)國將軍,如有援例瀆請者以違制論”[12]5030雖然神宗明示不許援例;但就在同年和次年,秦府和吉府又先后出現(xiàn)加封郡王,最后仍以同樣理由塞責了事。由此可見,在日益嚴重的危機面前,統(tǒng)治者仍然無視特恩對明代統(tǒng)治所帶來的危害,依舊給予藩王以特恩,最終只能使《宗藩條例》完善藩王繼承制度的一些成果付之東流。

        三、關(guān)于特恩現(xiàn)象的幾點思考

        第一,特恩現(xiàn)象引發(fā)出一個重要問題,即繼統(tǒng)。對于藩王而言,是否具有繼統(tǒng)權(quán)成為判斷給予特恩的重要標準。特恩現(xiàn)象最具代表性的就是對于親王的特恩;而親王能夠被給予廣泛的特恩,其基礎(chǔ)就在于親王具有繼統(tǒng)權(quán)。正是因為存在繼統(tǒng)權(quán),才造成延及到其子孫的特恩之濫。

        為了能夠繼統(tǒng)親王,親王繼承人的范圍可以由嫡長延伸到親支和旁支。從這一點上來講,親王繼統(tǒng)與皇帝繼統(tǒng)存在著高度的一致。巧合的是,在宗法關(guān)系上處于大宗的皇帝出現(xiàn)親支繼承之前,處于小宗的親王則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這一問題。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鄭懿王以從弟身份繼統(tǒng)鄭康王。從現(xiàn)象上看,這與不久以后明世宗繼統(tǒng)的情況似乎有相似之處。不過,親王繼統(tǒng)存在著統(tǒng)嗣不分的問題,所以,當懿王奏請追封其父為親王時,禮部以“鄭王進位,蓋以上紹康王之封,東垣雖親,有不得而子之理?”[5]1994為由拒絕。與親王不同,世宗繼統(tǒng)完全以武宗遺詔為依據(jù)?!拔渥谶z詔的頒發(fā),從法律上正式宣告了孝—武帝系的徹底斷裂,并因此確立了朱祐杬、朱厚熜一系稱帝的合法性?!盵13]這實際上明確了帝系繼統(tǒng)不繼嗣的主張。正是由于統(tǒng)嗣爭議的解決,世宗恢復了武宗下令禁止的旁支追封,體現(xiàn)了其“以情定禮”的理念。同時,在“故禮有繼統(tǒng)不繼嗣之文,例無加恩再加恩之理”[4]356的思路下,對擁有繼統(tǒng)權(quán)的親王所產(chǎn)生特恩現(xiàn)象加以革除,就成為一種必然。所以,繼統(tǒng)是產(chǎn)生和解決特恩現(xiàn)象的一個關(guān)鍵因素。

        第二,明代特恩現(xiàn)象不是一個偶然現(xiàn)象,它的出現(xiàn)存在著必然性。特恩實際上是一個相互矛盾的產(chǎn)物。即明太祖在《皇明祖訓》中確立等級嚴明的分封制度的同時,又以“親親之誼”的祖訓,昭示后世統(tǒng)治者必須厚待宗藩。于是,后世統(tǒng)治者為了維護自身的合法性和宗室的穩(wěn)定,將厚待宗藩的重要性擺在了藩王繼承制度之上,屢屢給予藩王以特恩。雖然嘉隆萬時期對于宗室政策做出了調(diào)整,完善了藩王繼承制度,使之具體化和系統(tǒng)化;不過,這些調(diào)整只能是對制度作出枝葉上的修補,部分地遏制特恩現(xiàn)象。問題的癥結(jié)在于,后世統(tǒng)治者無法從根本上撼動《皇明祖訓》的法律地位。即使嘉靖時期曾有“凡朝廷皇子,自第二子封郡王,親王第二子皆封鎮(zhèn)國將軍,余各減一等”[14]的削爵思路,試圖從制度本身去變革明太祖確立的分封制;但為了延續(xù)自身的正統(tǒng)性,面對宗室的強大壓力,統(tǒng)治者最終只能選擇放棄。所以,即使明代沒有出現(xiàn)特恩現(xiàn)象,明太祖確立的分封原則也會導致宗室危機的出現(xiàn)。

        總之,特恩現(xiàn)象始終成為明代宗室的一大弊端,其結(jié)果只能是伴隨明朝一起走向消亡。

        [1] 夏原吉. 明太祖實錄[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2] 朱元璋. 皇明祖訓·法律[C]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 四庫存目叢書本史部: 第 264冊. 濟南: 齊魯書社, 1996: 177-179.

        [3] 張廷玉. 明史[M]. 北京: 中華書局, 1974.

        [4] 李春芳. 宗藩條例: 上卷. 親支襲封·進封親王·追封親王[C] // 北京圖書館古籍出版編輯組. 北京圖書館古籍珍本叢刊, 第59冊. 北京: 書目文獻出版社, 1998.

        [5] 徐光祚. 明武宗實錄[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6] 張懋. 明孝宗實錄[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3641.

        [7] 朱勤美. 王國典禮: 卷6. 事例·請改封典[C]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 四庫存目叢書史部: 第270冊.濟南: 齊魯書社, 1996: 216.

        [8] 張溶. 明世宗實錄[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6274.

        [9] 暴鴻昌. 明代藩禁簡論[J]. 江漢論壇, 1989, (4): 53-57.

        [10] 楊順波, 周倫. 《宗藩條例》小議[J]. 保山師專學報, 2004, (6): 24-27.

        [11] 申時行. 明會典: 卷55[M]. 北京: 中華書局, 1989.

        [12] 張惟賢. 明神宗實錄[M]. 臺北: 中央研究院歷史語言研究所, 1962.

        [13] 田澍. 嘉靖革新研究[M]. 北京: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 2002: 44.

        [14] 張孚敬. 太師張文忠公集: 奏疏卷六·議處宗室[C] // 四庫全書存目叢書編纂委員會. 四庫存目叢書集部:第77冊. 濟南: 齊魯書社, 1996: 130-131.

        Study on Phenomenon of Special Bestowing in Succession of Seigniors in the Ming Dynasty

        YUAN Bin
        (School of Literature and History, Northwest Normal University, Lanzhou, China 730070)

        To deal with the problem that some seigniors had no offspring, rulers of Ming Dynasty tried to settle the problem by means of special bestowing. But with the sharp increase of the amount of special bestowed seigniors, crisis of the Ming Dynasty’s imperial clan became more and more serious. In the periods of Jiajing, Longqing and Wanli, royal family of the Ming Dynasty attempted to eliminate phenomenon of special bestowing by means of perfecting the succession system of seigniors. To some extent, this attempt did constrain the spreading of phenomenon of special bestowing. Unfortunately, the fundamental drawbacks of the system made the phenomenon of special bestowing a forever disadvantage of the Ming Dynasty’s imperial clan.

        Seignior; Special Bestowing; Inheritance System

        (編輯:朱青海)

        K248

        A

        1674-3555(2010)03-0079-06

        10.3875/j.issn.1674-3555.2010.03.014 本文的PDF文件可以從xuebao.wzu.edu.cn獲得

        2009-10-19

        袁斌(1978- ),男,甘肅蘭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國古代史,明清史

        猜你喜歡
        藩王祖訓宗室
        宋代宗室經(jīng)濟狀況與宗室政策探析
        北宋宗室外出交游受限述論
        祖訓,一件最有價值的傳家寶
        成長(2021年3期)2021-03-17 06:12:02
        祖訓:理念與實踐
        書法欣賞
        祖訓家規(guī)重傳承
        北宋宗室任官制度變遷考
        內(nèi)儒外道:中國古代官場的博弈
        西部論叢(2019年7期)2019-03-08 03:16:08
        明代藩王用瓷制度考
        藩王吃垮了大明朝
        特別文摘(2017年9期)2017-05-17 19:18:38
        伊人久久大香线蕉午夜av| 国产免费无码9191精品| 亚洲综合久久一本久道| 日本不卡一区二区三区在线观看 | 俺去啦最新地址| 成人欧美一区二区三区的电影| 日韩AV无码一区二区三| 蜜臀av中文人妻系列| 成人国产高清av一区二区三区| 亚洲欧洲免费无码| 免费a级毛片无码| 国产精品亚洲专区无码web| 亚洲中文字幕有码av| 亚洲视频一区二区免费看| 日本顶级metart裸体全部| 四川老熟妇乱子xx性bbw| 国产欧美另类精品久久久| 亚洲av色香蕉第一区二区三区| 久草福利国产精品资源| 国产精品成人3p一区二区三区| 日日碰狠狠躁久久躁96avv| 狠狠躁夜夜躁人人爽天天不卡| 亚洲97成人精品久久久| 18禁免费无码无遮挡不卡网站| 奇米影视777撸吧| 亚洲另在线日韩综合色| 久久久一本精品久久久一本| 国产91精品高潮白浆喷水 | 一级老熟女免费黄色片| 三年片免费观看影视大全视频| 精品国产一区二区三区av 性色| 高清一级淫片a级中文字幕| 亚洲码专区亚洲码专区| 国产欧美日韩一区二区加勒比| 久久国产精品-国产精品| 久久精品成人免费观看97| 亚洲免费福利视频网站| 欧美亅性猛交内射| 玩弄放荡人妻少妇系列| 99riav精品国产| 久久久精品国产三级精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