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俏,陳錦妍,潘燕珍
(云浮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云浮 527300)
血清鈣濃度與宮縮乏力相關性臨床觀察
朱志俏,陳錦妍,潘燕珍
(云浮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云浮 527300)
目的探討血清鈣濃度與宮縮乏力的關系,觀察補充鈣劑改善宮縮的臨床效果。方法 選擇足月臨產進入活躍期后出現(xiàn)繼發(fā)性宮縮乏力孕婦120例,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60例,對照組60例,觀察組給予10%葡萄糖酸鈣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l靜脈滴注,繼予靜滴縮宮素,對照組單純靜脈滴注縮宮素,觀察兩組使用縮宮素的量、產程時間、產后出血情況。結果 觀察組臨產后血清鈣濃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從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時間短于對照組(P<0.01),觀察組產后出血率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觀察組使用縮宮素劑量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 分娩前補充鈣劑能協(xié)同縮宮素改善宮縮乏力,縮短產程,防治產后出血,血清鈣濃度≤1.90 mmol/L時產后出血率增加。
血清鈣濃度;宮縮乏力;產后出血
宮縮乏力是分娩期常見并發(fā)癥,臨床工作中我們發(fā)現(xiàn)單純使用宮縮素不能有效地改善宮縮,防止產后出血。近年我院采用靜脈補充鈣劑配合縮宮素改善宮縮乏力取得較好的效果,現(xiàn)報道如下:
1.1 研究對象 選擇2009年1月至2009年12月在我院住院分娩的孕婦186例,剔除頭盆不稱、前置胎盤、胎位異常、骨盆狹窄病例以及中轉剖宮產病例,有足月陰道分娩初產婦120例,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每組60例。兩組孕婦年齡18-37歲,平均24.5歲,分娩孕周37-42+4周,兩組孕婦年齡、體重、孕周、血紅蛋白值及凝血功能、胎兒大小、家庭經濟狀況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兩組病例均于宮口開大3 cm后出現(xiàn)繼發(fā)性宮縮乏力。兩組病例孕期均無常規(guī)補鈣。
1.2 方法 觀察組于宮口開大3 cm后以10%葡萄糖酸鈣10 ml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100 m l靜脈滴注,繼以縮宮素2.5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按宮縮調速并調整縮宮素劑量。對照組僅以縮宮素2.5 U加入5%葡萄糖注射液500 ml靜脈滴注,按宮縮調速并調整縮宮素的劑量。
1.3 觀察指標 ①觀察組孕婦靜脈滴注葡萄糖酸鈣注射液前后1 h分別測量血清鈣值,血清鈣正常范圍為2.1-2.8 mmol/L,低鈣診斷標準:血清鈣值小于2.1 mmol/L。②分別計算觀察組和對照組用于改善產前宮縮乏力的縮宮素劑量并作比較。③比較觀察組和對照組從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時間的長短。④觀察組孕婦靜滴葡萄糖酸鈣時有無自覺不適,記錄孕婦心率、血壓、胎心率,比較兩組新生兒Apgars評分(0-3分為重度窒息;4-7分為輕度窒息;8-10為正常新生兒)。⑤觀察兩組產婦于胎兒娩出后2 h內出血情況,超過400 ml診斷產后出血,采用容積法測量并記錄。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x2檢驗,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兩組病例血清鈣濃度及低鈣病例數(shù)比較見表1。
表1 兩組血清鈣濃度及低鈣病例數(shù)比較
觀察組補鈣前血清鈣≤1.90 mmol/L者13例,補鈣后血清≤1.90 mmol/L者0例;對照組臨產后血清鈣≤1.90 mmol/L者14例。由表1可見,兩組孕婦低鈣病例數(shù)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靜脈補鈣前后血清濃度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低鈣病例數(shù)明顯減少,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2 兩組病例用于改善產前宮縮乏力所用縮宮素劑量的比較 見表2。
表2 兩組使用縮宮素劑量及從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時間比較(±s)
表2 兩組使用縮宮素劑量及從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時間比較(±s)
組別 例數(shù) 縮宮素劑量(U) 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時間(h)觀察組60 3.5±1.0 5.3±1.6對照組 60 6.5±1.5 10.1±2.2 P <0.01 <0.01
由表2可見,觀察組所需縮宮素的劑量比對照組明顯要低,觀察組從活躍期至胎兒娩出所需時間亦明顯短,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
2.3 兩組產后出血及產后出血與血清鈣濃度關系比較 見表3。
表3 兩組產后出血及產后出血與血清鈣濃度關系比較(例)
由表3可見,觀察組產后2 h出血量與對照組相比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1),對照組產后出血率高于觀察組,血清鈣濃度≤1.90 mmol/L者中有5例發(fā)生產后出血,而觀察組無病例血清鈣濃度<1.90 mmol/L,血清鈣濃度1.9-2.10 mmol/L者只有1例發(fā)生產后出血。若以血清鈣濃度≤1.90 mmol/L為臨界點預測產后出血的發(fā)生,觀察組靈敏度為68.1%,特異度為91.6%;對照組靈敏度為63.3%,特異度為90.83%,血清鈣濃度與產后出血成負相關性。
2.4 藥物副反應和新生兒窒息率 觀察組孕婦靜脈注射葡萄糖酸鈣4例出現(xiàn)一過性發(fā)熱、胸悶、心慌,持續(xù)數(shù)分鐘后緩解,監(jiān)測血壓、脈博平穩(wěn)。觀察組新生兒輕度窒息3例,重度窒息1例。對照組新生兒輕度窒息4例,重度窒息0例,兩組窒息率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子宮收縮乏力在臨床上很常見,常引起產程延長、產婦疲勞,繼而導致組織缺血水腫,胎兒窘迫及增加手術產率,產后則影響胎盤剝離,產后出血發(fā)生率高。臨床往往常見單純補充縮宮素效果欠佳,或者需使用較大劑量才見效,在縮宮素受體已耗竭患者身上效果尤其明顯。
現(xiàn)已證明在子宮平滑肌上存在縮宮素受體,宮縮劑促進子宮收縮,而平滑肌收縮需要鈣離子參與,縮宮素受體與G-蛋白相耦聯(lián),活化時,通過后者介導激活磷脂酶C(PLC),促進磷酸肌醇的生成,增加肌漿中鈣離子濃度,從而增強子宮平滑肌的收縮活動[1],可見鈣離子參與了縮宮素的作用機制并起協(xié)調作用。同時鈣在所有細胞的運動分泌代謝和分化等過程中起著信使或協(xié)調信使的作用,鈣離子是肌肉組織、收縮耦聯(lián)因子,維持神經—肌肉的正常興奮性[2]。本研究中觀察組病例對縮宮素的敏感性高于對照組,說明鈣劑有協(xié)同促進宮縮的作用。因此,分娩前補充鈣劑能有效防治宮縮乏力,有助于縮短產程。
由于妊娠期特殊的生理要求,妊娠婦女鈣的需求量明顯增加,孕期除母體自身營養(yǎng)需要鈣,胎兒生長發(fā)育需要鈣劑外,孕期母親向胎兒輸送鈣離子由孕中期的50 mg增至30周后的350 mg[3],同時孕期母體血容量增加,血液稀釋使鈣濃度相對降低,腎小球濾過率增加使尿鈣排泄增加,而且雌激素又抑制母體對鈣的重吸收,母體處于低鈣狀態(tài)[4]。妊娠期血清鈣較正常低,并隨孕周增加而降低,至妊娠晚期降至最低點[5]。近年來,雖然人們普遍重視孕期補鈣,但我們仍然發(fā)現(xiàn)不少孕婦足月臨產住院后處于低鈣狀態(tài)。本研究觀察組和對照組分別有41例、43例存在低血清鈣狀態(tài),正好說明了這一點,可見孕期有必要補鈣,如果孕期無常規(guī)補鈣,臨產前補鈣不失為一種有效的補救措施。本研究采用葡萄糖酸鈣無明顯副反應,安全性好,價格便宜,值得推廣使用。
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之一為宮縮乏力,而近年來宮縮乏力多表現(xiàn)為子宮體下段收縮乏力,子宮體下段對縮宮素敏感性差,對麥角新堿敏感但已缺藥多年,單純使用縮宮素效果往往不理想,尤其當產婦體內縮宮素受體已耗竭時明顯。本研究觀察組補鈣后血清鈣濃度>1.9 mmol/L時,其產后出血發(fā)生率為1.67%,對照組產后出血率顯著高于觀察組,且血清鈣濃度≤1.90 mmol/L時,產后出血率明顯增加。說明鈣離子濃度≤1.90 mmol/L為臨界點,鈣離子濃度與產后出血率呈負相關性。補鈣后使用縮宮素產后出血率明顯降低,說明鈣離子可以增加機體對縮宮素的敏感性,同時鈣離子作為凝血因子IV,參與凝血過程的各個環(huán)節(jié),故對于防治產后出血有較大的意義。
[1] 金有豫.藥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269.
[2] 金惠銘.病理生理學[M].5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2002∶47.
[3] 叢克家,遲祖霖,劉桂榮.鈣與妊高征[J].中華婦產科雜志,1993,28(11)∶657-659.
[4] 何云芹,季麗妙,陳 黎.鈣與妊高征的關系探討[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1,17(6)∶362-363.
[5] 蘭秀蓮,趙 霞,武曉敏.復合氨基酸螯合鈣用于妊娠期補鈣的臨床觀察[J].實用婦產科雜志,2005,21(9)∶550.
R714.41+1
A
1003—6350(2010)09—033—02
朱志俏(1974—),女,廣東省云浮市人,副主任醫(yī)師,學士。
2010-01-21)
·臨床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