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趙 琪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簡化計算方法
□文/趙 琪
個人所得稅是現(xiàn)行稅制中的主要稅種之一,它的征稅對象是個人取得的應稅所得?,F(xiàn)實工作中征稅的個人所得有11項,而且各類所得的計算稅率以及計算公式也有所不同。在注冊稅務師稅法的考試教材中增加了不含稅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計算,其計算方法比較麻煩,不便考試時運用。為了方便考生掌握學習,本文提出不含稅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的簡化計算方法。
工資薪金;個人所得稅;簡化計算
工資、薪金所得實行按月計征的辦法,適用九級超額累進稅率。自2008年3月1日起,工資薪金減除費用由1,600元調整為2,000元,所得按每月定額扣除2,000元或4,800元,就其余額作為應納稅所得額,按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其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或=(每月收入額-2000元或4800元)×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由于個人所得稅適用稅率中的各級距均為扣除費用后的應納稅所得額,因此,在確定適用稅率時,不能以每月全部工資、薪金所得為依據(jù),而只能是以扣除給定費用后的余額為依據(jù),找出對應級次的稅率。
在實際生活中,有的雇主(單位或個人)常常為納稅人負擔稅款,即支付給納稅人的報酬(工資、薪金、勞務報酬等所得)是不含稅的凈所得或稅后所得,納稅人的因納稅額由雇主代為繳納。在這種情況下,就不能以納稅人實際所得的收入直接乘以適用稅率計算應納稅額,否則,就會縮小稅基,降低適用稅率。正確的方法是:將納稅人的不含稅收入換算為應納稅所得額,即含稅收入,然后再計算應納稅額。具體分三種情況處理:
表1 工資薪金適用稅率表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應將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或個人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①應納稅所得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shù))÷(1-稅率)
②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其中,公式①中的稅率,是指不含稅所得按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公式②中的稅率,是指應納稅所得額含稅級距對應的稅率,見表1。(表1)
現(xiàn)舉例來解釋上述公式具體如何運用:
例1:境內某公司代其雇員(中國居民)繳納個人所得稅。2008年10月支付給李某的不含稅工資為4,000元人民幣。計算該公司為李某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
解:由于李某的工資收入為不含稅收入,應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后,再計算其應納稅額,根據(jù)上述公式:
應納稅所得額=(4000-2000-125)÷(1-15%)=2205.88(元)
代扣代繳的個人所得稅=2205.88× 15%-125=205.88(元)
2、雇主為其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第一種情況:雇主為其雇員定額負擔部分稅款。應將雇員取得的工資薪金所得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后,計算單位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雇員取得的工資+雇主代雇員負擔的稅款-費用扣除標準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第二種情況:雇主為其雇員定率負擔部分稅款。當這種情況發(fā)生時,應將第一種情況公式①中雇員取得的“不含稅收入額”替換為“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同時,將公式②中適用稅率和速算扣除數(shù)分別乘以雇主為雇員負擔稅款的比例,從而將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換算成應納稅所得額,計算單位應當代扣代繳的稅款。計算公式為:
應納稅所得額=(未含雇主負擔的稅款的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速算扣除數(shù)×負擔比例)÷(1-稅率×負擔比例)
應納稅額=應納稅所得額×適用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
現(xiàn)舉例說明公式如何運用:
例2:某外商投資企業(yè)雇員(外國居民)某月工資收入12,000元,雇主負擔其工資所得30%部分的稅款。計算該納稅人當月應納的個人所得稅。
解:應納稅所得額=(12000-4800-375×30%)÷(1-20%×30%)=7539.89(元)
應納稅額=7539.89×20%-375= 1132.98(元)
通過上述對例題的解析,我們發(fā)現(xiàn),當雇員取得的工資薪金不含稅時,一般的計算方法比較復雜,而且公式的記憶難度也比較大。那么,有沒有更簡單一些的計算方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通過對表1的分析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無論是含稅工資薪金還是不含稅工資薪金,每一距級對應的稅率和速算扣除都是一樣的,例如,“超過500元至2000元的部分”的這一距級,對應的稅率都是10%,速算扣除數(shù)都是25。正是基于這樣的發(fā)現(xiàn),因此,我們對以上的公式進行整合和推算,得出以下簡單的計算方法來進行這一類的個人所得稅的計算。
1、雇主全額為雇員負擔稅款
應納稅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稅率)
仍以例1為例,采用簡化的計算方法,計算過程如下:
應納稅額=[(4000-2000)×15%-125]÷(1-15%)=205.88(元)
2、雇主定率為雇員負擔部分稅款
應納稅額=[(不含稅收入額-費用扣除標準)×稅率-速算扣除數(shù)]÷(1-稅率×負擔比例)
仍以例2例,采用簡化的計算方法,計算過程如下:
應納稅額=[(12000-4800)×20%-375]÷(1-20%×30%)=1132.98(元)
通過對比不難發(fā)現(xiàn),不含稅工資薪金的個人所得稅的一般計算方法和簡化方法的計算結果是一樣的。但是,一般的計算方法必須經過兩個步驟:首先要把不含稅的換算為含稅的應納稅所得額,然后才能計算出應納稅額;而簡化的計算方法一次就可以計算出應納稅額。注冊稅務師稅法的考試題量大、時間緊,有了這些簡化的計算方法,更能幫助考生順利通過考試。
工作實踐中有許多發(fā)現(xiàn)的機會,讓我們的工作變得簡單而又主動,我們可以在征管實踐和稽查工作中提高自己發(fā)現(xiàn)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以上是筆者在實際工作中的一點發(fā)現(xiàn),不足為謀,僅供探討。
[1]全國注冊稅務師職業(yè)資格考試教材編寫組.稅法(Ⅱ).中國稅務出版社,2009.1.
[2]中國注冊會計師協(xié)會編寫組.稅法.經濟科學出版社,2009.4.
F81
A
河南經貿職業(yè)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