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濤 趙春巧
1遼寧體育科學研究所(遼寧沈陽 110005) 2遼寧省鞍山師范學院成人教育學院
國家速滑隊隊員,女,27歲,訓練年限14年。自2003年起,大強度訓練時常感到胸悶、氣短、呼吸急促、呼吸困難、心前區(qū)悶脹、自覺疲勞,休息后或運用理療等恢復手段,第二日可消除疲勞。至2006年4月始,癥狀逐漸加重,且持續(xù)不緩解,疲勞癥狀加重,減小運動負荷不能緩解,不能正常參加訓練,甚至發(fā)展到休息時亦感到疲勞,各種理療方式均不能消除疲勞。近3個月病情加重,入院檢查。入院前未服用任何藥物。查體:神清語明,血壓100/60mmHg,心率60次/分,律齊,未聞及病理性雜音,兩肺呼吸音清。輔助檢查結果:血、尿常規(guī)均正常;X線胸片示心臟呈靴型增大;心臟超聲檢查提示:心臟各腔室增大,心室肌壁不肥厚,各室流入、流出道正常,每搏輸出量由100ml/次下降到60ml/次;心電圖檢查:正常心電圖范圍;心肌酶譜檢查:肌酸激酶和肌酸激酶同工酶升高,結果見表1。所有指標檢測均在出現(xiàn)癥狀后次日晨7∶00~8∶00,所有檢測結果由中國醫(yī)科大學附屬第四臨床醫(yī)院提供。依據(jù)上述結果,醫(yī)院診斷為運動所致廣泛心肌損傷。治療建議:不能繼續(xù)大強度訓練,癥狀加重時對癥治療,不見緩解時需住院。預后:該運動員于2006年11月退役,隨訪發(fā)現(xiàn),一般狀態(tài)良好,可以從事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再次出現(xiàn)嚴重的胸悶、氣短或呼吸困難情況。
表1 運動員各個時期生化指標檢測結果
研究證明,無論運動強度大小,血清CK活性都會增加,血清CK活性的變化可作為評定肌肉承受刺激和了解骨骼肌微細損傷及其適應與恢復的敏感、重要的生化指標[1]。正常情況下,CK廣泛存在于許多組織細胞內(nèi),但以心肌、骨骼肌、腦組織為主。CK是由2個亞單位組成的二聚體,有三種同工酶,即 CK-MB、CK-BB和CK-MM,CK-MB主要分布在心肌中,其他組織幾乎沒有。
CK-MB是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的可靠的生化指標,其特異性可達95%以上[2]?,F(xiàn)有研究證明[2],人正常心肌CK-MB含量不到總CK的2%,僅在急性心肌梗死時其含量才增至總CK的10%~30%。CK-MB被認為是診斷急性心肌梗塞的“金標準”[3]。骨骼肌損傷時,CK-MB含量相應增高,但不超過總CK的5%。本例運動員從2003年起CK-MB逐漸升高,CK-MB/CK比值也逐漸升高,從2003年的 10.00%增加到 2006年的 102.15%。唐學靜等[4]檢測了56例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CK-MB,結果是83.54±26.51U/L,而本例CK-MB值從2006年7月11日的131.5U/L上升到2006年8月7日的184.9U/L,CK-MB呈急性心肌梗塞特征。
本例運動員長期從事速度滑冰運動,訓練年限為14年。速度滑冰是一項周期性、耐力性運動,要求運動員具備較高的無氧代謝能力與一定基礎的有氧代謝能力,糖酵解功能要求達一定水平,速滑運動員在冰期訓練后血清CK升高達1000U/L以上[1],而且持續(xù)時間長,一旦血清CK降至正常水平,機體將產(chǎn)生超量恢復。為達到更好的“超量恢復”,除一些智力項目外,所有運動員的訓練量和強度均較高??赡鼙纠\動員機體未得到很好恢復,心臟負荷過大,致使心肌細胞受損,同時引起心功能下降,心輸出量由原來的100ml/次下降到60ml/次。
在臨床中,常用CK、CK-MB、CK-MB/CK和心肌肌鈣蛋白判斷是否存在心肌損傷。在本例中,心肌肌鈣蛋白檢測結果為陰性,但CK-MB和CK-MB/CK比值卻逐漸升高。一般情況下,運動醫(yī)學中常用臨床標準評估運動疾病的發(fā)生和診斷,但運動不同于疾病,其造成的損傷也不同于疾病引起的損傷??傊?,運動性疾病的發(fā)生有多種原因,具體原因和機理還有待收集更多資料進一步研究。
[1]馮連世,馮美云,馮煒權.優(yōu)秀運動員身體機能評定方法.北京:人民體育出版社,2003.594-595.
[2]康格菲.臨床生物化學和生物化學檢驗(第二版).北京:人民衛(wèi)生出版社,1998.166-167.
[3]王晨,朱耀康,封旭華.采用CK-MB、肌鈣蛋白評價運動導致的心肌損傷.中國運動醫(yī)學雜志,2004,23(3):300-301.
[4]唐學靜,吳娛,林明.肌鈣蛋白Ⅰ、CK、CK-MB的測定在心肌損傷性疾病中的診斷價值.大連大學學報,2004,25(6):60-62.